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个人形象分析.doc
《曹操个人形象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个人形象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曹操个人形象分析姓名;孙洪兴年级;院校;专业;历史教育学制;三年学习形式;函授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完成时间;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曹操个人形象分析年级:专业:历史教育学号:姓名:孙洪兴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目 录一、曹操之“奸”(一)狡诈(二)多疑(三)假仁义二、曹操之“雄”(一)卓越的政治家1、远大的抱负2、稔熟的政治手腕(二)优秀的军事家1、富有韬略2、治军有道参考文献:内容摘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本文正是从曹操的“奸”与“雄”两个方面入手,分
2、析其艺术形象。 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 政治家 军事家 奸雄 英雄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个大奸臣,狡诈、多疑、假仁假义、十分奸险;但他的宽宏世无其俦,他的诚挚更能令人叹息弥襟。他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下面本人就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的形象进行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曹操个人形象分析一、曹操之“奸”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主要体现在狡诈、多疑、假仁假义上。(一)狡诈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作品开始就写他用权术。曹操年少时比较贪玩,“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曹操很头疼。一天,操在路上偶遇叔父,立刻做出
3、面目扭曲的样子,叔父向他父亲汇报,于是曹嵩找到儿子询问病情,不料操安然无恙,答道:“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1曹嵩就此起了疑心,再也不相信弟弟的小报告了,曹操从此之后就更加的放肆了。第十七回,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短缺,操命管粮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2士兵皆言丞相欺众。操欲借垕人头示众。垕大惊曰:“某实无罪!”3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4垕再欲言时,操早已呼刀斧手杀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5于是众怨始解。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去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
4、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教人心寒。曹操此人性格复杂多变,这在表情、脾性的多变上得到体现。当俘虏张辽后,张辽不但不肯投降,还破口大骂,曹操被惹火了,亲自拔剑想杀张辽,被刘备与关羽劝阻后,他立刻掷剑大笑:“我亦知文忠义,故戏之耳。” 6并亲自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感情如闪电似的转瞬即变,令人瞠目结舌而脊背发凉。“杨修之死”更显曹操的奸诈无常。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擅花园门,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修擅分酥吃,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曹操佯称常梦中杀人,某日果杀一帐前士卫。临塟前修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里,君乃在梦中耳!”7操闻而愈恶之。经过几件事,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仍不露形
5、于色,杨修一错再错,致使曹操已经起了要杀死杨修的心,但曹操仍然隐藏得很好,竟然连杨修这么聪明的人也全然没有察觉,最后终于被曹操借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死。可见曹操的奸诈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二)多疑曹操他的好猜忌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在第四回,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8但闻人语曰:“傅而杀之,何如?”9曹操顿时杀了八口人。后来发现杀错了,索性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曰:“宁叫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10第二十回,许田
6、打围后,汉献帝感觉到曹操非常狂妄,想除去曹操,于是密诏董国舅入宫,颁“衣带诏”,董国舅刚过宫门,恰巧遇见了曹操。曹操便多加盘问,当知道汉献帝把锦袍玉带送给董国舅,马上就要董将衣带解下,曹操亲自把锦袍玉带拿起,对着太阳光细细地详看。他的多疑猜忌全都暴露出来了,好在汉献帝对他早有防备,衣带诏才能够有惊无险地带出宫门。当猜测到某人有颠覆政权的行为哪怕仅仅是一丝意念,曹操杀人总是连眼都不眨一下,不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严格按照“罚不逾时”的古令,在第一时间先下手为强。此外,为了自家性命的安全,他常常也会或事急从权,或巧生变诈,杀人于无形之中。(三)假仁义曹操的假仁假义,在书中,要数“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
7、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其次,“割发权代首”这一事例最为典型。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曹操明知道自己不能自杀的,他这样做无非是想树立率先守法,严于律己
8、的形象罢了,在以权术收买人心,。另外,曹操是惯于由大怒转为大笑,大笑转为大哭的。他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才;另一方面看,这又是曹操使的诈术,因为他的大哭的结果,“使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此外,在叔父面前诈中风,哭泣袁绍,礼葬关羽首级,与许攸论粮等也是曹操假仁义的特点的展现。二、曹操之“雄”在三国演义中,他有“奸”的一面,但更有“雄”的一面,他的宽宏世无其俦,他的诚挚更能令人叹息弥襟。他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过相
9、当大的作用。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一)卓越的政治家这里所说的“实干家”,是指曹操卓越的政治才能,曹操具有远大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挟天子以令诸侯”,11他非常重视人才,极力搜罗,加以重用,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1、远大的抱负曹操之谓政治家,他的目标是结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12的战乱场面,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3的愿望,他要实现这样的伟大理想。文中第四回,董卓欺主弄权,骄横跋扈。曹操借献刀行刺董卓,事情败露后为县令陈宫所擒。陈宫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14操曰:“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人 形象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