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doc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谚语典故及练习经典谚语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二、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说人们的生活总是与他们的利益相关,在确定一件事是否要去做的时候,人们认为有利的才去做,这就是价值选择。题干上述观点需要具体分析,以什么人的利益为标准来确定是否有利以及利益的大小呢?如果以人民利益为标准,则是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以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为标准,就是错误的价值观。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己”与“人”的关系上,也存在价值选择的问题。自己不希望做的事,自己就首先不要去做,即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因此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但是“己所不欲”的“欲”是谁的“欲
2、”呢?该不该做什么事情,希望做什么事情,不应以“己”作为判断的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不符合集体主义原则的事,自己不去做,也要反对其他人去做。四、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意思说人活着为了什么?以什么为快乐?是为了追求吃喝玩乐,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七情六欲,这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典型的求生、纵欲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都是反对享乐主义的千古绝句。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七、富润屋,德润身:“德润身”就是指正确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的作用。典型试题(最
3、佳选择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3、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4、“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
4、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 B.(1)(2)(3) C.(1)(3)(4) D.(2)(3)(4)5、“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 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6、“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7、“拔
5、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1)(2)(4) B.(2)(3)(4) C.(1)(2)(3) D .(1)(2)(3)(4)8、“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9、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B.
6、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实践决定认识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0、“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11、“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12、“杞人忧天”错在(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13、“人定胜天”思想(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
7、无穷的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14、“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1)不正确的,因为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客观的(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A.(1)(4) B.(1)(3) C.(2)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唯物主义 中的 谚语 典故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