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doc
《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
2、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山歌与其它民歌的不同: 1.题材内容不同。劳动号子直接地为人们的生产斗争服务,是人民的劳动情绪的直接体现。其歌词是劳动,在劳动中即兴随口编制出来的,它们的内容不仅限于和劳动直接联系的事情,还广泛地包括有各种叙事的、诙谐的,以及爱情生活的题材。而且常是即景生情的联想和引伸。广泛的生活题材,能够引起劳动者的兴趣,解除他们的疲劳。 山歌的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有即兴性。 2.艺术特点不同。一唱众和是号子的基本歌唱形式。一般来说,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适于边唱边劳动,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唱众和的
3、演唱形式。号子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受到劳动条件的制约。小调的曲调比较流畅,节奏比较规整,结构也比较均衡和完整。表现力较强,能生动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气质和神态。小调以单乐段结构为多,常采用多段词的反复来叙事,也较多地运用衬词和衬腔等表现手法。 中国山歌的流传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西北黄土高原、青海高原、新疆高原、西南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西藏高原一带。 汉族许多地区的山歌有自己的民间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
4、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 1.搬运号子。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的,例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就
5、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相关联。这时,劳动号子就成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的手段。黑龙江是我国木材蕴藏量最大的省份,林区中需大量的运输劳动,搬运号子也就很多。这些号子没有固定的唱词,全由领唱人,也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即兴创作。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有时领与和相交迭,形成多声部的歌唱形式。 2.工程号子。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劳动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工程号子的歌唱性和节奏。当劳动强度较小时,号子的曲调潇洒而豪爽;当劳动强度较大时,号子的曲调就显得粗犷而沉重。在强度大而节奏紧张的劳动中,号子音乐的节奏快而有力,旋律简单,有时甚至出现单纯的呼号。曲调的艺术性与劳动强度成反比,这是号子
6、音乐的普遍特点。硪是砸地基或打桩时使用的一种工具,一般为一块圆形石头或铁饼,周围打眼后系几根绳子。打时数人拉着绳子将硪举起,再砸到地上。湖南常德的打硪歌高亢嘹亮,歌词根据劳动情况即兴编唱,既有指挥劳动的作用,又注意调节每个劳动者的情绪,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3.农事号子。农事号子在一般的农业劳动,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时歌唱。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旋律较优美,歌词内容也更丰富多样些。 4.船渔号子。船渔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由于船上劳动种类多样,水路和气候情况多变,因此许多地区往往都形成了适应不同情况的、成系列的渔船号子
7、。在水上谋生风险很大。船工们不仅要像其他工种的劳动者那样克服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而且时时面对死亡的威胁。因此,真正行船时的船工号子是相当惊心动魄的,它们把英雄的各个侧面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一般来说,风平浪静时唱的号子旋律性比较强,常表现出船工们的自信和豪放的性情: 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劳动号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但一领众和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
8、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型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 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号子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小调是晚近
9、才通用的一种统称。 小调由于民间职业或半职业艺人的加工和演唱,并有唱本印行,致使小调流传范围较广,小调的题材,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而至于各种重大的政治与社会事件,小而至于日常生活中游戏和风俗活动,包罗极广。因此,小调的内容也概括为具有社会性、革命性、生活性。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农
10、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
11、唱和一领众和等。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除二句,四句常见外,也常有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加上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号子、 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于变化。 小调各地都有,有的流传全国,有的流传在一定地区。一般曲调比较流畅,结构比较规整。唱词因由艺人传授和唱本传播而比较稳定,格式多样,富于变化,长短句的形式比较普遍,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以及多段词的反复也较为普遍。并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联缀。曲式结构以二句和四句的单段结构为多,仍因歌
12、词格式多样而富于变化,并用衬字、衬句扩充音乐结构,加强感情表达。多段结构也颇多,用于具有叙事成分的小调中,如江苏省大九连环。也有原为单段结构,由于多段词反复时曲调的节奏和速度有了变化而成为长大结构的,如东北的瞧情郎。题材广泛,从重大政治、社会事件至日常生活、风俗、爱情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旧时代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苦难生活有广泛的反映,如月儿弯弯照九州、长工歌、孟姜女等。近代以来,亦用以宣传革命思想,如五卅运动、十送红军等。但在旧社会,由于受到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也存在反映落后社会意识的作品,如一些低级色情的歌曲。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或齐唱,大多有器乐伴奏。小调所反映的社会
13、生活内容极其广泛。它不受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具体劳动环境的制约它所反映的不仅包括农民而且还有城市小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者商人市民乃至江湖艺妓贩夫走卒和尚尼姑流浪行乞者等各种阶层的爱情婚姻离别相思风土人情娱乐游戏自然常识民间故事等几乎无所不包打樱桃绣荷包卖杂货小拜年磨豆腐看灯补缸采茶游春放风筝打秋千割韭菜赶庙游灯等对於民间风俗生活场景也都一一涉猎。其中有不少小调的唱词往往能够以高度的概括力和尖锐的批判锋芒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主题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其中存在著一部分具有腐朽的剥削阶级思想影响和低级庸俗的内容。特别是在茶馆酒肆青楼书场等环境中传唱的一部分城市小调往往被某些无聊文人纨子弟等加
14、以篡改使其成为矫揉造作轻浮娇媚的靡靡之音。它们是小调的糟粕部分。 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 吟唱调如儿歌、摇篮曲、叫卖调等都属于此类。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类,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 谣曲其艺术形式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嘻游歌等。 时调是小调中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一类。其结构严谨,旋律发展规范,唱词考究。常带有乐器伴奏,且因其具有可变化发展的“弹性化”表现功能,常被地方戏曲或曲艺吸收为曲牌。十大时调为: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和杨柳青调。 在
15、各类民歌中小调是一种基本上摆脱了实用性功能的制约成为独立的以表现性功能为主的音乐体裁。其音乐特征是小调的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它的旋律变化丰富常常把级进音型和跳进音型单向上升下降同弧形波状旋律线等表现手段灵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起伏跌宕多样而又统一的曲调进行。同时在歌唱艺人的长期实践和加工之下旋律的装饰性犟乐汇乐句之间衔接自然富有逻辑很善於表达那些既有叙述性又有浓厚的抒情性的题材内容(如五哥放羊画扇面妓女悲秋五更鸟等)。多数小调在演唱时都有器乐伴奏并加上前奏过门尾声等使之更加完整。小调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根据旋律进行本身的内在要求追求词曲协调一致的均衡性和表现手段的灵活性。因此
16、小调的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不犟烈。它常常在既不破坏唱词的韵律又服从节拍规整性的前提下灵活地使用各种节奏型使其疏密相间变化有致富有很犟的动力感。小调的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乐句的结构功能比较清晰基本上分成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两类。非对偶性的35句单曲体结构也较常见。一些地区还有由若干单曲构成的“套曲”(民间称“大调”)。无论篇幅长短小调的曲体结构内部都以对应和起承转合为原则形成整齐平衡的关系末句常具有总结性分量稳定感较犟。小调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在分节演唱时虽然每段唱词不同但衬词衬腔却是原样重复成为加强整个作品统一性的有力手段。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大小,依
17、序为全-半-全-全-半-全-全,这就是小调的组成规则新疆少数民族特点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区以及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说这些乐曲都是单个的小型乐曲,也有由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而分成若干类。从音乐上讲,“
18、安”一般都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 按照哈萨克族的习惯,在祝贺新生婴儿诞生时要唱“祝诞生歌”;婚礼中要唱一整套的“劝嫁歌”、“揭面纱”等饶有风趣的“婚礼歌”;亲友离别时要唱“别离歌”;节假日亲朋相聚要相互对唱;亲人去世要唱“送葬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萨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歌声度过的。 职业的吟唱诗人被称作“阿肯”,因为他们经常是站在广大群众一边,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群转移至夏牧场,草茂畜壮的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这是一种演唱和诗歌即兴创作的大比赛,届时,各地的“阿肯”要在众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调:即兴填唱,互相盘问。根据双方对歌的情况,最后由裁判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民歌 体裁 形式 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