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3论述题.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3论述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3论述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3 论述题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中的艺术成就。(1)抒情与现实的统一,表现出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方式是坦率的,如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但是其中不时穿插,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活状况。(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大的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这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的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
2、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大体来说,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的开头位置。就兴与诗歌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意义相关的例子,如关雎,不相关的例子,如唐风。山有枢。赋、比、兴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首先是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其次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诗经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再次,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2、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答:(1)庄子。寓言自道
3、其书寓言十大,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己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都是虚构的;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2)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他足以惊人发聩的深刻思想和深沉的感情。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奇幻橘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如逍遥游中的鲲鹏之变、混沌之死等。庄子的思想就是这样,神思迭出,离奇多姿,令人想所不及,移步换形应接不暇。?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他往往以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例如姑射山之神女庄子中有不少像支离疏
4、这样形体残疾丑陋而有德得道的虚构人物。?细腻逼真的描写。庄子在阐释或描写义理时,虚构了许多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但是一些具体的形象描写又有非常细腻逼真的工笔。?谐趣和讽刺横生,庄子的谐趣、讽刺往往连珠并玉,难分彼此,例如舐痔结驷触蛮之争得腐鼠使庄子的愚言都带有谐谑和讽刺的意味。3.论述离骚的主题及其艺术成就。答、一、离骚的主题。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情感、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他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5、的具体治国方略。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屈原的爱国情感: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际。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屈原深厚的爱国情感,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的理想,屈原追求不已,九死不悔;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以比兴写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已具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把他火一样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
6、喷发出来。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爱国情怀,经过这样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2)俊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述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3)比兴手法的招展。这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寓情喻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它从
7、历史到现实,从人间到仙界,从自然到社会,前一部分主要是实写,后一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句相见,开始构创了长篇句判。主客问答,铺排描写。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4、论述史记的写人成就艺术?答:史记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下述几点: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例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
8、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他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等等。而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例如李将军列传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刻画蔺相如的性格,只选取了三个富于表现力的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则显现他先公后私的精神境界,有力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大公无私的多侧面的品格。第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在项羽本纪的鸿门宴,在这
9、场有力与智的冲突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闲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第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写雁门战后,李广被废为庶人。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又如酷吏列传写张汤讯鼠的细节,表现出张汤从小就熟悉治狱,具备残忍的特性。第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和刘邦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鲁莽,刘邦的持重深刻,宛然可见。史记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
10、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是史家之绝唱,天韵之离骚。5、论述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答: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气势豪放而情绪昂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前期作品,在抒写志向和抱负的同时,也常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叹息,如送应民,即使他前期的宴游诗,出时带一种苍凉意味。曹植后期的作品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史3 论述题 中国古代 文学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