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doc
《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方文学中龙形象差异的根源探究 摘要: 中西方都存在龙的形象,中国龙与西方龙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形象、象征意义以及文化内涵却泾渭分明。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龙的形象进行比较的方法,阐述了两者的差异,论证了产生差异的根源。得出了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不卑不亢地秉持一份民族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 促进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龙形象;中西方;差异;根源;他者一 中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 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汉语文化中是最尊贵的超自然生物形象之一, 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中,有关龙的图案和传说可以一直上溯至遥远的古代。关于龙的形貌,其原形有多种说法,许慎说文
2、解字讲“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儿潜渊” ,辞源说, 龙是“四灵”之一, 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为鳞虫之长。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汉语的“龙”概念意义上是: 龙是一种“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的能“登天”能“潜渊”,人可骑可驭的温驯动物。1 中国龙是经过八千多年的发展, 融合了自然现象和多种动物的特征, 从最初的物象之龙发展到动物之龙再到图腾之龙, 最后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
3、的形象突出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先民驾驭自然的愿望, 反映出中华民族生机蓬勃的创造精神和和谐综合的文化理念。2 西方文化中的龙形象与中国龙大相径庭,它以毒蛇形象为主, 在此基础上还综合了其他种种令人产生恐怖感、厌恶感的动物特征, 如鳄鱼、蜥蜴、蝙蝠、癞蛤蟆等等, 不一而足。有的居住深海;有沉睡于火山;有的狡诈;有的怪模怪样。在西方, 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西方龙的身影已经出现, 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就有许多关于龙的记载。Dragon源自表示看守之义的希腊语。在西方传说中, dragon是替魔鬼看守财宝的凶悍怪物, 长有三颗头,会喷火。有些西方学者认为龙是人类对史前文化的记忆遗存。西方的龙一般是蛇身狮爪,身
4、上披着鳞片, 嘴里喷着火,双翅或四翅,头部基本上属于爬行类动物, 如蜥蜴、鳄鱼和蛇。所以西方的龙可能是爬行动物的化身, 但有些地区龙也用狮头或猫头。3 与中国对龙崇拜相反, 龙在西方古代文化中极不受人欢迎。龙在圣经中是以基督教的最大敌人撒旦的化身出现,4 在基督教长久的精神统治中, 必然被丑化、恶化, 所以龙在后世看来也就成了恶的化身龙是神话中的怪兽, 是个由许多种动物的部分肢体拼成的丑八怪。人们都厌恶它, 龙基本上是暴力和邪恶的标志。 由此可见,在中西文化中,中国龙与西方龙在形象和内涵都上不同,中国龙的形象,是美感与崇高的化身在历史发展中,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文化活力,它是最古老的造型,在每
5、个历史时期,又有其鲜活的内涵。西方毒龙本质上是恶的象征, 是害人为恶的,文化内涵相比起来更没那么深远。二 作为一种虚无的存在,龙为什么在中西方文学中衍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隐喻形象呢? 这同中西方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方式有着深刻的渊源。 中国的文化源自儒家、道家的学说。儒、道德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集中体现。这两家的思想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在中国文化里这种“人世界”合一思想一直都是主旋律, 即便有几个“天人相分”的音符出现, 也只能算作一小段插曲, 无碍于大体。当然, 儒家与道家所讲的“天道”意义上是不大相同的。儒家的“天道”有道德的意味, 而道家的“天道”却是道法而然, 没有道德意味。儒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方 文学 形象 差异 根源 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