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香港文学研究.doc
《内地的香港文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地的香港文学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地的香港文学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文革前,内地读者唯一知道的香港作家是写蒋家王朝野史的唐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1979年,随着香港作家到内地访问和香港文学作品的出版,香港文学的研究也被纳入议事日程。 内地的香港文学研究,最早是从得地利之便的粤闽两省开展起来的。它先后经历了下列阶段:A、从作家介绍到作家作品研究。潘亚暾的香港作家剪影,是最早集中介绍香港作家的一本访问记。易明善和梅子(香港)合编的刘以鬯,是内地出版的首部研究香港作家的论文集和有关资料汇编。其中论文作者内地占的比重不少。易明善后来又出版了刘以鬯传,该书史料翔实,对传主作品的评价客观,是刘以鬯
2、研究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以后有北京桂冠工作室主创的侠之大者—金庸评传。个人撰写的有青年学者吴义勤的漂泊的都市之魄——徐讦论。此书与刘以鬯传不同的是重在“论”而不史,论时新见迭出,体现了青年学者生气勃勃的开创精神。B、从作品赏析到断代文学史的编写。作品赏析集中在金庸、刘以鬯、西西及诗人犁青等人身上。近年单独结集出版的有笔者的王一桃诗百首赏析(港版)、张厚明的蓝海文新古典主义诗歌鉴赏(港版)。断代史的代表作是谢常青的香港新文学简史。此书只写到1949年为止,被称为“半部” 香港文学史。此书的缺陷是政治论述过于突出,对
3、具体作品分析太少,文学史观念显得有些老套。C、从香港文学概观到香港文学史的出版。前者由潘亚暾、汪义生合著,是潘亚暾主编的台港文学导论香港部分的扩充。虽不称史,其实带有史的性质。“概观”时间跨度长,从现代写到当代,是后人编写香港文学史的奠基之作。但由于是草创,留下不少缺陷,如把学生的文艺组织“文社”含义扩大,以至把香港作家组织当作“文社”,就有点离谱(新版的香港文学史仍沿袭了这一错误)。潘亚暾先生是最早研究香港文学的,资料比其他学者多得多,再加上他本人来自香港,研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许多研究香港文学的人,都受到过他的启发。可
4、惜他有些文章写得过于粗糙。王剑丛的香港文学史,是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香港文学史,是作者治学多年的结晶,是他继香港作家传略、台湾香港文学研究论述(4人合著)后又一新奉献。该书的小说部分论述较深刻,不足之处是评判作品的标准过于狭窄,提供的原始史料较少,注释太简略。像曹聚仁这样的大家没单独设节,也是一种遗憾。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种。该书史论结合,突破了以往“史料长编”的写法。把文学批评、儿童文学纳入研究范畴,也有新意。但由于是集体编写,各章节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地方还前后有矛盾,有些论点也值得推敲,如说70年代以后“文坛政派分立界限的逐渐模糊乃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地 香港 文学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