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史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与立体性研究——以《查姆》、《梅葛》为例.doc
《创世史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与立体性研究——以《查姆》、《梅葛》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世史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与立体性研究——以《查姆》、《梅葛》为例.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世史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与立体性研究以查姆、梅葛为例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2010年11月楚雄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Vo1.25NO.11NOV.2O1O创世史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与立体性研究以查姆,梅葛为例单江秀施敏(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云南楚雄675000)摘要: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
2、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文化符号;创世主题;查姆;梅葛中图分类号:K281.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10)11004506神话是情感的产物,它的情感背景使它的所有产品都染上了它自己所特有的色彩.形成于彝族历史不同时期的创世史诗查姆,梅葛,它们文化内涵的多样性,立体性正是自己的特色所在.文本是文化最起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单位.文章以文本为载体,以历史为视阈,从特
3、定的社会文化及民俗背景人手,尝试对部分文化符号进行释读,以期对这两部”百科全书”有更新,更深的理解.,史诗概述在彝族众多的史诗作品中,创世史诗占有重要的地位,查姆,梅葛,阿细的先基,勒俄特依被民间文学界誉为彝族“四大创世史诗”.梅葛和查姆都是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的两大彝族创世史诗.从流传的地域来看,梅葛主要流传于金沙江及其支流的俚颇,罗罗颇两大彝族支系,”梅葛”文化带的南部即是”查姆”的流传区域,即礼社江(下游称红河)及其支流的阿车彝族支系.“查姆”是彝语音译,译成汉语即”万物的起源”.阿车人把记叙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做一个”查”,其内容十分庞杂,据说共有120多个”查”.现存于民间的”
4、查姆”多数用古彝文记载于”彝书”和”毕摩经”中,一般只有懂彝文的人才能通晓,但也有的”查”如阿卜笃姆查,毕摩经和民间都有流传.另据彝族辞典中”梅葛”条的解释是:”彝族曲艺曲种.系彝语音译,创世史诗,由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四部分组成.”即用口头传唱过去的事情.在千百年的,动态的口头传承过程中,不断增加其内容,而且神圣性内容不断萎缩,世俗性内容不断扩充,”梅葛”被塑造成几乎无所不包的百花园.进人文字社会之后,”查姆”则被固定于书面文献记载中,内容比较稳定,且多由毕摩所掌握,始终保持着其神圣性.”查姆”不像”梅葛”那样什么人,什么场合都可以唱,它只能由毕摩在特定的场合,按”毕摩经”来唱,不能
5、随意发挥.据查姆一书的整收稿日期:20100910作者简介:单江秀(1981一),云南通海人,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45?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理者说,双柏县底土,新街等地的彝族,逢年过节,婚丧祭祀,起房盖屋,播种收割,出猪放牧等都要请毕摩来演唱”查姆”.其声调庄重深沉,竟连唱数日不绝,充满一派古朴的气氛.丹虽然查姆,梅葛都是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州彝族中的两大创世史诗,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多于共同点,因此对它们进行对比研究于深入解读此类神话有一定意义.本文主要以史诗文本为切人点而展开.文本(text)有广狭义之分
6、,广义的文本,可以指任何分析和阐释的对象,例如一段仪式,一首歌谣或者一个陶罐等.而狭义的文本,则是指书面或者口头的,具有一定形式结构和意义的,具有交流功能的作品本身,例如一个故事,一部小说或者一件抄本等等.l3_(文中采用广义的概念,文化符号学认为文本是”文化的缩小模式”,是一种产生意义的复杂,互动的符号活动.查姆,梅葛作为彝族传统文化完整意义和完整功能的载体,具有传递,记忆及生成意义的功能,而文化是人与周围世界之间起媒介作用的符号体系.因此,研读文本是解读文化的切人点和突破口.一i,创世主题所谓创世神话,即人们对天地万物起源的神话化解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此类解释,但是由于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
7、差异,解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式,同时由于民族迁徙,融合,社会文化变迁等因素的影响,神话处在动态的变化中.(一)查姆天地万物的起源神话查姆中这样叙述天地万物的起源:远古的时候,天地连成一片,分不出白天和黑夜.只有雾露一团团,时昏时暗多变幻,时清时浊年复年.神仙之王涅依倮佐颇,召集众神仙,仙王儒黄炸当地,水王罗塔纪,龙王罗阿玛及他们的儿女来商议,安排日月星辰,铸就宇宙山川,造天造地.涅依倮佐颇派龙王罗阿玛到太空种了一棵梭罗树,此树白天不开花,夜晚白花鲜.树花白天开,日日花开照人间.白天,黑夜两朵花,白天开花是太阳,夜晚开花是月亮.派涅侬撒萨歇,在太空撒上星辰.星王曾色锡,打开风水门,雾露变气育万
8、物,万物生长天地问.龙王罗阿玛到九重天上找种子,?46?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月里那棵梭罗树,有良种数不完,奇花异草由人选,树木药材任人拣,树上藏有谷子,包谷,储存着果木麻棉,还有养子,洋芋,甘蔗蜜甜从此万物生长,人烟繁衍.后来,由于日月不干净,所以白天黑夜分不清,于是派罗塔纪姑娘去洗月亮和太阳.罗塔纪姑娘分别挑来一挑蓝海水,一挑金海水,一挑绿海水,洗去日月身上的灰尘,从此昼夜辨得清,四季分得明.太阳和月亮,轮流转玉盘,万物在动中生,在动中演变,这就是天地的起始,万物的来源,彝族人民把这个时代叫做托得多查.(二)梅葛天地万物的起源神话梅葛全诗五千七百余行,包括开天辟地,洪水泛滥,人
9、类起源,盖房,狩猎和畜牧,农事,造工具,盐,蚕丝,婚恋喜事,丧葬等内容,是彝族世代靠口耳相传的创世史诗.各部分相对独立,但通过诸神的”创世”活动这一中心线索把它们贯穿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天辟地”之前没有具体描绘形状,而是直白地说”远古没有天,远古没有地”,要造天造地.于是便有了格兹天神变人造天造地.这位格兹天神是彝族先民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他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大神,是造天造地,造人类及万物之神,是整个天地宇宙的原型.梅葛中的创世神话说:格兹天神放下七个银果,银果变成了七个姑娘,她们废寝忘食地造了大地,但这块大地经不起地震的测试,通洞了.姑娘们又用老虎草做针,用酸绞藤做线,地公叶
10、子做补丁,把地补起来了,但是补好的地还在摇,所以让她们在格兹天神的神谕下捉来三千斤重的公鱼和七百斤重的母鱼,让公鱼撑起地角,让母鱼撑起地边,”公鱼不眨眼,大地不会动,母鱼不翻身,大地不会摇.”神话中同样说道:天是由格兹天神放下的金果变成的儿子创造的,但这个天经不起打雷的测试,补好后仍在摇摆,于是格兹天神命五兄弟捕杀猛虎,用虎的四根骨头和肩膀撑起天,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心做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大江,小肠变成河,排骨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变树木,软毛变成草,细毛做秧苗,骨髓变金子,小骨头变银子,虎肺变成
11、钢,虎肝单江秀施敏:创世史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与立体性研究变成铁,腱子变成锡,腰子做磨石,大虱子变成老水牛,小虱子变成黑猪黑羊,虱子蛋变成绵羊,头皮变成雀鸟.4(P3-18)三,解码查姆,梅葛中的部分文化符号文本作为文化最起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单位,是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的连接环节,因此,文章主要以史诗文本为载体,以历史为视阈,从特定的社会文化及民俗背景人手,对两部史诗中的文化符号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释读.(一)查姆中的部分文化符号释义查姆是有史可查的文献神话,相应地具有文字史料的逻辑性,思维的哲理性和现实社会的折射性.查姆中两两对称出现的偶族蕴涵了彝族先民朴素的哲学观,造天地万物过程
12、中众神灵的角色及分工折射出神灵的”人格”及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反复出现的神树则寄托了先民的美好憧憬和创造文明社会的渴望.1.查姆中的彝族哲学理论彝族哲学认为:清浊二气是事物产生的内在因素,阴阳二气是条件,红绿二色是事物自我完善的外在表现形式.把整个宇宙间的变化归结为四气清浊阴阳,二色红绿,对称相生相克规律,并在宗教神学上得以体现和传播.阴阳观念贯穿于彝族上古社会,从这个阴阳二元论出发把一切事物一分为二,即把宇宙划分为:东阳西阴,北阳南阴;天阳地阴;东西线为主时,北半阳南半阴;南北线为主时,东半阳西半阴.5(,查姆中描绘天地起源之前的状态是:只有一团团雾露在滚滚翻,雾露里有天和地,时昏时暗多变幻,
13、时清时浊年复年.这”昏暗”,”清浊”两两相生相克的偶族是天地产生的内因和必要条件.”多变幻”和“年复年”是天地生成的外因,万物在动中生,动中变化.俨然史诗中所说的”天翻成地,地翻成天”.儿史诗中两两对称出现的偶族不仅是先民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也是其思维的哲学观.2.查姆中的神权等级观人类社会在一定阶段上产生了等级制度,等级制度与宗教相联系.彝族宗教中的神不仅以自身的等级区分,也与社会等级相对应,并直接与社会道德规范融为一体,共铸了远古彝族社会的宗法等级制._(晰史诗中描述涅依倮佐颇召集众神仙及其他们的子女商议造天地,山川和日月星辰一事及分别指派他们,这一过程体现了彝族上古社会的神权等级观念.涅依
14、倮佐颇明显是造天地这一过程中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众神仙在他的领导下,各尽其职并密切配合,共同造就了天地万物,勾勒出一幅现代社会的分工合作景象.3.查姆中的神树崇拜观念神树崇拜是自然崇拜中最典型的一种形态,是众多信仰习俗的集中体现.”这在人类思维的那一阶段上显得特别清楚,当时人们看待单个的树木像看待有意识的个人,并且作为后者,对它表示崇拜并奉献供品”“,三星堆青铜神树群体的出现,表明了古蜀人(徐中舒,方国瑜,王有鹏,关荣华,陈英等学者都考证说,川滇彝族与古蜀人有着深厚绵远的族渊关系.)对神树的敬奉与崇拜,表明当时蜀人的树崇拜已扩展成为内涵极其丰富的一个信仰体系.神树既是上天的阶梯,又是太阳的居所,
15、还是祭祀的神坛,供台,同时,又可能是被祀的社神”地母”.古蜀先民们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神树”上,即希望能保佑平安,趋吉纳福,又有财富,昌盛之寓意.【7_是人类的保护伞和宇宙支柱.文献中曾经记载的古代神树有这么几种:一是”建木”,二是”若木”,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扶桑”.据山海经,淮南子记载,”建木”是生长在蜀地的一种神可以藉之上下的通天树.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它就是蜀人祭祀时引导祖先或神灵降临的”天梯”.另有一种意见认为,此树是古代神话中太阳栖止的”扶桑”和”若木”,为太阳崇拜的产物,与祭祀无关.神话中的”扶桑”是一棵生长在”汤谷”的宇宙之树,它有几千丈高,一千多围大.史诗查姆中将世间万物
16、的来源归结为月亮里的那棵梭罗树,将人类繁衍的原因亦总结为这棵梭罗树,”月里那棵梭罗树,树上良种数不完有种籽才有万物,有万物才有人烟.”.”树”这一关键词多次闪现在史诗中,在洪水滔天时,拴住始祖阿普笃慕的避难工具葫芦的是三种树.”岩边有三蓬树:一蓬细蔑树,一蓬尖刀树,一蓬小竹树.三种树相交错树枝竹梢缠紧葫芦,把葫芦拴在岩边.”树不仅救下了人类的始?47?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祖,而且是各民族起源的代表.”阿普笃慕兄妹成亲后,生下三十六个小娃娃.十八棵青桐树(指男孩),十八朵马樱花(指女孩)三十六个好儿女,各走一方分了家三十六族分天下,三十六族常往来.”“树”不仅是天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查姆 梅葛 史诗 文化 内涵 多样性 立体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