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和声.doc
《论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和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和声.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中的印象主义和声引 言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完全体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和声特点。这部作品以简短鲜明的音乐主题、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突出了主观的、瞬间的感受和印象而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则是色彩丰富的和声。德彪西的和声是运用了以音列为中心和以和弦为中心相结合的手法,扩大了和弦的使用范围;利用色彩与功能的关系发展和声,既保留了调性又创立了新的调性体系。一 印象派和印象派音乐的产生 (一)印象派的产生印象派最先出现在美术领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家们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把艺术家从周围世界获得的主观印象描绘下来,艺术
2、家所要描绘的是现实中偶然发生的、瞬间的印象 ” 极为典型的例子是1876年,克洛德莫奈展出的一幅名叫“印象-日出”的画,画的内容就是对日出的印象。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在画中突出第一眼的清晰的印象,并把他保留在画面上,而不追求浪漫主义中程式化的画法。(二)印象主义画派的美学原则印象主义画派的画主要是注重光泽和色彩瞬间对物体产生的印象。因为,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日光下对画家产生的印象是不同的。他们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去画同一种景物,寻找阳光下千变万化的色彩而轮廓却闪烁不定,也没有戏剧性的主题,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所以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画家所注重的并不是清晰的线条与轮廓而是整个的氛围对色彩的印象。印象主
3、义画派认为物体的颜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颜色的唯一来源是日光,他们在不同的日光下产生不同的颜色,所以他们把光和色的氛围看得比物体本身更重要。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他们都是以大自然瞬间的感观为表现理念。印象主义音乐为了追求这种瞬间的感观强调对比和变化,运用文学中的启发、暗示来表达朦胧不定的意境,它的出现使大小调体系的音乐走向低潮。印象主义音乐多为小型作品如:前奏曲、夜曲等,乐曲的标题体现了抒情的风格。印象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音乐后期孕育出的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反叛。他反对瓦格纳式的形式,打破陈规、开拓视野、锐意创新,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中优美的音响和标题音乐。他
4、把音乐、诗歌、绘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形成了法国最具特色的印象主义音乐。(三)德彪西的音乐美学观念德彪西认为音乐比绘画更能充分地将印象主义理论付诸于实施,因为绘画只能把瞬间的印象用一块画布画下来,是静止的;而音乐使用流动的声音来表现光线变化。德彪西曾说道:“德奥的和声体系不适合我们,他们是如此的严厉和直率,法国音乐首先是使人愉快和满足,我希望它仿佛从朦胧中来又回到朦胧中去,它永远是朴素的。”这种美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中去。二、牧神午后前奏曲的和声分析(一)牧神午后的创作背景牧神午后前奏曲是根据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斯帝芬马拉美写的一首同名田园诗所表达的意境而创作的。诗中描写了
5、希腊神话中负责掌管田野、森林的牧神在午后,由于喝醉了酒昏昏欲睡。他想到了与水仙女追逐嬉戏的场面,他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最终他在阳光的照耀下又睡着了。为了配合原诗的朗诵德彪西原本准备创作三段乐曲,但最终只创作出了一首前奏曲,并以马拉美原诗的名字做为乐曲的标题。德彪西把这部作品理解为“对原诗的大概印象”,这部作品体现了印象主义美学原则和象征主义美学原则并且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二)和声分析 乐曲从第一小节开始由无伴奏的长笛在音色柔和的较低音区独奏,起始音是#C主音的六度音。旋律按半音关系下行在上行,音域在#CG的三全音范围。谱例1: 第三小节以分解和弦的织体进行为主并有六度大跳,由于是单旋律
6、的曲调不足以说明准确的调性。第四小节的最后一个音是#A并结束在一个音响效果较安静的减小七和弦。这一段的音调称为:“第一主题”。第5小节和第7小节的和弦结构虽然不同,但是如果比较一下他们的根音,分别是bB和#A,这两个音是等音关系,是运用了并置七和弦的手法。也就是说:用相同的根音构成不同结构的和弦。这种手法可增加和声的功能性和色彩的对比。谱例2:第八小节和第九小节与第五小节的音调相同。从11小节开始主题再次出现,以七和弦的连接做为衬托,与第一次出现的无伴奏的主题形成对比并以减七结构的和弦做准备转入13小节的E大调并且有一个终止式:属七到主。1416小节的和声是大小七结构的和弦,每一个和弦都是独立
7、的,并没有属七的功能;因此不用解决。第14小节的两个和弦是以#C和#A为根音的大小七和弦。15小节的第一个和弦如果不加上旋律中的#B,把#C划为外音,则该和弦是不完全的和弦。#B出现后补充了该和弦的三音,但根音仍是#G不影响结构。第二个和弦是以#A作根音,把#F当做外音。如果把#F也算做和弦音的话这个和弦就是以#C做为根音的复合和弦。谱例3:第16小节的两个和弦分别以#G和B做根音。第17小节是以#A为根音的大小七和弦。根音下行小二度,同时旋律上行小二度。一直到19小节这一段的旋律为#F大调。从第21小节开始主题再次出现,形态发生了变化,节奏被扩宽了和声也有了新的变化。这里的和弦结构为:大三、
8、小三、大二,#C做为六度附加音,形成了附加音和弦。谱例4:第22小节是最后一个和弦是减小七结构的和弦,它没有明确的功能是连接23小节属九和弦的经过性和弦。第26小节开始的主题旋律加了许多装饰音,和弦是A大调的属九和弦。第27小节的和弦像是一种交叉式的进行,前六拍当中的低音分别是B和C。B是和弦音C则是和弦外音衬托旋律的进行。第28小节的旋律是由主题变化发展而来的,前面的半音进行在这里都变成全音的进行。30小节结束在B大调,是全曲的一个静止点。第31小节开始的旋律参杂着半音阶,到32小节就变成全音音阶构成的旋律,和声也是由全音音阶构成的。和弦中包含了一个减五度或增四度的音程。这一小节第一个和弦低
9、音为#C,音阶排列为:#C、#D、F(#E)G、A、B,第二个和弦的低音声部是旋律性的,其他声部是平行进行的连接。下例是31小节-34小节的和声:谱例5: 第36小节同样是这种全音音阶的手法。到此,乐曲的呈示部分结束。乐曲的发展部分从37小节由双簧管吹出的梦幻般的第二主题开始。第二主题的旋律是由第一主题的五声性音调发展填充而来的,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具有抒情、歌唱的特点。谱例6:4143小节是这一主题的重复发展。第47小节的音阶是中古调式中的里底亚调式, bD为主音。4850小节的和声进行包括大小七结构的和弦和全音音阶结构的和弦。谱例7:右手的和弦与左手的低音构成了省略五度音的大小七和弦,也有可能
10、是全音音阶结构和完全的大小七结构的。如:48小节的第二个和弦,如果加上右手的高声部就构成了完全的大小七结构;左手的两个声部的旋律是全音音阶结构的。除了这两种还有平行的经过性的和弦。第51小节是bA大调的主七和弦,并出现了纯五度音程,保留了古典调性中最根本的五度关系。谱例8:5154小节是一个小的连接,引出了发展部的第二个段落。从55小节开始的第三个主题也是歌唱性的,bD大调。他的旋律与第二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节奏更加宽广与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声布局也有新颖的构思。大小调体系的和弦与全音音阶式的和弦交叉运用营造出情绪和色彩上的对比。谱例9:第55小节的和弦属于大小调体系,第56小节是以G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牧神午后 论德彪西 午后 前奏曲 中的 印象主义 和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