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乐艺术 教案.doc
《中国器乐艺术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器乐艺术 教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器乐艺术(一)-民乐独奏 一、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与了解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对这些乐器的沿革历史、结构特征、音色特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几首优秀的传统民族器乐独奏作品,包括结构、旋律、调性等特点。二、重点与难点:1.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2.民族吹管乐器的分类3.二胡曲二泉映月和琵琶曲霸王卸甲的乐曲赏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法展示乐器的基本形状以及赏析乐曲。有条件可事先准备笛子、唢呐、二胡等小件乐器实物。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课时)(一)古琴音乐教师导入:请一名学生讲讲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
2、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是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1. 古琴乐器特点(多媒体展示:古琴照片)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传说原始时代就创造了最初的古琴。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式样”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根据琴体的“项”和“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2、古琴音乐的概况古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泛音、散音、按音。古琴音乐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这仿佛是
3、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是道家思想的反映。古琴音乐传统演奏形式有琴曲独奏、琴歌和琴箫合奏等。琴曲独奏是指古琴的纯器乐独奏曲,可依长度及段数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小型是长一、二分钟,二、三段的短曲。琴歌是附有歌词,边弹边唱的乐曲,而琴箫合奏是以低沉深远的洞箫来配合古琴的演奏。3、古琴曲的“打谱”古琴音乐打谱的主要使命,是将一首久已失响的琴曲近乎原貌地展示出来。并将其曲谱转译成现代通行的乐谱,以供研究、教学、演奏、创作之用。当然,由于琴曲通常只用减字谱记录,而不必译成他谱,因此,古琴界历来无“译谱”之说,而叫打谱。古琴谱是以记写演奏技法为基本特征的手法谱。乐
4、谱是通过文字对左、右手演奏技法的叙述,间接反映出乐曲的音高与时值的谱式,故名文字谱。乐谱没有具体音高标记,只有按演奏技法的记载去弹奏后才出现音高。4、代表作品及其文化内涵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谱中分段小标题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内容大致为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现
5、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多媒体放映:广陵散)琴者,情也;琴者,禁也。中国的“古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义。古琴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古琴中所蕴含的瑰宝,远超音乐的本身,达到身、心、灵各方面自我调和的精神层面。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
6、的精髓所在。(二)民族管乐独奏曲1、民族管乐器概况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因其形制、结构及材质的不同,在音色特点,音乐表现力上十分丰富。各种吹管乐器,依其发音原理的不同,我们大体可以分为:(1)不带簧哨的吹管乐器(2)带哨的吹管乐器(3)簧管乐器2、民族管乐独奏曲(1)笛子独奏音乐(实物展示笛子并问学生是什么乐器)笛子的种类很多,现在常见是为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伴奏过的笛子区分,可以习惯称为“曲笛”和“梆笛”。前者发音园润、饱满,后者发音清脆、灵巧。笛子的主要演奏技巧有花舌音、滑音、垛音、历音、迭音、打音、颤音、所颤音、顿音、吐音、泛音等。南方曲笛多使用气颤音、泛音、迭音、打音等。北方梆笛多使用花
7、舌音、顿音、颤音、吐音等多媒体放映:鹧鸪飞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改编,是南方曲笛的代表曲目。乐曲运用多种笛子技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鹧鸪展翅飞翔的种种姿态,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给人一种健康悠远的暇思,具有浓具的江南风格。五梆子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冯子存根据华北民间乐曲器乐曲牌碰梆子改编,乐曲优美明快,热情奔放,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2)唢呐、管子的独奏音乐导入:实物展示唢呐,并请学生回答乐器名称。唢呐于金、元时代传入我国。唢呐的演奏风格分为南北两派。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
8、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管子古称“筚篥”,源于波斯,汉代传入,唐朝相当流行,宋代亦自成一部,现在我国民间仍相当流行。管子古时称“筚篥”,又称“悲栗”或“笳管”,簧管乐器唐代,随着音乐文化的东渐,他也传入朝鲜、日本。今日本奈良正仓院中仍珍藏着唐代的筚篥。宋以后,流入民间。现主要在我国北方民间流行,南方主要在广东、福建一代使用。管的声调高亢,音质坚实,近人声,管有双簧哨子(芦苇制)和杆子(多用红木,也有用铅或锡制成的)两部分构成,杆上共八孔。另外,还有一种两只管子并列吹奏。称为“双管”。观的演奏技巧与唢呐大致相同,但其
9、勇气较唢呐吃力。(多媒体放映管子照片)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原是一首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乐曲充分发挥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模仿许多类飞鸟 鸣禽的叫声,活波粗旷,欢快爽朗,逼真动人。整个乐曲的吹奏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各家所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以循环结构为原则。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鸣叫声部分(插部)两种。旋律部分为徵调式,由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特点,模仿部分是学习各种鸟叫,穿插其间。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该曲由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使乐曲结构
10、更为合理、更富有层次,同时扩充了华彩乐句,运用了特殊循环换气法,补充了快板尾段,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多媒体放映百鸟朝凤)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他有感于自己在解放后从一个民间艺人成为一位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艺术生涯,深深感到这是党对他的培养。为了抒发这样的心怀,他着手编写了这首独奏曲。乐曲的构思如下:“旧社会,路旁花,风吹雨打受摧折。新社会,一枝花,工农兵群众喜爱她。” (多媒体放映一枝花)江河水双管独奏曲。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情绪轻快。用
11、“放慢加花”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后经黄海怀改为二胡曲,另有一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作品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由引子和三个段落组成。(多媒体放映江河水)(三)民族弦乐独奏曲1、民族弦乐器概况民族弦乐器按照演奏方式可以分为拉奏乐器与弹弦乐器。2、民族弦乐独奏曲(1)二胡独奏作品赏析导入:多媒体放映二泉映月请学生回答作品名称及演奏乐器和作者名字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近百年来,中国的许多民间艺人(如瞎子阿炳等)不断在演奏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包制作),已今非昔比,大大向
12、关迈了一步。尤其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大胆地对二胡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二胡的演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刘天华的十大名曲至今仍久演不衰。二泉映月为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
13、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光明行由作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作于1931年4月。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中,相当一部分是表现忧郁、伤感、傍徨、苦闷的情绪,反映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痛苦遭遇。而光明行却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表现了旧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行”是国古代乐的一种弦曲体裁,“光明行”
14、就是“光明之歌”的意思。(多媒体放映光明行并解说)(二)琵琶独奏作品赏析 琵琶又称“批把”,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设问:请学生回答同样都是描写楚汉之争的武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在描写人物上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回答:从名字上可看出两个作品表现的人物不同,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霸王卸甲这个曲子取材垓下之战,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霸王卸
15、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全曲共分十六段:(一)营鼓 (二)开帐 (三)点将一 (四)整队(五)点将二 (六)出阵一 (七)出阵二 (八)接战 (九)垓下酣战 (十)楚歌(十一)别姬 (十二)鼓角甲声(十三)出围 (十四)追兵(十五)逐骑 (十六)众军归里 其中别姬一段极为哀痛,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痛苦。霸王卸甲一曲,在写实性、叙事性很强的琵琶武曲中,特别侧重了内在情意的表现。从全曲的三个主要段落营鼓升帐别姬来看,乐曲的着重点不是对垓下大战过程的描绘,而是在垓下大战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从不同侧面揭示与刻划了项羽的精神气质。
16、(多媒体展示:霸王卸甲)青莲乐府是琵琶传统大套文曲。华秋萍的琵琶谱中有清平词、凤求凰、三跳涧、玉连环四首独立的文板小曲。后李芳园在其琵琶谱中将这四首小曲连成一套,分为四段:清平词、举杯邀月、风入松、石上流泉。伪托“青莲居士”李白所作,即名青莲乐府。(多媒体放映青莲乐府)五、课外作业:1、欣赏酒狂、高山流水等古琴曲,谈一谈对古琴音乐内涵的认识。2、通过对比欣赏,谈一谈对弦乐作品与管乐作品的音色特点的认识,选择一首作品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乐评。中国器乐艺术(二)-丝竹与吹打音乐 一、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聆听,使学生们了解丝竹乐的艺术形式、吹打乐和清锣鼓的类别。增进学生们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二、重点
17、难点:1、掌握丝竹乐的艺术形式。2、把握吹打乐的类别。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聆听具体的作品,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丝竹乐和吹打乐典型代表类型的不同风格;通过对丝竹乐和吹打乐历史追溯的讲述,增进学生们对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学时):“丝”与“竹”是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音乐的特点是小、轻、细、雅。丝竹音乐是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汉乐府时就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表演形式。魏晋南北朝时,丝竹音乐形式除伴奏歌唱外,还单独演奏。明清以来,因戏曲、曲艺的蓬勃发展,丝竹乐的品种也更加丰
18、富。一、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因此得名。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江南丝竹乐曲已在民间流行。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江南丝竹曲目丰富。 (一)音乐特点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
19、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江南丝竹的曲式结构上分为三类:一是基本曲调的变奏;二是类似西洋音乐回旋曲式的循环式结构;三是多曲牌联奏的套曲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为:“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笛、箫、笙;“其它”板、板鼓、碰铃。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比较灵活,它以二胡、笛子为两件主要乐器,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二)代表曲目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
20、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江南丝竹曲目丰富,传统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扳、四合如意、行街(三)作品赏析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人丁兴旺、多子多孙,能够几代人和睦共处,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江南丝竹的民间艺人们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的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等,组合成套时称为五代同堂,就是人们将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延伸到了曲名当中,寓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取其吉利之意,也顺便表明了五曲同出一宗之意。其中的中花六板,更以其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而列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
21、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形成了与原曲有一定对比的新曲调。一般以箫、二胡、琵琶、扬琴等少量乐器演奏,格调雅致,沁人心脾,是江南丝竹文曲中的代表。二、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亦称粤乐,是我国地方民间音乐中的瑰宝,是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曲种。形成乐种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属新兴地方民间音乐乐种。它的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能独立演奏的器乐曲种。(一)音乐特点广东音乐是从广东小曲演变发展而来的,它不仅在民族音乐中独占鳌头,而且对当时的流行音乐也有较深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处沿海,这里的人们得风气之先,在改良问题上最少保守思想,广东音乐的发展也体现这个特点
22、。艺人们思想解放,善于吸收,勇于改革,在乐队编制上有时还加上几件西洋乐器,如小提琴、萨克斯、木琴等,为了迎合时尚和潮流,甚至借鉴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因此很快在全国盛极一时,对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传统的广东音乐,乐队一般由五件乐器组成,俗称“五架头”,即二胡、提琴、三弦、月琴、横箫(笛)。独奏则多用琵琶、扬琴等。广东音乐的曲调特点是流畅、自然,多用繁复的装饰音。尤其是拉弦乐器的“滑指”、“花指”,使得乐曲更显精致细腻、婉转动人。旋律中还多用八度跳跃。粤剧的过场音乐、牌子曲等是早期广东音乐的基本曲目,后来,一些外省曲目也逐渐被引入,而广东本土音乐家的创作,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了。
23、为广东音乐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应首推吕文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创作乐曲达百余首,还演奏、录制了大量的广东音乐唱片。其中的很多乐曲都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品而流传至今,如步步高、平湖秋月、蕉石鸣琴、渔歌晚唱、岐山凤、银河会等。吕文成的最大贡献在于改革了现今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并开创性地完善了高胡的演奏艺术,自他以后,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新的“五件头”组合形式诞生了。除了吕文成,同时代的名人、名曲还有严老烈的旱天雷、连环扣,何柳堂的赛龙夺锦,丘鹤俦的狮子滚球,易剑泉的鸟投林,何大傻的孔雀开屏。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杰出的乐人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广东音乐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二)代表曲目: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器乐艺术 教案 中国 器乐 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