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论吴藻词中的梅花意象与溯源.doc
《古代文学论文论吴藻词中的梅花意象与溯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论文论吴藻词中的梅花意象与溯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吴藻词中的梅花意象与溯源 吴藻词中的梅花意象及其渊源 张毅 (龙岩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福建龙岩364012)摘要:“梅花如雪悟香禅”是清代女词人吴藻对于自我形象、身世命运和精神世界完美结合的追求。吴藻词集中有39首与梅花有关的作品,寄予其高洁品格与人生体验。从绰约形态、高洁品格、纠结思念、超然胸襟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吴藻词中梅花意象所包含的丰富内蕴,并追溯其渊源。 关键词:吴藻;梅花;意象;渊源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闺秀词人吴藻,被誉为“清代女词家中第一人”。她的一篇著名题画词是:浣溪沙周暖姝夫人修梅小影修到今生并蒂莲,前生明月十分圆。梅花如雪悟香禅。姑射炼魂春似水,罗浮索笑梦非烟。王郎何福作逋仙。
2、 她题词的这幅画,画中之人周暖姝是吴藻交游的文人魏谦升之继室。词首二句“修到今生并蒂莲,前身明月十分圆”中“莲”当为“连”,元代著有梅花百咏的冯子振有鸳鸯梅“并蒂连枝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女词人以“修到今生并蒂莲”称羡周暖姝和魏谦升情投意合的美满姻缘,也流露出自己在不谐婚姻中的无奈,并称此姻缘是周暖姝前世修炼的结果。“梅花如雪悟香禅”描绘了在梅花下修行的周暖姝,因沉浸于洁白如雪、香冷悠远的梅花中而参禅悟道的情景。此番景致颇令吴藻神往,也表达了她在夫亡后对世事的沉寂豁达的心态。“姑射炼魂春似水,罗浮索笑梦非烟”描绘了梅花在似水月光的洒润下,愈显冰清玉洁、婀娜多
3、姿,如邈姑射山上的神女一般。“王郎”即明代最大的画梅大师王冕,自号梅花屋主,7311其水墨梅画简练洒脱,别具一格。其存世名作墨梅图以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此处“王郎”代指魏谦升。 画中的周暖姝夫人与梅花形象交相辉映,神韵相谐,寄托了吴藻对于自我形象、身世命运和精神世界完美结合的追求。吴藻对于梅花的钟爱不仅见诸此篇,更频现于其素笺词章中。 吴藻(1799-1862),字蘋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虽出身于商贾之家,却在开明父亲的支持之下,接受了当时上层社会女子所能享有的最好的琴诗书画的教育,并师从陈文述。陈文述继袁枚之后
4、积极倡导闺秀文学,培养了三十多名吟诗作对的女弟子。聪明颖慧的吴藻因其创作丰赡,成就卓然,被陈文述视为其弟子中的第一人。胡云翼中国词史略中赞吴藻:“词誉遍大江南北,为清代女词家中第一人。”229这是胡云翼先生论述清词时唯一提及的女性词人,足见吴藻在词史上的地位。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的吴藻的作品有花帘词一卷,香南雪北词一卷,花帘书屋诗及读骚图曲。3317吴藻词中梅花意象频现。因吴藻词版本较多据统计,在清代徐乃昌编的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五集(光绪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的收录中,吴藻词集花帘词一卷166首,为其三十岁以前之作,其中具有梅花意象的有15首;其三十岁之后共117首词作则汇入香南雪北词
5、一卷中,有24首涉及梅花意象。综观这两部词集,具有梅花意象的词作有39首,约占词作总数的百分之十四,尤其是在香南雪北词中则达约百分之二十一。由此可见梅花意象所具有的气质神韵深深地影响着吴藻的创作,寄寓其诸多人生体验和精神追求。列于“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常为古之文人墨客所吟咏。它作为文人特定情感的载体,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梅花早在魏晋之时,以普通春花的身份入诗,到了南朝鲍照梅花落中云:“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此时梅花已作为一种审美意象,以自己在霜雪中怒放的悲壮,托寓诗人怀才不遇之感。此后梅花这一艺
6、术形象历经唐宋诗人之笔,不断丰富其审美内蕴,诸如疏影清雅、幽香宜人的绰约形态,冰清玉洁、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格,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孤寂悲愁,恬静淡泊、与世无争的超然襟怀,依依惜别、浓浓乡愁的纠结相思等等。 “梅花之通体清澄、内外俱净,引发了文人洁身净心的自觉意识”,41文人因此留下了诸多咏梅诗篇,吴藻词中的梅花意象正是继承前代梅花意象的丰富审美内蕴而再度绽放的。 其一,疏影清雅、幽香宜人的绰约形态文人咏梅,常常生动地描绘其形象:疏影横斜、清雅俊逸、凌寒留香、清香四溢,如唐齐己梅:“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宋陈亮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
7、有暗香来”等。还常以美人比拟之,表现其婉约如佳人的形态,如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元段克己忆梅:“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等。 吴藻有洞仙歌(奉题梁溪顾羽素夫人绿梅影楼填词图)云:阴阴薄暝,悄黄昏时候,几树梅开暗香逗。 又疏帘半卷,和月和烟,分不出、花影风筛翠袖。小窗灯火里,拥髻微吟,想见伊人正呵手。清极不知寒,坐到宵深,有青入、两眉横瘦。 看一角、楼台似罗浮,算除却词仙,更难消受。 此词描绘了绿梅影楼中的女词人出门赏梅和回房填词咏梅之景。词中“悄黄昏时候,几树梅开暗香逗”两句,令人想起宋代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的咏梅名作山
8、园小梅中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梅花形态的描摹,吴藻汲取林逋写梅之长,然而她轻笔一点,以“逗”字写活了梅花,也映衬出“伊人”才情满腹,灵气萦怀。如此勾勒梅之形神,倒比林逋更胜一筹。又“看一角、楼台似罗浮,算除却词仙”,再现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之景:隋朝赵师雄南迁罗浮,曾在此遇见梅花仙子。宋词人周邦彦亦有“肌肤绰约真仙子,来伴冰霜。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寻花不用持银烛,暗里闻香,零落池塘,分付馀妍与寿阳。”(丑奴儿梅花)前人诸多对梅花如仙人般形态的摹写对吴藻的创作影响颇深。故此词中冰枝嫩绿、疏影清雅、暗香浮动的梅花与秀洁高雅、才情满腹、痴迷专注的填词人交相辉映,填词人极具
9、梅之貌、梅之香、梅之韵,正是吴藻所追求的理想的自我形象。词中的花影人影朦胧交叠,意境空灵洁净。 另如吴藻的鬓云松令(题自锄明月种梅花图)中“碧无痕,香满把,小劚金锄,雪片摇空下。一径凉烟都碎也,疏影横枝,补到栏杆罅。”写出梅之疏影清雅、幽香宜人。再如探春(落灯后四日梦蕉兄招同西溪探梅)中以“冷香、皴玉肌肤、仙佩缟衣”写出其在西溪探梅时所见的梅花香、形、神兼备的气韵。 其二,冰清玉洁、孤高清傲的高洁品格浪漫多情、满腹才情的吴藻交游甚广,在诗酒唱酬中充分享受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交流。但这一切却无法弥补她在婚姻生活中的孤独和空虚,附庸风雅的黄姓丈夫带给她的只是优厚的物质条件和宽容的生活氛围,却没有两
10、情相悦、诗酒相谐的精神生活。婚姻生活中的失落无奈虽在艳羡别人美满婚姻时隐隐透露,但她并未委屈自己随俗浮沉,取媚庸俗的丈夫,而是坚守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前人常以梅歌咏自己冰清玉洁、孤高清傲的高洁品格,如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陆游城南王氏庄寻梅:“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在透露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之时,更写出梅花的孤芳自赏。吴藻甚爱梅,亦以梅花的幽独芳洁,写尽自己的孤芳自赏、孤高清傲。 如台城路(自锄明月种梅花图)云:一襟幽思无人会,园林暮寒时候。小阁迟灯,闲阶就月,漠漠香凝衫袖。花师替否。恰鸦嘴轻锄,软苔冰溜。遍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论文 论吴藻词 中的 梅花 意象 溯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