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下)复习资料.doc
《(最新)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下)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下)复习资料.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下)复习资料.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第六章 浪漫主义(19世纪初期文学)浪漫主义运动从德国开始,在英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法国达到了高峰。第一节 概述一、浪漫主义的特征:1、着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这种主观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浪漫主义诗人一般有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炽热的激情取代冷静的理性。2、寄情山水和赞美大自然:浪漫主义作家
2、受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厌恶城市文明,把大自然看作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大自然中,用自然的美对照社会的丑。3、重视民间文学:很多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是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开始创作的,他们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手法和语言,这对革新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起了重大作用。4、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浪漫主义作家喜欢描写中世纪和异国题材,强调运用对照手法美与丑、善与恶,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二、德国文学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义理论家,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提倡个性解放、创作自由,主张“诗人要凭兴之所至,不受任何狭隘规律约束”。海因利希海涅(1797-1856)也是在
3、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的。三、英国文学1、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的“湖畔派”三诗人。“湖畔派”三诗人指的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著的抒情诗谣集1800年再版时华兹华斯写的一篇序言,成为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柯尔律治的代表作是长诗古舟子咏。2、济慈(1795-1
4、821)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之一。四、法国文学法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阿达拉和1802年出版的中篇勒内是夏多布里昂的两部主要作品。斯塔尔夫人在理论著作论文学(1800)中,提出了文学为社会环境所制约,社会造就文学的深刻观点。斯塔尔夫人的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是小说黛尔芬(1802)和柯丽娜(1807)。后期作家:雨果、乔治桑、大仲马 第二节 拜伦一、生平和创作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第一本诗集是懒散的时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
5、德游记第一次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内容独特而新颖。拜伦在以东方为背景的浪漫主义组诗东方叙事诗中,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现实提出了强烈抗议,进行了彻底的否定。青铜时代是拜伦重要的政治讽刺诗。堂璜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叙事诗,是诗人最后也是最优秀的一部诗作。二、拜伦的性格:“魔鬼诗人”叛逆诗歌极其自卑内向、忧郁,病态的敏感矛盾的性格利己主义与宽广的胸怀兼具,狂妄+颓废,偏激+怜爱下层人民三、(名词解释)拜伦式英雄指拜伦作品中的主人公们他们是高傲坚强的而又孤独忧郁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的社会势不两立,对封建强权统治进行不屈地反抗,但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他们反抗社会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追求个人的自由,没有明确
6、的斗争目的,都只能以悲剧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他们就像拜伦自身一样,因此拜伦笔下的这样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英雄”。第三节 雪莱: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平与创作波希比希雪莱(1792-1822)是19世纪初期与拜伦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长诗麦布女王是雪莱早期创作的第一部重要作品。雪莱是热情的政治诗人。西风颂是雪莱抒情短诗中流传很广的名篇。著名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雪莱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品。 第四节 雨果一、生平和创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生于靠
7、近瑞士的贝藏松城。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艾尔那尼的上演时法国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九三年是写法国大革命的作品,反映了雨果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阶级局限性。1831年,雨果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流亡期间,雨果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尤为突出。1862年他发表了长篇杰作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186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海上劳工;186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笑面人。二、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三、悲惨世界(1862)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说的基本情
8、节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1)悲惨世界的主要内容:A冉阿让和米里哀主教的故事; B芳汀的故事; C冉阿让和沙威的故事;D冉阿让和珂赛特的故事; E马吕斯的故事。(2)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A米里哀主教是博爱主义的化身:这一情节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改造邪恶习性,铸就善良灵魂的可行性,并成为小说整体结构的契机。B冉阿让被感化后,立志行善至死不渝: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化解人际隔阂、建立友好感情的可行性。C冉阿让对沙威的以德报怨: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征服恶人,自然淘汰恶人的可行性。D兴办福利,改造社会风气:兴办福利事业是作者人道主义主张的具体体现。 第五节 普希金亚历山大
9、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俄国诗歌之父,标志着俄国文学的崛起。青年时代,普希金写了不少反对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如致恰达耶夫。30年代,普希金创作了优美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著名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奥涅金是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贵族青年的一种典型,“永远不会站在政府的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只能做一个社会的“多余人”。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女
10、主人公达吉亚娜是作者心中的俄罗斯理想女性。致凯恩、驿站长(开了俄国“小人物”描写的先河)。其他的“多余人”:屠格涅夫罗亭,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多余人(定义)?“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人都属于这一类典型。第
11、七章 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 概述批判现实主义:(定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既指以细节的真实为基础的文学描写方法,也是一种普遍的态度,它反对理想化,逃避主义以及其他一些浪漫主义特征,更清醒的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可以看到农奴制的暴虐,资本剥削的残酷。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
12、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图画,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和不满,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作家敢于正视社会现实,勇于探索罪恶的根由,大胆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的乐观情绪。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人道主义也有了新的特点。“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其锋芒所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封建贵族,而且还针对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因此,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等等败德,都受到了他们的批判;遭迫害、受欺凌的小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同
13、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愤懑不平和反抗斗争现实主义三个前身:艾伦波、陀思妥耶夫斯基、波德莱尔第二节 斯丹达尔(司汤达)斯丹达尔(1783-1842)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其第一篇美学著作,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他的代表作是红与黑(表达反复辟的深刻主题)。小说原名于连,后来改为富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副题是“1830年纪事”。于连的形象: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
14、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
15、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红与黑的思想内容及的艺术成就: 小说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和黑暗,也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
16、教会的政治倾向,被誉为“政治小说”。 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在小说中,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环境,由上而下,由外省到京城,构成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这样的典型环境为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料合理的依据。通过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示了时代的本质特征。作者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把人物在个情景下的精神活动和感情变化的特征细腻地表现出来。作品中写于连对不同环境的感受,关键时刻的内心斗争,爱与恨,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颓丧,欢乐与痛苦的心理活动,十分真实具体。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他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
17、妙的意识变化,并能和当时的客观情境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作品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线,以他和德?瑞拉夫人、玛特尔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线,经纬交织,条理清晰,在情节上没有枝蔓的干扰。三个典型环境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红”与“黑”的含义及其政治意义。?红与黑中的“红”与“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色军装,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黑”指教职人员的黑色教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书名象征着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的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提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第三节 巴尔
18、扎克1、高老头:高老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基本平行而又间或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出波旁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面貌,着重揭露和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人物介绍:伏盖太太伏盖公寓主人; 高老头歇业的面条商人; 拉斯蒂涅大学生;伏脱冷逃犯,外号“鬼上当”; 泰伊番被赶出家门的银行家小姐;米旭诺骨瘦如的老处女; 鲍赛昂夫人贵夫人,拉斯蒂涅的表姐。(2)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他的性格发展
19、有三个阶段:1、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2、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
20、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3)高老头的思想内容:1、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2、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3、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4)
21、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1、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2、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5)论述高老头的艺术特色。1、结
22、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2、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外国 文学史 欧美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