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音准的主要误区及解决对策.doc
《合唱音准的主要误区及解决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音准的主要误区及解决对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唱音准的主要误区及解决对策合唱音准的主要误区及解决对策合唱是一种集体的声乐艺术,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给听众以艺术和美的享受。合唱以其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管的特色成为声乐艺术中最具表现能力的一种演唱形式。它的集体性要求合唱队的每个成员的声音音响要达到高度统一和协调,才能实现合唱的和谐和完美。而要达到合唱整体声音音响的和谐统一,首先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精确的音准。 音准是合唱的生命,自由精确的音准能够将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灵魂以更加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来,对合唱整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唱音准的问题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性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合唱中其它技术和艺术手段的发展。在歌唱中,
2、歌唱者的情绪和状态、个人自身的素质和音乐修养,作品的力度、音区,及合唱中的变化音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对音准造成影响。 由于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较多,合唱音准的训练也常常走进误区,常见的误区主要有片面地以五度相生律音准概念代替合唱音准概念、片面地以纯音准概念代替合唱音准概念、片面地以十二平均律音准概念代替合唱音准概念三种。 一、合唱音准的主要误区 在歌唱中,目前常用的律质有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种。不同的律制在各个音的频率上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通过对大音阶三种律制音分数的比较,可以看出十二平均律在差数上与另外两种律制有着明显的不同,从对比数值上看,比起纯律,五度相生律更接近十二平均律。 而在
3、音阶的比较中,十二平均律在级音阶上比纯律大了整整14个音分,几乎相当于十二平均律半音的七分之一。因此,在歌唱时,如果只以一种律制作为标准,音准就无法得到准确的把握,从而影响歌唱的质量。 1、片面地以五度相生律音准概念代替合唱音准概念 五度相生律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因而又成为毕达哥拉斯律。在我国又称为三分损益法。它是依据复合音的第二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向上以此类推来确定音高的一种生律方法。五度相生律的纯五度音程十分纯和。 近两千年来,中国的音乐文化一直受到五度相生律的音响,因此在创作、演奏和演创上,不论是创作者、演奏者还是指挥者在审
4、美上都更倾向于这种律制。 因而,在指导合唱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片面地以五度相生律概念代替合唱音准概念的错误,不论是纵向的和声音准,还是横向的旋律音准都将五度相生律作为衡量合唱音准的唯一标准。 在一些各声部的支声复调非常明显的合唱曲,或者是和声配置以五声自然音四五度、二七度关系作为基础来创作的合唱曲或段落中,使用五度相生律能够达到合唱的音准要求。但在别的合唱曲中,由于五度相生律的生律方法是向上递推,音律能够不断地循环下去,但是无法回到初始起点的音,即出发律,在合唱转调时就会造成困难,造成合唱音准的不准确。 因此,在进行合唱的音准训练时,以五度相生律概念代替合唱音准概念是不正确的。 2、片面地以纯律
5、音准概念代替合唱音准概念 纯律是在泛音列的基础上生成的音律,它依照泛音的原理,在分音列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间,插入三大度,从而生成其它的音程的音准体系和调音体系。由于是以泛音列作为基础,纯律的各律大多数都符合泛音列,它其中的任何两个音频率都成简单的整数比,音响的效果十分和谐。 由于纯律是根据自然三和弦来定律的,因而在结合和弦音时十分和谐而纯正,因此适合演唱如以欧洲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为基础来创作的多声音乐,或者无伴奏的合唱。 但是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使转调也更加频繁,纯律的声律方法使它形成的半音无法进行平均分,因此在转调上也会出现无法回到出发律的问题,不便于合唱曲演唱中的转调。 3、片面地以十二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唱 音准 主要 误区 解决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