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doc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鲁迅: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第二章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第三章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第四章巴金的家庭小说第五章新月派诗人研究第六章忧郁的诗魂:艾青的诗歌创作第七章京派小说研究第八章现代派诗人研究第九章张爱玲的生存体验及其小说创作第十章病态文明的病态产儿:围城的现代性分析第十一章七月派小说的研究第十二章重放的鲜花研究第十三章郭小川诗歌研究第十四章王蒙小说研究第十五章池莉小说研究第十六章 20世纪河南小说研究第一章鲁迅: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1、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笔名,在日留学期间,初步形成了立人
2、和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1923年15篇小说呐喊,1926年11篇小说彷徨,1936年8篇小说故事新编,另有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2、启蒙主义思想使鲁迅走上了文艺道路,成为他创作小说的出发点,使现代小说从根本上摆脱了小说作为闲书和传统角色,也使现代小说避免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歧路。启蒙主义的观点决定了鲁迅在取材上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对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苦,鲁迅哀其不幸,小说中以两种形式出现着对他们的病,鲁迅又怒其不争,这些“愚弱的国民”在鲁迅的:(1)以单个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出现,身份通常是农民(雇工、帮工),如闰土、祥林嫂、阿Q
3、、爱姑;下层市民,如华老栓;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封建知识分子,如孔乙己、陈士成。(2)以群像形式出现的看客,他们赏玩咀嚼他人的苦痛,与封建权势者一道形成有着荒诞意味的无主名杀人团,如药里面的看客,明天、祝福、孔乙己中的鲁镇人,示众则集中描绘了看客们的丑恶嘴脸。启蒙者是铁屋中的少数觉醒者,被愚昧民众视为狂人,其具体身分是革命者、先进知识分子。封建卫道士形象,如高老夫子高尔础、肥皂四铭,他们鼓吹封建三纲五堂、三从四德。封建官僚、地主、乡绅等权势者形象,如赵太爷、鲁四老爷、七大人、丁举人,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体现者,以手中权势对下层民众进行残酷侮辱与迫害。3、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把农民生活作为表现对象
4、,使鲁迅小说具有了乡土品格。在小说中,鲁迅不但展示他们外部生活的艰辛与不幸,更揭示出他们精神上的病痛;在表现封建政治经济制度施加给他们肉体的伤害外,更关注封建意识形态对他们精神上更严重的侵害。故乡中的闰土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折磨成为一个木偶人,生活的艰辛与丑恶给他肉体造成极大的侵蚀,更使他精神麻木,他面对我那一声老爷的称谓,封建等级意识在我和闰土之间划开了一道鸿沟,少年闰土永远消失了。祝福中的祥林嫂被封建礼教迫害,来自封建意识的毒害;离婚中的爱姑,受封建意识形态禁锢,不能认清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的残忍本质,为七大人读书识理的虚伪外衣所蒙蔽,性格泼辣大胆并不能使她摆脱奴隶人格。阿Q正传是鲁
5、迅揭示农民精神世界和异化的生命状态的经典之作,小说对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1)扭曲的精神世界极度贫困的生活,处于社会底层、动辄受人欺压的命运,扭曲了阿Q的精神,在不幸的生活中他发明了精神胜利法,现实世界中的失败,在虚幻的精神世界里却被算成胜利。连精神胜利法也不能安慰自己时,他打自己嘴巴和另外一件祖传法宝忘却别人对自己施加的屈辱。(2)动物般退化的生命状态自轻自贱以及扭曲的精神使阿Q的生命呈现出动物般退化的状态,由人沦为非人,即畜牲和虫豸,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阿Q以弱小者的身份欺负更弱小者。(3)封建意识形态的自觉接受者与卫护者阿Q和赵太爷一样卫护着封建意识形态,他那思
6、想其实是样样合于圣经贤传的,对于一切不合封建礼教的他一概斥为逆端。4、看客:在鲁迅小说中愚弱的国民成为多数,以看客的姿态出现时,成为侮辱者与损害者,他们以看的共同爱好暂时聚合成一个有着荒诞意味的群体,鉴赏、咀嚼、玩味、咬啮和吞噬被看者的灵魂和肉体,显示出比狼更凶狠的本性,鲁迅对他们进行了鞭挞与愤怒。阿Q被押往刑场时,有大群蚂朝阳区般的看客在路连围观,他们为阿Q发出豺狼嗥叫一般的喝彩声,死于看客们比狼还凶残的眼睛的吞噬;祝福中的鲁镇人也是一群看客;示众是专门刻画看客嘴脸的作品,揭示了看者、看与被看者之间复杂微妙关系;药通过华老栓视角,呈现看客们赏鉴革命者夏瑜被杀头的场景。5、觉醒者:敢于否定封建
7、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思想性格上具有强烈的叛逆色彩,他们或自视为狂人,或被社会目为狂人,鲁迅狂人日记、长明灯塑造了大胆反叛的狂人形象,对觉醒者的革命精神给予了歌颂;对他们的悲剧处境有更清醒的认识,这些觉醒者的悲剧在于他们被民众所摒弃、所赏玩的命运,药中的夏瑜被叔父夏三爷告发,看客们津津有味观赏,血被沾馒头当药出卖,连他的母亲也不理解。对于新文化运动中间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鲁迅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他们身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更多的批评,这种批判体现在伤逝中,暴露个性解放的局限性。(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6、故事新编:向历史寻找精神资源1922年作补天,1926年作奔
8、月、铸剑,属鲁迅前期作品,受启蒙者孤独心态影响,这些小说或表现战士落寞、孤独的处境,或表现战士在孤独中仍然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复仇精神。补天原名不周山,根据女娲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写成;奔月写后羿和嫦娥的传说,表现战士孤独的命运;铸剑原名眉间尺描绘的也是战士的形象,黑色人宴之敖是一个伟大的复仇者形象,是一曲歌颂复仇与战斗的伟大诗篇。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属后期作品,受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影响,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有了新的认识,从发扬民族自信心的角度,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光辉的一面,歌颂大禹、墨翟等中国脊梁式人物,同时批判老庄消极哲学。非攻取自墨子阻楚伐宋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一个有着
9、劳动人民本色的墨子形象,民气论者曹公子是鲁迅受现实政治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形象;理水通过大禹治水故事,再一次歌颂了艰苦朴素、埋头苦干的墨侠精神。3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失败主义泛滥,消极反抗、逃避斗争和虚无主义思想流行,老庄思想大行其,鲁迅写出了出关、起死、采薇,让他们的学说在现实生活中出乖露丑,显示出其虚伪和矛盾。起死取材庄子,采用了独幕剧式的写法,暴露庄子学说的虚伪和荒谬;采薇写武王伐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说明伯夷、叔齐消极抵抗的软弱无力,表现他们毫无出路的悲剧命运。7、鲁迅小说艺术成就及特点(1)多种叙事形式的成功运用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祝福
10、、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白光、高老夫子是第三人称限制叙事。鲁迅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叙事与抒情相互交织在一起,以叙事而兼抒情,打破小说只可讲故事的古老传统。示众、肥皂、起死是纯客观叙事叙述者只是客观地记录人物的外部行为动作,人物之间的对话,不做主观评价,不进入人物意识内部心理分析,达到一种含而不露的讽刺效果,受吴敬梓儒林外史影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这部小说对人物的表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阿Q正传采用全知叙事,使叙述者能自如地转换时空,自由地出入于人物内在的心理世界,可随时将视角限定在主角阿Q身上,把他更深层的心理意识揭示出来。离婚注意视角的选择和转
11、换。(2)现代短篇小说艺术体式的建立鲁迅的短篇小说常用一种横截面切割的结构方式,开始使短篇小说有了自身的结构特点。孔乙己故事是咸亨酒店几幕生活场景的组接,注意视角的选择和运用,从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表现孔乙己的一生。(3)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体的大胆尝试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历史史实,使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严肃与滑稽融为一体;对于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女娲、老子等,鲁迅抱着严肃的态度在尊重历史真实与文献记载的基础上,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现代性因子,表现出他们的真精神;又大胆虚构了一些穿插性的喜剧人物。第二章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研究1、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典型文本蚀三部曲、野蔷薇、虹、腐蚀塑造
12、了一批以时代女性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揭示了她们在动荡的中国社会里的复杂精神状态与艰难求索的心路历程,对人物的深层心理展示及对潜意识、无意识、精神幻觉及情欲心理的描绘使这些小说成为心理分析小说的典范之作。幻灭几乎是静女士的心理变迁史,小说精微地表现了这个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游移与幻灭心理;动摇方罗兰暴露在婚恋上的动摇心理,在两个女人中间左右为难缺乏自持的微妙心理;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自我拯救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主人公王仲昭说我们的苦闷的成分是幻灭的悲哀,向善的焦灼和颓废的冲动。野蔷薇集中的几篇小说是茅盾1928年东渡日本前后创作的,创造通篇是男主人公君实的意识流动;一个女
13、性的杨琼华为生命本体的矛盾深感痛苦,何者是自我的困惑使她痛苦不已;莎菲女士的日记、沉沦、海滨故人表现时代青年在情感与理智的纠缠下举步维艰的复杂心态。虹被誉为一部近代中国最初觉醒的知识女性艰难曲折、又绚丽多姿的心灵变迁史,展现一代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主人公梅行素在情欲面前妥协的心理把握细腻传神。腐蚀是作家心理剖析的集大成之作,以日记体的独白形式深入揭示了一个女特务的精神世界,揭示人物正常、病态、清醒、梦魇等各种心理形态,可谓茅盾心理小说的压轴之作。2、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1)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动荡变迁的社会历史活动,茅盾小说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其作品中大多数人物苦闷的根源
14、在于想有所为而又不能有所为。时代女性,又被称为新女性,她们在五四时代浪潮的激荡下,在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率先从铁屋子里惊醒,勇敢地挣脱封建枷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现代时代女性小说高扬个性解放旗帜,呼唤女性的人的觉醒,主要通过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描写,表现女性压抑的沉重和女性角色的艰难,在寻找失落的自我中感出了新女性反抗封建礼教和追求精神自由、独立平等的共同声音。虹梅行素特性是往前冲,章秋柳口号是不要平凡,然而大革命的失败与瞬息万奕的时事让这些弄潮儿茫然失措、无所适从,风云变幻的社会和生活的挫折磨难如重捶在不断敲击他们亢奋而敏感的心灵。(2)带有浓重理性色彩的心理分析,用理性思维来统摄人物
15、的心理活动,幻灭中静女士被两种相反力量所牵引,希望与失望、动与静成为支配人物心理的两种因素此消彼长。(3)擅长用意象、象征、意识流、精神幻觉、梦等来深入揭示人物的隐意识、潜意识和病态心理。3、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风格的形成原因:独特心理体验、西方现代作家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双重人格心理。茅盾心理小说的主人公大多纠缠于善恶两重观念中,追求章秋柳、虹梅行素、一个女性杨琼华、腐蚀赵惠明。第三章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1、老舍小说的杰出贡献,是从文化批判的立场,继承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对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诗人,是中国市民社会市民
16、阶层最重要的表现者与批判者。(1)老派市民形象:写得最为出色和成功的,当属那些守旧落后、因循保守、善良驯顺的老派市民形象,是那些老中国的儿女们,这类人物有老马先生(二马)、牛老者(牛天赐传)、张大哥(离婚)、祁老人祁天佑(四世同堂),还有那些旧式家庭妇女们,如张大嫂(离婚)、牛太太(牛天赐传)、韵梅(四世同堂)、大姐(正红旗下)。这些人物生活在古旧的皇城,保持着古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封建宗法的人伦关系,他们是时代的落伍者。他们因循守旧、怯懦苟且,乐天知命,与世无争。老马觉得作官是他惟一增光耀祖的事,是一个迷信、中庸、懒散、马虎的奴才式人物;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是作媒人和反对离
17、婚,处事准则是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祁瑞宣经过长期的惶惑偷生,终于投入到宣传抗战工作中去,从他身上看到新旧两种文化思想的剧烈冲突。(2)新派市民形象系列:写得比较单薄,主要采取漫画式的描写方法,这类人物有小马(二马)、张天真、马克同(离婚)、牛天赐、赵老师、祁瑞丰。这类人物是老派市民的后代,他们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熏陶,一味追逐新潮,失去了祖辈父辈的淳厚和热诚,承袭了他们前辈的苟且与怯懦,成为灵魂日渐堕落的一类人物。四世同堂老二祁瑞丰是这类人物中的最为可耻者,老舍用一种鄙夷不屑的刻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给他们画像,对这类人物给予了讽刺和批判。(3)正派市民形象系列:
18、用较为传统的观点构思理想中的市民形象,赵四(老张的哲学)、李景纯(赵子曰)、李子发(二马)、丁二爷(离婚)、钱默吟(四世同堂),这些人物大都是质朴善良的城市平民,他们都是侠客或实干家,在钱默吟身上作者自觉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民族精神力量。(4)城市贫民形象系列:祥子、小福子(骆驼祥子)、我(月牙儿)、老王家的小媳妇(柳家大院)、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小文夫妇(四世同堂),是老舍小说最丰满、最有抒情气息的部分。月牙儿这一残月意象衬托弱女子凄惨生活和悲苦命运,祥子是现代文学的城市下层劳动者形象的著名典型。2、市民世界的悲剧色彩(1)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月牙儿描述纯洁美丽少女在黑暗社会被玷污践踏的悲惨
19、命运,通篇在残淡凄凉的月光下荡漾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骆驼祥子写祥子的人生历程,揭示了城市悲剧命运,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性格、心灵的悲剧,是一部探索灵魂小说。在我、祥子这些城市贫民形象身上,看到一个美好善良的生命怎样在黑暗社会的压制下不得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不得不走向堕落和毁灭,使其市民世界充满一种悲天悯人的悲剧色彩。(2)几乎无事的悲剧:表现在老派市民形象中,一是人物不知自身悲哀的悲剧,这类人物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不以为悲,还沾沾自喜,如老马先生;二是这些悲剧人物自觉不自觉地去制造别人的悲剧,如张大哥,使人体会到一种践踏人生异化心灵的悲剧氛围。(采用笑中含悲、悲中含笑的方式表现,运用幽默
20、和调侃的抒写给读者一种蕴涵严肃深沉的苦涩忧郁的笑,构成他幽默艺术的主要特点)3、老舍小说独特的京味特征(1)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老舍小说展开的故事情节和活动场景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近郊区,且大多都是相当真实的,且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等基本上都用真名。(2)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北京是封建王朝帝都,讲礼节重规矩成了他们一种心理特征。(3)表现在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老舍使人物生活在独特的古城的氛围和环境中,捞写景物和市民风俗习惯与文化心态联系。(4)表现在他独特的语言艺术,老舍致力于语言艺术的锻造,追求一种俗白、清浅、简明有力的语言风格,明白畅晓的北京话
21、、土语方言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感。第四章巴金的家庭小说1、巴金19271947年创作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火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中长篇小说20余部,复仇集、将军集、抹布集、神-鬼-人等13部短篇小说集,海行、旅途随笔、忆、龙-虎-狗等散文集17部。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二十余年间中国社会辛酸苦难的现实和人们的挣扎呼号,特别着力描写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下,一部青年知识分子的痛苦和呻吟,追求和反抗,展示了他们不同的生活道路、思想历程和性格特点。巴金喜欢用“缩影”的方法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特别是他喜欢从“家庭”的角度来概括社会。2
22、、以家变写世变,通过家庭反映社会,是巴金家庭小说的运作策略。家写的是五四时期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过程,以大家庭的崩溃象征着旧时代的终结,也预示着新生代的成长。春写淑英、淑华年轻一代的成长,秋展示封建大家树倒猢狲散的情形。寒夜曾树生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主体意识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女性,她不甘于传统女性的角色,婆母的逼迫、丈夫的失业、生计无着、家庭失和,这些都加剧了她自我拯救的勇气和决心。曾树生离家出走,是旧的家庭观念与现代女性意识之间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寒夜是巴金描写家庭问题最出色的长篇小说,它打破了传统家庭模式,颠覆了固定的角色特点,是对男性中心社会否定。3、封建卫道士(腐朽生命):以高老太爷为
23、代表,包括冯乐山、高克明、周伯涛、陈克家。封建浪子(败家子):高克安、高克定、杨老三。家庭叛逆者(充实生命):觉慧、觉民、琴、淑英、淑华,是青年应该这样办的榜样。家庭受害者(萎顿生命):高觉新、梅、鸣凤、瑞珏、婉儿、倩儿、淑贞、蕙表妹、枚表弟、周剑云、万昭华等。4、高觉新:封建家族孤独的守墓人觉新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成长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传统的封建教育和五四以来的新思想同时影响着他,长房长孙的特殊位置使他处于家族内外各种明争暗斗的漩涡中心,使他形成了温良懦弱的性格,变成了二重人格的人:他憧憬幸福的生活,但又时刻维护着家庭的荣誉与制度尊严;他被迫把不幸赠予恋人、妻子和弟弟妹妹们,但又为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812 中国 当代作家 作品 专题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