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曲欣赏论文.doc
《中外名曲欣赏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名曲欣赏论文.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对命运的表述【摘 要】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称为命运交响曲,是其代表作之一,乐曲的四个乐章与命运紧扣,是作曲家对命运的诠释。命运这个主题在乐曲中以多种形式表达,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听众无不为之一振。特别是第一乐章,是人们最为熟知的。【关键词】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命运 斗争 主题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在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他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的创作几种的体现出了他那巨人般得性格,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进步思想。贝多芬是最后一位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
2、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其中以第五交响曲(命运)最为出名,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交响乐作品。命运对贝多芬的确是不公平的, 强加于他身上的苦难与坎坷实在太多了,暗淡无光的童年、贫困艰苦的生活、愚昧无知的父亲与早逝的母亲,还有来自残疾耳聋的打击, 婚恋的破灭等等。然而, 他信仰“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 希望充满人性化的理想社会能早日实现, 他所说的“命运”,其实是指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总谱出版于1807年,而直到1808年才最后完稿,于同年12月2
3、2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由其亲自指挥首演了这部作品。其实早在他的第三交响曲脱稿时,也就是1804年,他就已经开始构思创作了,但他改变了计划,完成了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因其第一乐章中开头的四个音符强劲有力,震撼人心,如同命运在敲门一般,所以这部作品被称为了命运交响曲。整部作品反映了当时的人们与封建社会,与痛苦“命运”斗争,最终熬过黑暗迎接光明的情形。第五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其中每个乐章表现了与命运抗争的几个不同阶段,各乐章又相互统一,组成一部浑然一体的雄伟的交响乐。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我认为最震撼的部分,也是凸显命运主题的一个乐章。人们对第一乐章的理解有两种
4、观点:一种是认为其主题部分“阴暗”、“恐怖”,代表着当时的黑暗势力;另一种认为主题部分是作曲家在向黑暗的封建势力挑战,是表达人民对斗争的胜利信心。这两种观点截然不同,虽说对于一部音乐作品每个人的理解各不同,但我还是更赞同第二种观点。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振奋的、斗争的、让人心潮澎湃的,并没有感到作品表现了黑暗势力,或者说至少正义的一面占主导。我认为第一乐章中这种热情的快板加上高低起伏的声势正表达出作者对命运的理解。命运中有得意与失落,有奋斗与抗争,在其中表述得淋漓尽致。当各种乐器进行轮番模仿,掀起一次比一次更加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吹出一个变化,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仿佛是一次次斗
5、争后重获光明。这是一个转折点,它从前面急迫、庄重的音乐主题中,引出了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抒情的主题,旋律优美、舒缓柔和的音调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像是在抒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情感。在这里,严峻的命运的主题以伴随形式出现,使温柔的音乐里还带有不安的色彩,就如同不幸即将来临的那种暗潮涌动。乐曲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以跳跃、高昂的音符结束了呈示部。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发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艰苦激烈的斗争又开始了。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突出,它不断地被反复,力度不断加强,随后出现鲜明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从弱到强又戛然而止,此起彼伏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名曲 欣赏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