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二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
《第八单元第二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第二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单元第二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教学设计平湖市乍浦初级中学 翁海波、胡红燕、马惠琴 2013.5.8一、【课标】:1-1-5 概述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区域文明及影响范围,认识其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2-1-3 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进代的标志。2-1-4比较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一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教材编写的特点本课只讲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为止,内容较简明,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的农业的发展为本课早期文明区域奠定了基础。而整第八单元又是为八年级的历史部份的
2、学习起了启下的作用,同样是文明表现的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青铜器等都是八年级才学习。教材编写的意图是分析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人文环境的影响。任何区域特点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原因起作用。2教材结构体系:(最好有一张结构体系图或表)从空间看,本课旨在表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多元的并具有区域特色,从时间看,本课只讲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为止。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长江与河流流域早期文明区域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定要体现能力目标,尤其要关注学习方法)1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
3、,分析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能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文字的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3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代表性的文明成就,如象形文字、古城等。(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2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学会列表归纳、对比学习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2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3、提高学生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对待自然的态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第八 单元 第二 大河 流域 文明 发祥地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