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原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原点.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原点 论文关键词:知识分子;文明批评;利己主义论文摘要:为了使从事夏目漱石的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漱石文学的主题思想,针对漱石的文学作品,采取类比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我是猫等作品揭露了日本明治时代存在的问题及当时知识分子的痛苦,剖析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利己主义。分析结果表明:我是猫是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原点。0引言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的我是猫不仅在日本文坛享有盛誉,还被成多种文字,蜚声海外。该小说于1905年1月至1906年8月连载于俳句杂志杜鹃上。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处女作,也是他全部创作中最杰出的小说。目前国内学者就其创作手法、全篇洋溢的社会批判精神
2、以及幽默讽刺的特色等方面多有研究,但极少见与夏目漱石文学关系的论述,以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研究“盲点”。本文拟从作品的主人公、对近代社会的批判及人的利己主义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1知识分子的世界夏目漱石发表的作品的主要人物都是知识分子。我是猫虽然是由一只被拟人化的猫担任叙述者与评论者,但主要描写的是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主人公珍野苦沙弥是一所中学的教师。他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知识分子,有时自相矛盾。他教了多年英语,却常常写一些带有语法错误的句子。他兴趣爱好广泛,“有时醉心于弓箭,学唱谣曲,有时还吱吱嘎嘎地拉小提琴。然而遗憾的是,样样都稀松平常”。另一位主人公牧山迷亭是个思想敏捷、善于辞令、才
3、华出众的家。他性情开朗,在生活中是个惯于说谎吹牛,玩世不恭的人。如他要在庙里紫薇花开到花谢之间创作一部美学概论的谎言,吞吃面条的喜剧表演等等,正是上述性格的具体表现。水岛寒月是一位研究“吊劲的力学”的年轻士,同时也是一名诗剧作家。越智东风是写新诗的诗人,他和寒月一样同属年轻的一代。三四郎的主人公小川三四郎是明治中期正在成长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是一名充满幻想的东京帝国大学的大学生,离开偏僻的乡村独身来到东京求学。这部小说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广田先生则是中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从此以后的主人公长井代助是大学毕业却不工作,依然伸手向父母要钱的“高等游民”。门中的野中宗助是一个政府机关的小职员。后三部曲
4、过了春分时节的须永市藏是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知识分子;行人的主人公长野一郎是一名大学教授;心的主人公先生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夏目漱石从一开始就把他的目光投上他自己以及他周围的知识分子的生活。他的作品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而且具体地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情绪,深入地探索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诸如他们对社会黑暗势力和黑暗现象的憎恶,他们在男女关系等问题上的私心杂念和苦恼矛盾。夏目漱石作为作家活跃在文坛仅仅是他晚年的十多年时间,其问他始终毫不厌倦地描写知识分子,这是由于知识分子在精神方面集中地体现了现代化的矛盾。所以从作品主人公来看,我是猫是夏目漱石文学即知识分子文学的原点。2对明
5、治社会的批判对明治社会各种弊端的揭露与批判是夏目漱石文学的一贯主题。我是猫发表时日本明治维新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在外国的压力和当时日本天皇的指挥下,日本的文明开化以西方各国为目标不断推进开来。西化的波涛汹涌地涌人日本国内,日本进人了上最具变革性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人们认为否定至今的日本古老传统,模仿外国就是文明开化,就是有益于日本,所以几乎无条件、毫无批判地模仿西方,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全都模仿。这种风潮十分盛行”。在英国亲身感受了西方文明的夏目漱石看来,这是极其愚蠢的。特别是在为权力、金钱和战争胜利而欢呼的日本民众前,夏目漱石甚至感觉到愤怒。所以,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从各个方面对明治社会进行
6、了无情的批判。我是猫第七章猫在开始运动之前,做了如下的评论:“至于连连提出无聊要求一什么运动吧,喝牛奶吧,洗冷水澡吧,游海吧。一到夏天,去山间避暑,聊以餐霞饮露吧这是近来西方传染到神国日本的一种疾病,可以视之为霍乱、肺病、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同宗”。猫的议论是对当时日本国民盲目崇拜西方的揭露和讽刺。作品对统治者的战争政策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二十世纪初日本发动的对俄战争,给人民群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日本统治阶级为了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对内宣扬国粹主义,大肆鼓吹“大和魂”,以致“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铺的阿银有大和魂;骗子、拐子、杀人犯,也都有大和魂!没有一个人不叨念它,没有一个人没听说
7、过它”。但“大和魂”究竟是什么呢?“大和魂”却是“飘飘渺渺”“天狗之类”的东西。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不幸。迷亭的母亲在给儿子的信上一一列举了在战争中阵亡、负伤的他小学同学的名单,这使一向快活的迷亭心情暗然,“涌起尘世乏味、人生无聊之感”。三四郎中也不乏批判社会现实的内容。小说开始部分,三四郎在去东京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女子。她的丈夫曾长期在海军任职,日俄战争中去了旅顺,战争结束后曾回来住过一段时间,但不久为了赚钱,再一次去了大连,近半年以来音信全无。得不到丈夫音信的她想到中国去寻找丈夫,但因没有旅费而无法成行。可以说,该女子是战争的受害者。邻座的老头同样也是受害者。他的儿子也在战争中死去了。“不明白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是战争能给人带来些什么好处倒也罢了,可是宝贝儿子被杀,物价直往上涨。还有比这更蠢的事吗?世道太平,何须离井背乡去赚钱?这都是战争造成的”作者借老头之口对战争的罪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从此以后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依然是深刻的。代助是这样回答平冈为什么不工作的:“为什么不想干?这不是我不好。说得明白些,是社会不好。说得更为扩大一些,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太令人失望,所以我不想干什么了。驰目整个日本,能找到一寸见方的土地是沐浴在光明中的吗?这可谓暗无天日哪。我置身其间,一个人再怎么想有所作为,又何济于事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