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教程文学概论教案.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概论教案第一编 导 论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一、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由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个方面构成,并由此生发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学科,因此,文艺学包括上述五个学科,文学理论属于其中之一;文艺学这个概念是从苏联翻译的,实际应该叫文学学。文艺学三个基本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文学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它以某个时代或所有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致力于在具体文学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和研究中显示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学批评则
2、是对某些具体文学现象(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与文学史相比,文学批评是具体的、局部的、空间的,文学史则是总体的、全局的、时间的;文学史致力于文学总体过程的描述和内在规律的揭示,文学批评则致力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而文学理论则致力于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对文学现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内在构成和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文学批评相比,文学理论更系统、全面、抽象;与文学史相比,文学理论不致力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致力于分析文学史上的具体文学现象,它致力于在抽象理论的框架内以理论的语言全面系统地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本质特征;文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但
3、只是作为说明或证明文学理论的原理的材料和例证,而不能成为文学理论的必要构成; 联系:文学史不是作家作品的简单编年史,它需要以某种文学史观和某种文学本质观为基础来指导研究者理解、解释和梳理文学史现象;(举例: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编成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史,可以编成作家心灵的表现史,可以编成中国人人性的生成和发展史,可以编成文学形式的发生发展变化史,可以编成民族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史,也可以编成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史,还可以编成民族心灵的发展史,一个文学史家如何编写文学史,编成什么样的文学史,取决于他具有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90年代前后中国学界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简介)同时,它也需要
4、以古代和当代众多文学批评家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丰富成果为参照和基础,文学史编写者自己对文学史的研究也伴随着对大量作家作品的批评活动; 文学批评则需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作为指导来展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批评是不存在的;同时,文学批评的对象又是文学史现象,它的批评成果构成文学史的重要基础; 文学理论以文学的一般属性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们是潜藏在文学史现象中的,文学理论必须以丰富的文学史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必须以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为基础,它的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它的有效性和真理性也必须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中加以验证;因此,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文艺
5、学的三个分支,我们既要注意其区别,更要注意其联系。二、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对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P67)任务:研究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与四任务的对应性;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三、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1、文学理论是从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的出发点和基础是文学活动实践;2、文学理论研
6、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文学实践活动;3、文学理论的有效性和真理性需要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加以检验;因此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是互动的;由于文学理论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体系,因此4、文学理论是在文学活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总要根据文学实践的变化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 ( 举例: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实践的发展变化对传统文论提出了新问题,由此引发了对文学理论中一些重大课题的讨论,如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文学的暴露与歌颂问题,等等;)阶级性:文学理论的阶级性由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理论的意识形态性所决定的,1、文学在社会结构中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而阶
7、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2、文学理论本身也属于意识形态,自然也具有阶级性;3、文学意识形态性的复杂性也导致了文学理论阶级性的复杂性;4、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文学理论,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5、社会主义文学理论要批判地吸收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论的有益成分,以发展充实自己。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综合性;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一、 文学理论多样化的依据文学世界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1、把文学看成一个活动过程,这个过程由作家作品读者(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三环节构成;2、把文学看成一种艺术生产过程,这种生产由三环节构成:艺术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文学世界从多
8、种角度切入的可能性,由此导致的文学理论多样化的可能性;二、 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 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系统看,可以从三个基本角度切入对文学的研究:A、哲学反映论角度,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哲学;B、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活动中主体的心理特征,产生文学心理学;C、符号学角度,研究文学符号的产生和接受与转换,产生文学符号学;D、信息论角度,把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及相互影响看成一种信息产生、信息传输、信息接受、信息反馈活动,研究其内在规律,产生文学信息学;2、 从文学生产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一系统看,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A、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与社会生活、社会
9、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形态的相互关系,产生文学社会学;B、价值学角度,研究文学的艺术价值的产生、确立和确证过程,产生文学价值学;C、将文学的所有系统全部看成一种文化现象,研究它与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由此产生文学文化学; 因此,综合上述各种角度,可以得出文学理论的七种基本形态,即: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复习要点:基本概念: 文艺学: 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五个分支;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
10、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主要由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四个方面构成;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文学活动: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类型,指围绕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为中心而展开的所有活动之总和,主要由世界、作家、作品
11、、读者四要素构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A、现实革命实践的需要和当代文学的新发展; B、对德国古典美学的批判继承:康德美学的核心思想:人类精神世界由知、情、意三大部分构成,知即认识,属于认识论范围,意即意志,属于伦理学范围,人类这两种心理能力互相分离,介于这两者之间,并使两者连接起来的是情感,情感的领域是属于审美和文学艺术的领域;审美的愉快既不同于获得认知的愉快,也不同于满足道德要求获得的伦理愉快,还在不同于满足人的生理欲求的官能愉快,这些都是功利性的愉快,而审美的愉快是与功利性愉快大不相
12、同的愉快,它是完全无功利的;认知的愉快、官能的愉快、伦理的愉快是由对象内容引起的愉快,而审美的愉快则是由对象形式引起的愉快,审美是纯主观的活动,同时,又仅仅取决于对象的形式,“主体”与“形式”是康德美学的两大要素;马克思主义美学批判地吸收了康德美学对主体的重视和对形式的重视,在强调客体和内容的决定作用时,也强调主体和形式的反作用; 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思想:世界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辨证运动过程,它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法运动,从而自然界和人类界都被黑格尔组织到绝对精神辨证发展的过程之中;“理念”(绝对精神)是黑格尔美学的逻辑起点,美(包括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感性(形式、形象
13、、情感)与理性(理念)的完美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统一;同时,理念并不直接显现为艺术美,它首先外化为自然美,然后以自然美为中介产生艺术美;所以艺术家要依赖“生活的富裕”;由于艺术美是自然酶和作家心灵结合的产物,所以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它有自然美所不具有的因素;美的理念有多种多样,是由不同的差异面构成的整体,这种差异性转化为艺术时,就产生了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种艺术类型这三种类型既是艺术史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逻辑演化的结果。根据历史与逻辑想统一的原则,黑格尔将艺术区分为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小说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美学中“合理的内核”如辩证法和历史感,他们强调艺术与
14、生活的联系、强调文学的发展变化,都与黑格尔思想有一定联系。 费尔巴哈:从人与自然界的联系角度而不是人与神(或某种观念)联系的角度来规定人,说明人的本质,因而其哲学是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从这一哲学出发,他认为艺术的东西不是什么绝对的“理念”,而是“感性的直观”,即人的感性世界所把握的对象,“艺术的对象乃是在叙事艺术中间接地是,在造型艺术中直接的是视觉、听觉、触觉的对象因此不但有限的、现象性的东西是感觉的对象,真实的、神圣的实体也是感觉的对象。感觉是绝对的官能。”他强调艺术“只是真正的人的本质的现象或显示”,“产生艺术的,是那种以此岸生活为真实生活,以有限者为无限者的感情”,因此他特别强调爱的感情
15、对艺术的作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有极大的影响,它使他们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从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有直接关联。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学理论是他们结合现实革命斗争和文学发展的实际,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革命性转换的结果,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石的核心观点有三点:A、 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生活活动”的一部分;人的生活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的生
16、命活动是一种由本能和无意识控制的活动,它不能主动的反思和超越自己,因而也不能主动的设计自己的生命活动,而人却具有这种主动的反思、超越和设计自己的能力,因而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自由”:哲学认识论上指人在掌握了对象世界规律性之后所获得的认识活动中行为空间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政治学上指在政治规则范围内社会生活中个人或团体获得的行为空间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自觉”:哲学认识论上指个人或群体对自己生活和行为的先在设计、预测、控制和自我意识能力与状态;自由自觉,这正是人的本质所在;而人类的生活活动,正是人的这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人类的各种文化创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形式;对象化:指主体通
17、过某种活动,将自己内在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客体化的活动与状态以及结果;人所创造的客体对象,凝聚了人的智能、技能和体能,因此在对象中可以看到创造者主体特征的显现和展示;文学艺术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形式之一,其出发点、凝聚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文学是人学;B、 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之上,直接或间接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并且也影响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社会的观念系统之总和,文学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在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关系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是第一性的,文学艺术是第二性的,前者决定后
18、者;但还必须注意到:文学艺术并不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它们中间有许多中介性因素在起作用,社会心理就是最重要的中介因素;同时,文学艺术对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有反作用,并且,社会的经济发展状态与社会的精神发展状态(如文学艺术的发展昨状态)之间经常存在不平衡的情形,这些都提醒人们在接受经济基础决定文学艺术的前提下,特别注意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C、 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文学艺术不仅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它还是一种生产活动和生产过程;生产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使艺术问题进入社会生产实践的大系统被考察,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美学和文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它提供了意识形态视角之外的另
19、一个考察文学艺术的重要角度;艺术生产关涉的三个重要概念:艺术生产者、艺术产品、艺术消费者;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自学大纲 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性;建设这种理论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当代性;1、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两层含义: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研究当代文学的各种问题,给以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解释,而不是死抱某些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不放;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具体论述中那些经受了文艺实践反复检验而被证明是正确的观点,要确认和坚持;2、
20、 中国特色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同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文学理论结合起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首先,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土壤为基础来培育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其次,必须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中的精华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创造性结合3、 当代性首先,要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当代文学的新经验,回答当代文学的新问题;其次,必须面对20世纪文论的新挑战,吸取其有益和有启发性的成分,否定和批判其错误的成分,使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开阔的当代视野和前沿性;最后,要从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种新学科的新观念
21、和新方法中获得启示,寻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的新学科的创造或新观念和方法的获得。思考问题提示:重点把握第二题: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总的理解是怎样的?第二编 文学活动 本编讲述文学活动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殊规律、性质和任务;全编共分三章,。文学活动:指人们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文学出版与传播、文学阅读与批评(接受)等活动的总和;(教材上忽视了文学出版与传播这一方面,应该补上)。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本章内容概述: 文学活动包括作者感受生活与世界的活动,在创作中运用一定形式表达这种感受并试图唤起相应感受的活动,使文学作品得以出版和传播的活动,读者从文学作
22、品的阅读中产生美感联想的活动和读者再创造活动,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批评活动;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生活活动是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人类生活活动具有美学的意义,她导致人与对象世界的诗意情感关系和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且使文学创造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在人的生活活动中,文学活动是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人的世界的特殊的意识形态活动;文学活动的发生可以追索到人类原始社会,在各种关于人类文学艺术活动发生的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说”最有解释力量;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有一个发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导致文学艺术活动不断发生发展变化的最终原因是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经济活动;但人类文学活动并不只受经济因素制约,还
23、有其它许多因素制约着文学艺术活动,因此,文学艺术活动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既有平衡的一面,又有不平衡的一面。本章分三节讲授。第一节 文学活动的基本构成文学活动由三大基本环节构成:文学创造、文学传播、文学接受;三大基本环节涉及五个基本方面:作品与世界、作品与作者、作品与形式、作品与传播、作品与读者(接受);一、 作品与世界:文学的反映活动文学活动涉及到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作品与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界)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文学活动是对世界的一种反映活动;西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人从自然学会了艺术;柏拉图:艺术是对真理的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
24、有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而可能发生的事即在逻辑上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更具有真理性;一直到近代,西方居统治地位的都是模仿论,“再现”、“写实”、“反映”等概念都是与模仿含义相近的概念;中国古代人尽管不象西方人那样把文学艺术活动完全看成只是对世界的反映活动,但也认识到文艺具有反映世界的能力,古人在论述文学与其它形象性艺术(如绘画)时,往往用“穷形极相”、“栩栩如生”、“酷肖”等术语来评价,说明中国古人也认为文艺有反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文论特别强调文学活动作为反映活动的特征和作用。二、 作品与作者:文学的表现活动文学活动对作者而言,是一种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活动。中国古代文论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理论 教程 文学 概论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