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史记》的歌谣谚语与古代社会的关系.doc
《论文《史记》的歌谣谚语与古代社会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史记》的歌谣谚语与古代社会的关系.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嘉应学院文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2012级)题目:论史记中谚谣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关系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班级: 文学院120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 录摘要1引言2正文4一、史记中的谣谚与古代政治生活的关系 4二、史记中的谣谚与古代经济生活的关系 6三、史记中的谣谚与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 7结束语 8注释、参考文献10中文摘 要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凭着自己才气过人的胆识,使史记成为汉代文学的典范,也在我国史学著作中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中引用了大量的歌谣、谚语,这些歌谣和谚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内容,也增添了整部史书著作的韵味
2、和风趣性,给后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启示和影响。此次探讨的主要论点是通过研究史记中所引用的歌谣、谚语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思想等多个层面上对史记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来进行总体的研究和探讨。关键词:史记 谚谣 古代社会引言一、 史记中歌谣、谚语的运用情况据逮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统计,史记所引用的歌谣共有27条 。这是先秦两汉古籍中最多的。文史学界上也有很多专家学者都统计过史记中的这个歌谣与谚语的数量情况,最终最权威的一个确切数据是:史记所引用的歌谣共有57条,谚语118条,即共有歌谣,谚语合计175条左右(不计重复出现的歌谣、谚语)。在史记中的本纪、表、世家、列传和自序中均有运用歌谣
3、和谚语的情况。具体数量如下表: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自序歌谣80016330谚语51022891合计1310381221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来看,歌谣和谚语在史记中的运用情况分布在各种体例中是极其不平衡的。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总结: 一是谚语的数量要比歌谣的数量多很多。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歌谣和谚语的定义:都是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多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亦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曰:“谣,徒歌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提到:“徒歌谓之谣。”;毛诗2中也说:“合曲曰歌,徒歌曰谣。”那用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白话来说,歌谣的涵义就是一种没有配乐更不用伴奏随口就能吟唱的一种语言体裁。文心
4、雕龙里,作者刘勰认为:“谚者,直语也。”“文辞鄙俚,莫过于谚。”那么也就是说,谚语用今天的话来总结它的特色就是流行、通俗、俚语化。司马迁大量运用民间口语,也验证了第一章所叙述的观点:谚语具有“俚语”、“鄙语”的特点。二是歌谣和谚语所在史记中的各种体例中的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是在世家、列传、本纪三个体例运用较多,在表、书中很少有歌谣、谚语的运用,仅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引用“东方物始所生,西方物之成孰”这一条谚语。这也恰好符合了史记的体例特点。清朝学者杜文澜3的著作古谣谚凡例中提到:“谣谚二字之本义,各有专属主名。盖谣训徒歌,歌者,咏言之谓,咏言即永言,永言即长言也。谚训传言,言者,直言之谓,直言即
5、径言,径言即捷言也。长言生于咏叹,故曲折而纡徐;捷言欲其显明,故平易而捷速;此谣谚所由判也。然(谣谚)二者皆系韵语,体格不甚悬殊,对文则异,散文则通,可以彼此互训。”简单翻译这一段杜文澜对于歌谣、谚语的定义就是歌谣就是“咏言”,较为复杂,谚语就是“直言”,较为简单,咏言和直言在某种程度上说有相通的联系,并且歌谣和谚语都是韵语,因此可以放在一起研究。 二、史记中的歌谣、谚语的来源考究可信度与权威性 司马迁在自述自己的生平经历时说道:“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籍,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
6、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4在西汉时期,民间的歌谣和谚语非常流行,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20岁就开始走访各地,观察风土人情,了解文化风貌。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这些深入民间生活的经历都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素材。先秦时期或者先秦时期以前的古籍都比较少,例如楚辞、战国策、荀子,但这都是早于史记的创作的。先秦时期的歌谣、谚语
7、,除被收录于诗经、楚辞等诗歌专集以外,少数只在古籍之中零星地被保存下来。这种古籍之所以引用歌谣、谚语,并不在于歌谣谚语的本身口语属性,而在于围绕这些歌谣谚语所表达的故事传说所带有的史料价值或思想意义。再加上古代印刷术发展条件较为限制,很少人能用到,所以先秦以前保存下来的歌谣、谚语更是少之又少,汉代的口语现在都还没有一种权威和准确的说法。所以我坚持认为史记和同时期的古籍出现的歌谣和谚语,都是来自于更早的古籍材料。 在史记中也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歌谣与谚语,这些歌谣和谚语,我认为是来自司马迁本人的艺术创作。歌谣和谚语因为本身的性质是属于民间口语,只是由于一些文人志士将歌谣、谚语引入到文字纸质材料当
8、中,被更多人知晓和广泛流传,才能得以歌谣和谚语发展到今天。史记中第一次出现的部分歌谣和谚语并没有找到资料证明是在当时广为流传的口语,因此可以判断这部分歌谣与谚语是来自司马迁本人的艺术创作。他的这些自创的歌谣、谚语往往都是蕴含人生哲理的熟语。他潜心深入人民生活,游历全国各地,广泛接触人民群众,虚心地学习人民群众的地方语言特色,搜集民间的歌谣、谚语。从民间的歌谣谚语加上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提炼和人生哲理的自我修行,艺术地创作了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歌谣、谚语。 综合以上三点,史记中的歌谣、谚语的来源都站在既定事实的生活材料中创作见世的,都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基本上这些歌谣谚语可以归结为:立足于存在的客观
9、历史事实,凭借于司马迁本人宏阔的气度和卓越的见识,植根于民间的土壤,得力于司马迁精心编撰,都具有相当的概括力度和理论力度。可见,史记中的谣谚的来源可验证对歌谣、谚语的考究是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 正文一、 史记中谣谚与古代政治生活的关系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他在作传时,在描述客观事实的同时融进一些贴切又生动形象的歌谣、谚语,使整个史记材料增添生动和形象的色彩。谣谚最初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真实性。谣谚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人民在对当代
10、社会的反映和态度。统治者也因为谣谚这一特点,常常利用谣谚的传播广和快的特点,将自己的政治观念散布到民间去。研究史记中的谚谣,统治阶层大多的谚谣都是关于对人才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性抒发了自己的渴望。另一方面,民间也会产生一些时政谣谚,来表达人民对政治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和手法的态度,也反映了人民对政治生活的高度关注。那么,某种意义上说,谣谚也是政治生活的衍生品,而从这些时政谚谣中,两汉时期的政治环境具体情况也可以从这些歌谣、谚语中得到推敲和判断。因此,细细品味和分析史记中的歌谣、谚语,也能一定程度上认识和感受到当时的古代政治生活上的内容。1. 反映了统治者在维护统治上倚重贤才 史记高祖本纪中的“大风歌
11、”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短短的歌谣便道出了刘邦思得贤才的政治愿望。“安”这一个字便可以看出刘邦想要统治天下的“坚定”决心,也反映了他知人善用,懂得人才对于一个统治者统治天下的重要性,因此在抒发感情唱出这首歌的时候,一句“安得”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不安感害怕身边没有可信任的人才可为他打天下。如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了汉初人民百姓所唱的萧曹之歌:“萧何为法,颠若画一;曹参代之,宁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萧何设立法规,就像画一样清楚明白;曹参接任后,遵守并且不偏移,因为施政清净,所以人民得以安宁欢喜。这首歌谣反映了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废除
12、秦朝残暴苛刻的法律法规,在汉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百姓过上安宁、平和的幸福生活。 又再如史记河渠书中提到:元封二年(前109)夏季,汉武帝一行来到了瓠子河(即瓠子口,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当时黄河在瓠子河的决口,汹涌的洪水就好像一群脱缰的野马,势不可挡地冲破河堤,漫向低洼地,吞没了那里的农舍和树木。汉武帝率领百官亲临瓠子口塞河工程的现场,命令将军级别以下的随行人员背草袋树枝投入截流堵口工程。看到滔滔的黄河流水,汉武帝感慨万千,慷慨放歌道:“瓠子决兮将奈何? 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
13、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一首“瓠子歌”,不仅唱出了汉武帝征服水灾、战胜困难的决心与自信,也反映了汉武帝爱民、惜民的政治统治思想。 当然还有史记楚元王世家 中“安危在出令, 存亡在所任”这类谚语,这句话是说国家的安危决定于发布的施令,国家的存亡决定于任用的人。说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比较开明和自由的,以至于当时的社会形成一种统一主流政治思想都是“一个开明的政令和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国家的保证”。史记魏世家 中“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的经典谚语,到了家贫国乱的时候就想到了这样的贤妻良相的重要性。这也说明治国兴邦,人才为要。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 论文 歌谣 谚语 古代社会 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