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Zhang Henshui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status change所在院(系):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研究起止日期: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文化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当今文学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文学地位和文学价值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转变过程。本文即通过比较30年代90年代张恨水小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化,分析每个时期文学界对张恨水小说的评价观点及其评价标准,探索影响这种评价转变的内在因素,力求考辩中国现代文学对通俗小说评价的转变及
2、其意义。关键词:张恨水研究 通俗文学 评价标准 文学史变迁Abstract: Zhang Hen-shui is the outstanding writer of popular novel 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Zhang Hen-shui proved the new and old culture fashion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with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I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n todays lite
3、rary modernity construction. It goes through a tortuous course. This article is by comparing 30s-90s Zhang Hen-shui novels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change, Analysis of the literary world in each period evaluation opinion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4、the evaluation internal factors, and strive to take an examination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o deb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pular novel evalu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Keywords: Zhang Hen-shui Evolution; popular novel; Literature history change目 录一前言4二30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猛烈批判5(一)主要评价观点51批判张恨水的国难小说,
5、认为这些小说是“封建余孽”52批判啼笑姻缘是旧式的礼拜六的作品53.认为啼笑因缘是封建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调和64批判张恨水小说歪曲现实、逃避现实6(二)评价的标准6三40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辩正7(一)主要评价观点7(二)主要评价标准8四、80年代后对张恨水小说评价及评价标准的转变8五、对张恨水小说评价标准的历史变迁10(一)市民趣味10(二)社会背景11(三)道德伦理11六、总结12参考文献13文献综述14致谢15一前言 张恨水,安徽潜山人,原名张心远,笔名“恨水”,取自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是通俗小说家的代表人物。1924年,张恨水因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长
6、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更将其声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成功对旧章回小说进行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张恨水一生写下约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在这些著作中,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闻名。他的小说从描述辛亥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波诡云谲的社会动荡期,刻画了众多腐败军阀、豪门客商、官僚政客、侠客壮士、痴男怨女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枚明珠。春明外史突出了对旧社会侧面的揭露,充揭露了军阀显贵的腐朽糜烂的生活,遗老遗少的捧角押妓,尔虞我诈的黑幕骗局;同时又没有摆脱才子佳人旧有窠臼。金粉世家着力描写北伐
7、战争之前, 北京金姓的内阁总理的繁华绮丽的大家族。通过金总理一家的悲欢离合展现了豪门贵族的兴衰荣辱,生活的荒淫无状。啼笑因缘叙述一个以樊家树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 中间穿插了军阀刘国柱的仗势霸占民女的情节, 以及关寿峰父女锄强抉弱的武侠传奇。范伯群.论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兼论张恨水是否归属鸳鸯蝴蝶派问题.文学评论,1983,(1):88.长期以来,张恨水的小说虽然受读者喜爱,但是文学理论界对他的小说褒贬不一,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热潮也未曾褪却过。现在,张恨水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确立了极高的历史地位。但是在此之前,张恨水小说被认为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受到很大的批判和压制。对张恨水小说态度的转变也反映了中
8、国现代文学对通俗小说的评价的转变。因此,研究张恨水小说历史地位的变迁也可以考辩中国现代文学对通俗小说评价的转变及其意义。 张恨水小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80余年的历史。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本文将从这三个时期逐一分析。二30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猛烈批判 20世纪30年代是张恨水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张恨水最大成就的作品便是啼笑因缘、弯弓集。他的小说受到了极度追捧,风靡一时。新文学家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并且对张恨水小说进行了一番评判。这一时期张恨水小说受到了最为猛烈的批判。新文学评论家简单的认定张恨水小说是
9、陈旧腐朽的旧派小说,认为张恨水逆时代之潮流,与当前倡导的新文学格格不入。这一时期新文学评论家对张恨水小说是一种鄙夷的态度。评论家认为张恨水小说是俗气的,充满旧社会的腐朽思想。几乎在这一时期,所有的新文学家都对张恨水小说持批判的态度。(一)主要评价观点 1批判张恨水的国难小说,认为这些小说是“封建余孽”新文学家们认为张恨水的小说是“封建余孽”。这些所谓的“封建余孽”不过是借着抗日的旗号做出些替统治阶级麻醉、欺骗普通民众的小调,小市民的“爱国家”们实际上也是做了统治阶级的帮手。这是当时占有主要地位的意见。1933年6月钱杏邨发表上海事变与“鸳鸯蝴蝶派”文艺,便是这种批判意见中最为典型的一个。钱杏邨
10、认为张恨水代表了没落贵族,根本不配作抗战小说,他没有资格。他认为张恨水是“具有封建余孽意识的鸳鸯蝴蝶派作家”, 钱杏邨.上海事变与“鸳鸯蝴蝶派”文艺A.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C:251-253.国难小说只不过是披上了国难的一层外衣,终究没有脱离鸳鸯蝴蝶派的内里。他批判张恨水小说没有真实性。小说所描写的事实是步以往作家之后尘,是他们的陈词滥调和空想。钱杏邨从思想意识出发,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猛烈指责张恨水的意识里充满了强烈的封建意识,同时还有部分资产阶级意识的要素。2批判啼笑姻缘是旧式的礼拜六的作品毛一波在啼笑因缘的解剖中批判啼笑因缘是旧式的礼拜六的作品,他的作品缺乏艺术价值,取材不精,人
11、物塑造上过于理想,人物遭遇相似的太多,于人世常情不合,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生活。认为仍然没有摆脱旧有小说公子佳人俗套的故事情节,虽然在描述技巧上要强于一般的礼拜六作品,但是还是残留有严重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 3.认为啼笑因缘是封建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调和巴尔在他发表的啼笑因缘的魅力中指出,张恨水描写的啼笑因缘中的意识形态过于消极,太过和平。对于现实封建意识和资本主义意识的激烈矛盾冲突描述的过于和缓,没有真正对这两种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张恨水小说中反应的思想“不东不西、不洋不中”明显的反映出作品中思想意识的冲突。最终认为啼笑因缘就是调和封建思想意识和资本主义意识的胜利的产物。 4批判张恨水
12、小说歪曲现实、逃避现实夏征农在读一文中批判啼笑因缘只是肤浅的摄取了一些片段的社会背景,丝毫没有加以选择和提炼。同时他批评啼笑因缘追求用武侠来消灭军阀,并没有深入剖析社会问题所在并思索解决方式,而是一味地逃避现实、歪曲现实,用不切实际的武侠消灭残暴的军阀。批评张恨水是“降格迂腐的平民思想” ,“欣赏主义的恋爱观” 和小有产者的“ 复杂主义” 。认为这种思想是“带有近现代有产者的基调”。夏征农.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A.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C:307-315.并且对何丽娜等人的豪奢生活的描述充满了官僚贵族享乐、堕落的生活气氛。 (二)评价的标准 这一时期,几乎所有新文学家对他的小说的评论都是
13、持否定的态度,张恨水自己也曾坦言:“除了礼拜六派的遗流,文坛上对我是围剿的。”张恨水.一段旅途的回忆.N.新华日报1945(6):24(4).在这一时期,对张恨水小说的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方面。新文学家们简单的将“新”、“旧”、“先进”、“落后”为判断标准。像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这种留有封建残余思想的文章便被认定为是旧的、落后的。众多新文学评论家基于此对张恨水小说进行了猛烈批判,形成了彻底否定之态势。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当时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之中。当时的新文化以迅猛的发展趋势席卷了整个文学界。这种新文学也以推枯拉朽之势荡涤所有陈旧的文章。只要是旧有的文学,不论是形式还是
14、内容都是被否定的。但是文学家矛盾也曾宣称“旧有小说对我们毫无用处,现在仍怀疑它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旧有的章回体小说被彻底否定。郭沫若称:“新造的葡萄酒浆,不能盛在那旧了的皮囊。”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张恨水这样的章回体小说受到这样一致的否定。三40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辩正 40年代期间,新文学家对张恨水小说的排斥逐步缓和,有一部分新文学家此时对张恨水小说有了积极的评价。新文学家基于时代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树立民族自信心的角度重新思索和审视张恨水小说。在这样的情绪下,越来越多的新文学家看到了张恨水小说中的闪光点,开始为张恨水小说辩正。这一时期,他们抛弃了对张恨水小说的鄙夷、否定的批判态度,转而
15、趋向对张恨水小说的认同。 (一)主要评价观点 新文学家比起30年代的钱杏邨,就给予了张恨水弯弓集更多的承认:“在一二八战争之后,他出版了一本弯弓集,这书充满了民族解放的思想,可见他并不是随灵感兴趣而作的。” 徐文滢的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最早为张恨水的章回小说作“辩正”。 徐文滢认为金粉世家是一部“精心杰作”, 是“民国红楼梦”其艺术上的成功, 是“以大家庭为题材的许多新文艺作家们所还未能做到的”。温奉桥.张恨水研究七十年述评.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429.老舍就是在这个时候称赞张恨水为“ 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真正的文人”。罗承烈称赞张恨水的作品“对世道人心有很
16、大的启示。”王元化从“人生观”和“艺术观”的角度,分析了张恨水小说同旧小说的不同。他赞扬张恨水的小说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活泼的描写手法,并且有严肃的写作态度。在他的小说中体现了他“不伤感、不悲观、不失望”、“冷静地随大时代走”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信念。这些都完全不同于旧小说家门的作品。并指出,张恨水的国难小说实则具有很强的民族解放的思想。宇文宙对他著名的社会讽刺小说八十一梦做了细致剖析, 认为这是部“ 残溃的历史的插曲” ,“达到了反映现实的本质的目的”。 潘梓年则从另一角度高度评价了张恨水, 认为张恨水是“一个自强不息, 精进不已的作家”, 盛赞他的“坚主抗战,坚主团结, 坚主民主”的“明确的进步
17、的立场”。梓年.精进不已N .新民报,1944(5) :16. (二)主要评价标准 这一时期,文学界开始有了对张恨水小说欣赏、认同的趋势。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国对日本的艰苦抗战时期,张恨水小说也写了大量描述抗日战争和敌后作战、揭露帝国主义丑恶嘴脸的小说。但张恨水的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往往追求“故事在抗战言情上兼有者,以吸引他们特有的读者群”。张恨水在抗战时期的作品显示了他是一位具有爱国心的作家,在时代的教育和磨炼下,获得了可喜的进步。 此时期,对张恨水小说的评价标准演变为民族性、爱国性。经历了三十年代不理智的左倾思想,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国上下涌动的是一股爱国热潮,是对自己祖国的信任。同时全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恨水 文学史 地位 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