晚清教育中的外国历史课程与希腊罗马史.doc
《晚清教育中的外国历史课程与希腊罗马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清教育中的外国历史课程与希腊罗马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晚清教育中的外国历史课程与希腊罗马史 内容提要: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效法西方活动的进行,具有西方特色的新式学校陆续出现。这些新式学校大多设置了授课时数不等的外国历史课程,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使新式学校的学生初步接触了基本的外国历史知识。为适应教学之需,有关人士和机构编译了多个版本的外国史教科书,其中的希腊罗马史占了相当比重。这些普及和传播工作为210世纪2、310年代世界历史在中国的初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关键词:晚清 学校教育外国历史课程 历史教科书 希腊罗马史1、学校教育中的外国历史课程晚清学校教育中外国史课程的开设,是与洋务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的。1862年,洋务派创
2、办了中国第1所官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次年初,奕訢奏请新订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章程,增设外国史地等课程。从课程设置看,京师同文馆已具有 “普通中学的性质”。1根据1876年公布的京师同文馆的8年制课程表,第3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2可以说,中国学校中以政府行为规定设置外国历史课程就是从京师同文馆开始的。当时使用的教材各国史略,是杨枢和长秀翻译的,它的蓝本是欧美国家的历史教科书。3京师同文馆的课程改革,标志着这所近代学校在办学方向和教育体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到1887年,御史陈琇莹“奏请将明习算学人员归入正途考试量予科甲出身”;李鸿章也趁机上学堂人员请1体乡试片,1并获准。18
3、88年,天津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参加顺天乡试。这是中国科举史上首次中西学同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历史被列入了科举考试的内容,4促进了国人对各国历史的学习。传教士主办的不少新式学堂的课程序列也包括外国历史1类的课程。5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创办的登州文会馆于1881年改名山东书院,开设圣经历史和外国历史课程。6登州文会馆正斋(中学)2年级开设万国通鉴。7福州英华书院正科3、4学年开设西国史课程。8镇江女塾开设的课程包括:第4年“泰西通俗演义”;第10年“万国通史(古代部分)”;第101年“万国通鉴”和“万国通史” 。9福州华南女大附中的课程规定第3年开设“迈尔通史”。10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也开
4、设过“西洋通史”课程并规定为6学分。11值得注意的是,万国公报第132卷推广实学条例1文中附带刊登了1张华文西学等第课程单,分为初学、中学和高等学3个阶段和算学、格致、史学及杂学4类课程,其中在初学阶段的史学课程中就有希腊国史、罗马国史和古史探源3门有关西方古典学的课程。12这说明当时至少已经有人提出过开设希腊罗马史的设想。若果真曾实行过这1课程设置计划的话,这可能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开设有关西方古典学的课程。总之,19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基督教会已经把西方史学著作和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思想、内容、方法输入中国,只是由于中国当时的新式学堂为数不多,所以影响不大。在甲午中日战争中,1向以天
5、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惨败给“蕞尔小国”日本,震动了朝野。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并领导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要效法欧美各国及日本,变法自强,因此把史学与经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任教时,要求学生阅读万国史记、泰西新史揽要和日本国志,借以培养变法人才。1896年,梁入鄂,上书张之洞议改革书院课程的方案就是“以6经诸子为经,而以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以求治天下之道;以历朝掌故为纬,而以希腊罗马古史辅之,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以按切当今时事为用,而以各国近政近事辅之,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13戊戌变法期间,诏令开办大、中、小学堂,强调各级学校“新旧兼学”,整顿书院,增设史
6、地学科,废除8股取士,改试策论,考中外历史。维新派的这些改革,为西方历史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中小学普遍开设外国史地课程的还是清政府于1902年至1904年制订、颁布的癸卯学制及课程章程,有关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首先受到了来自教育的推动。光绪28年(1902年)钦定中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各中学第1年讲外国上古史,第4年讲外国史法沿革,每周3课时。14癸卯学制规定,高小的历史课都要做到“知古今世界之变迁”。1904年(光绪29年)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史,再讲欧美史,宜就欧美诸国讲其古今历史中之重要事宜讲述,第4、5学年讲授东西洋各国史 每周2个钟点15;1909(宣统
7、元年)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文科1、2、3学年学中国史,4、5学年学外国史,周3课时。实科1、2、3学年学中国史,4、5学年学外国史,周1课时。16在国家力量推动下,新式高等学校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京师大学堂和山西大学堂也于此时建立,在高等学校中,最早开设外国历史课程的就是这两所学校。171902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开学后,按照钦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在预备科的政科和艺科中,第1、2、3学年均开设中外史学,每周3课时;在仕学馆史学科中第2年讲授外国史典章,周2课时,师范馆的第2学年开设外国上世史,周2课时。1904年后,清政府修订钦定大学堂章程,制订奏定大学堂章程,其中
8、规定设立万国史学门,史学课程有:世界史和泰西各国史,其中泰西各国史周2课时,连开3学年。另外,京师大学堂译学馆也规定开设史学课程。据奏定译学馆章程中规定,译学馆学生1、2学年上中国史课程,第3学年上亚洲各国史,第4、第5学年上西洋史,每周皆2课时。18当时所用世界史教材包括东文学社本、日本桑原骘藏著,樊炳清所译之东洋史要,金栗斋本、日本小川银次郎著,樊炳清所译之西洋史要,东亚译书会本、日本箕作元8等著,胡景伊等译之欧罗巴通史等书。19同时,中外教习,分门授课,编撰讲义。万国史讲义由日本人服部宇之吉撰述。讲义首先讨论万国史的释义,万国史开卷时间,万国史分期等问题。原讲义共计4章:第1章“埃及与亚
9、细亚诸国之关系”、第2章“希伯来族全盛时代”、第3章“亚西里亚帝国与4大强国崛起”、第4章“希腊国发达概略”。有关外国历史的外文书籍也被陆续购入收藏。在光绪29年至30年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购买西国书籍报销清册中,列举有福履门的欧史略、斯图登的希腊古史、布鲁尔的希腊古史、斯美德的希腊神怪、布鲁尔的罗马史、伯叠的罗马稗史、吉贲的罗马倾亡录、福芳德的恺撒本纪、罗林生的埃及古史、古罗特的希腊古史、鲁滨逊的罗马史略、罗林孙的亚西古史、朱叶、乃德柏拉图学、吉贲的罗马史削繁、哲勒的希哲略论、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博士和的希腊史、罗马史,费士安文古今列国史余,赫沙尔的欧史纲等共计22册希腊罗马史外文书
10、籍。20光绪31年大学堂为购办书籍事呈学部大臣文,提供了1个书单,其中有斯密斯的印度古代史1本、耶格尔的世界史4本、斯巴玛的世界史11本、莫毋先的罗马史5本、古代神人辞典1本、印度古代地理1本。21学生也备有姚云、黄尚毅编世界史提要1册。22这些书籍的购进,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参考资料,保证了外国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上述各类学校世界史和各国史课程的开设,为外国历史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招生试题中,也可看到外国历史在中国传播的1般情形。在师范馆1902年10月24日的外国史学考试题共有102问:问:泰西史家谓国之能造文明极轨者,必海线延长而江河
11、灌输,其说于古则征之希腊、罗马,于近则验之英吉得。然亚洲、南洋诸岛及高丽南掌诸滨海国以便交通振古泊,兹未为上国,岂前例非欤,抑亦有他故也?问:大比得、华盛顿、维廉第1功德孰大?问:欧洲名将3,其1曰亚历山大,其1曰罕尼伯勒,其1曰拿破仑,3者将略因时各有殊致而亦有所短长。能各疏其梗概否?问:意大利建国3杰为谁?其所事之异同若何?问:古者文物之国,治安日久则困于塞野简质之民族,此不独泰东为然,希腊之于马基顿、罗马之于俄、日耳曼,其尤著也。自火器精而此事遂绝。能明其理欤?问:回教兴于何地?始自何人?当中国何时,其教主开宗事迹见于中国古籍最详者何史?试约举之。问:普鲁士之强于由于胜法,其先尝用兵于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晚清 教育 中的 外国 历史 课程 希腊 罗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