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贺绿汀作品《牧童短笛》民族风格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47.贺绿汀作品《牧童短笛》民族风格的探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贺绿汀作品牧童短笛民族风格的探讨【摘要】: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的代表作。他在作曲时不但引进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还结合了中国的民族特点,成功的创作出牧童短笛,为我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关键词】:贺绿汀;牧童短笛;民族风格引言贺绿汀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毕生致力于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是20世纪中国现代音乐文化事业的领军人物。贺绿汀的作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引进西方音乐的和声、复调及作曲技法,同时又结合了本民族的特点和风格,把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器乐音乐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一、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贺绿汀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户普
2、通农民家庭,童年时接触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小提琴及和声,后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向黄自学习和声、对位及作曲。青年时期的贺绿汀适遇“五四”运动,“他曾受到鲁迅、茅盾、冰心和文学研究会新文学思潮的影响。冰心别具一格的童心、母爱、自然三种色调的抒情风格,渗有泰戈尔东方诗情的乡土气息,对贺绿汀影响很深。牧童短笛、摇篮曲那种抒情、质朴的东方气息与西方对位形式天衣无缝的结合,可以看出是对冰心诗风的一种呼应” 他创造性地把欧洲近代作曲技法和本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心中的那股乡野气息和劳动人民纯朴、乐观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贺绿汀青年时代除了经受过“五四”洗礼,还参加过第一次国内革命
3、战争、湖南农运运动、广州起义、海陆风起义等。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世界观决定了他关注民族命运,时代给他的创作注入了生命。他的乐风从侧面反映了三、四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巨变,他的创作与整个时代及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来到中国,用有奖比赛的方式征求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荣获头奖。二、牧童短笛的民族风格音乐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它离不开当地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经济生活等自然、文化因素。李民在谈音乐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一文中则提到,“在音乐中具体体现民族性,表现出一个民族音乐特点的,是在长
4、期的音乐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手法。这中间包括:旋律进行、音阶调式、节奏节拍、曲式结构等诸种因素。”下面就贺绿汀作品牧童短笛中民族风格的具体体现作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1、调式、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民族风格牧童短笛采用了传统的五声调式不带偏音的纯粹的G徵调式,使整首曲子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征,体现了完整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形象。乐曲旋律清新纯朴、生动流畅,描绘了江南美丽的乡村田野,上有浮云、下有流水,牧童和老牛、笛声和歌声相得益彰。该曲的旋律结构中还含有我国民间器乐曲中特有的“句句双”的手法。这一结构的特点是呼应、对答、重复,在牧童短笛开始部分均采用之。乐曲第二段运用
5、了“0XXXXX | X”的节奏。这是传统民间舞蹈的节奏,与第一乐段相比,情绪更加热烈、高涨,牧童骑牛吹笛的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在乐曲第三段再现时,旋律运用了加花变奏,这是民族民间音乐中旋律发展的手法之一。用装饰音把旋律装饰起来,使音乐的发展更具有缜密的逻辑性和浓郁的民族气息。2、在织体思维(和声、复调)上的民族风格在和声写作方面,贺绿汀总体上是在归纳大小调功能范围内进行的,但是他有独到的“民族化法”,常常由于一些细微的、精致的和声处理,避免了功能结构与民族音调之间的风格矛盾,从而形成自己的和声风格。如牧童短笛的中段,采用了主调的写法,为了与前后两段的对位风格相统一,用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
6、减弱了功能进行。和声音型由跳动与平稳的进行相结合,与活跃的主旋律相协调。在复调风格方面,牧童短笛首次创造了中国现代复调,即双声部在一定关系中的相对独立,同时又保持中国调式的色彩。牧童短笛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均运用了二声部复调手法写作。乐曲一开头,两条曲调都有地道的中国民间音乐的风味,它们一高一低,一先一后,就像两支圆润的牧笛,和谐地应和着。两条旋律在纵向上的结合是借鉴了欧洲古典复调技巧,但它所应用的只是原理,具体的对位关系、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审美观念,则完全按照中国音乐的审美趣味来进行创作。在声部的处理上采用“你繁我简、我繁你简”的原则,使两个对位声部的音乐相互补充、连绵不断。当上升部活跃跑动时,
7、下声部则以对比复调旋律作呼应陪衬;当上声部出现间歇或停顿时,下声部则“咬”着上声部的结尾音顺势跑动,恰似江南丝竹中的“鱼咬尾”。3、曲式结构布局牧童短笛在曲式结构的安排布局上,也体现了不同程度的民族风格。我国的民族器乐曲按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连缀体、综合体等,这些民族曲式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结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和接受。牧童短笛采用了我国民族器乐曲式变奏体结构中的“加花变奏”,这是我国江南丝竹中常用的变奏手法。在该曲的再现部分就运用了这一手法,即在乐曲第一段的主题旋律中运用了上下邻音进行旋律润饰,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
8、。 三、牧童短笛给我们的启示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优秀之作。当时的中国音乐界,面对不久前才来到的欧洲音乐理论和技巧产生了许多疑问,人们的认识也不十分明确,特别是在实践上没有很好的解决。正是贺绿汀用他成功的钢琴创作,明确、有力地告诉人们:1、欧洲音乐的理论、技巧能够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并表现出自己民族的风格。贺绿汀用他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证明了:欧洲音乐理论是可以和中国音乐实践相结合的。如牧童短笛所用的技法,理论上取自于欧洲的复调、和声,但在运用方式上,完全服从于民族审美情趣的需要,精细地避去外国手法可能带来的欧洲审美情趣。正如贺绿汀在他的民族音乐问题一
9、文中所谈到地:“外来音乐与自己民族音乐开始接触时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消化,外来因素必然会被融解,最后汇合在民族音乐的长河中而消失其外来的痕迹。”2、贺绿汀的创作实践为我们创建中国钢琴乐派提供了可取经验:到现在为止,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外国的作品、文献及技巧理论。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必要的,但是着眼于构建民族钢琴乐派的远景,努力创作带有民族色彩的多声音乐,以免只用外来风格的多声思维熏陶我们的听觉,无论对于培养作曲家或是听众都是不容忽视的任务。中国现代民族钢琴乐派应该具有现代中国的气质、风格,是几千年中国音乐传统的一个有机发展,又是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理想的凝聚。它将是西方音乐技术与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宝藏、古老、悠久的东方音乐传统的结合,它将闪耀着中华民族的风采和神韵。注释:谢天吉.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集(音乐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参考文献:1 魏廷格. 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M,载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集(音乐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2 谢天吉.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集(音乐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3 张旭良. 试论贺绿汀的钢琴曲J,钢琴艺术2003年第11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