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doc
《文学论文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 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一、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对18世纪英国小说有深刻研究的美国学者伊恩•P•瓦特曾经
2、指出:“小说与总的文学和精神形势的联系,比人们通常所认识的要密切的多”。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界形成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两大思潮不可避免地涌入中国,本土文学自然要受到这种“总的文学和精神形势”的影响,这就促使中国小说的发展与变异形成了两个趋向:受科学主义思潮影响,小说在形式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文体变异,产生了散文化小说、寓言体小说、漫画小说等等;受人本主义思潮影响,小说在内容上也形成了一系列话语的拓展与深化,产生了关注底层人物命运及其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生态小说(新写实小说)、底层写作和身体写作等等。这其中,尤为引起我兴趣,在我看来既涉及到上述两大思潮又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
3、面均发生了变异的是在世纪之交出现并延续至今的漫画小说。漫画小说和寓言体小说一样,都是写意小说的基本类型。顾名思义,吸收了漫画夸张性、重复性、假定性、诙谐性等诗性方式和美学风格而形成的小说即为漫画小说。以我有限的视野而言,世纪之交以来,比较出色而有影响的漫画小说有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赵本夫的名人张山,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东西的后悔录,莫言的倒立、司令的女人等等。平心而论,漫画小说与寓言体小说相比,其势头与数量均不及后者。故少有论家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比寓言体小说缺少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恰恰相反,由于漫画小说吸收了离小说更远的艺术样式漫画、小品、滑稽戏乃至戏曲的优质因素,其话语内涵上亦侧重
4、于为底层人物代言,这就使它兼具美学价值和人本主义思想价值,值得我们对它作出深入细致的研究。全面阐释漫画小说的美学品格与话语内涵,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限于篇幅,本文拟以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赵本夫的名人张山以及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等四篇作品为例,仅就漫画小说符号化人物意象的双重性话语问题,做一初浅的探讨。在我看来,漫画小说首先值得我们研究的就是它的符号化人物意象。我之所以采用“人物意象”而未用“人物形象”的说法,是因为在我看来二者有明显区别。“人物形象”是个比较传统的说法,它主要指在传统的“反映论”观念指导下以典型化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其艺术指向还是侧重于写实,侧重于“反映”生活。而“人物意象
5、”则不同。按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对文学意象的高级形态“审美意象”的解释,“审美意象”具有以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以及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因此,“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这个界定有两个关键:一是从诗性方式上看,是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特征;二是从诗性效果(目的)上看,是以表意(写意)为主。漫画小说中的人物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恰好具备上述特点。正由于漫画小说中的人物意象具有象征性、荒诞性和写意性,因此,这些人物意象也就具有了符号化特征。这种符号化的人物意象,与一般写实性的人物形象有明显区别。写实性的人
6、物形象只具有直接依附于故事情节的话语。例如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中李顺大这个人物形象,传递给我们的就是中国农民辛辛苦苦几十年也造不成一座屋这样直接依附于故事情节的苦难话语。而符号化人物意象则不同。它除了依附于故事情节的话语外,由漫画的夸张、重复、对比、程式等多种因素所决定,还产生了一种滑稽、诙谐、幽默、荒诞的美学性(情感性)话语(内容)。同样,由这种夸张、重复、对比、程式等多种因素所决定,其故事情节性话语也具有了更抽象、更宽泛的哲理性和隐喻性。例如余华兄弟中的李光头在厕所中偷窥林红屁股被捉住后,小说写赵诗人、童铁匠以及审讯他的警察等不同的人物反复追问李光头林红屁股是什么样,而李光头反复伸出一根手指
7、要对方请他吃一碗三鲜面(作为说出林红屁股是什么样的条件),这种由重复性的夸张的行为构成的人物意象,不仅具有了滑稽、幽默、诙谐、荒诞的美学效应,是否还可以被看成是人具有对异性的探求欲和人具有食欲这样一种更为抽象的人类本质的隐喻性符号?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反复卖血的夸张性行为是否可以被看成是底层普通人反复透支生命的无奈而苦难的隐喻性符号?其话语的抽象性和隐喻性,其话语的更为宽广而富于张力的理解空间和阐释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正由于漫画小说中的人物意象具有符号化的性质并蕴含了上述双重性话语(内容),也就具有了更特殊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二、构成符号化人物意象的诗性方式在我看来,漫画小说的人物意象之所以具
8、有符号化特征和双重性话语,是由于作家在刻画这些人物意象时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诗性方式。大致说来,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一)夸张(重复)法;(二)转换法;(三)剥离法。(一)夸张(重复)法一般说来,漫画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它的喜剧风格。而夸张又是构成漫画喜剧风格的最基本的诗性方式。曾经看过一幅漫画:一个人拿着根绳子到树林中准备上吊,但是所有的树都被砍得只剩树桩,他连一根栓绳子的树枝都找不到。这幅隐喻了人类生态危机的漫画采用的基本诗性方式就是夸张。而那一根根几乎相同的树桩也表明,重复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效的夸张,能收到强烈的喜剧效应和符号(隐喻)效应。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几乎到处都有这种由重复所构成的
9、富于喜剧效应和符号(隐喻)效应的人物行为。上文所举兄弟中赵诗人、童铁匠和警察各类人等反复追问李光头林红屁股是什么样,李光头反复伸出一根手指要对方请他吃面,就是很好的例证。再比如许三观卖血记中写许三观发现儿子一乐不像自己,而像何小勇,他一面继续养着一乐,一面逢人就反复说“我做了九年的乌龟”,“九年啊,我高兴了九年,到头来一乐不是我儿子”在这种反复的诉说中,不仅构建了小说富于喜剧性的漫画风格,而且符号意味也得以生成我们在这看似滑稽的具有漫画效应的人物意象身上,不也领略到了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的善良与宽厚,泪水与辛酸吗?(二)转换法运用转换法,并将其和夸张法、对比法相结合,也使漫画小说产生了强烈的喜剧
10、效应和符号(隐喻)效应。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和赵本夫的名人张山是这方面的绝好例证。好大一对羊写了山里一个最困难的贫困户德山老汉和山外一个有权有势的官场人物刘副专员。小说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德山老汉和刘副专员的肖像外形以及相关背景做了对比性描写:德山老汉是“懵懵懂懂”,“木讷、笨拙”,眼里流下的是“浊黄的泪”,家里“泥土舂的土房灰蒙蒙的”,“黑魆魆的”;而刘副专员则是“个子高高的,身体胖胖的,额头很亮很亮,头发朝后梳去,脸色红润”,“还是双下巴”,“脸上是灿灿的蔼然的笑”。身边还拥着“穿着西装”,“穿着裙子”的一大群人。如果仅仅是将两人的肖像外形以及相关背景做了对比性描写,虽有喜剧性效果,涵义却
11、是肤浅的。问题是,小说里出现了一个“山”的意象。“山”不仅是一个自然环境,而且成了一个具有人文意义的符号:由“山”所分隔成的“山里”和“山外”分别隐喻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山里”隐喻着贫穷与困苦;“山外”却隐喻着富有与发达。正如法国学者保罗•利科指出的那样:“隐喻是一种借用”。随着这种“借用”,“山”在小说中的自然意义也就转换成了人文意义德山老汉是“山里”贫穷的弱势“民”的代表(符号),刘副专员则是“山外”富有的强势“官”的代表(符号)。刘副专员到山里来 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
12、话语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漫画小说的符号化人物意象及其双重性话语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是和德山老汉结对扶贫的。他送给德山老汉一对进口“美奥利羊”。他要德山老汉让这羊在山里繁殖生育,进而脱贫致富。乡长交待说:“德山大叔你要牢牢记住,这是政治任务喂出问题刘副专员的脸面往哪里搁,我们对得起刘副专员么?”但问题是来自国外的“美奥利羊”既不适应山里的食物洋芋叶,荞叶等,也不适应山里寒冷的气候。为了完
13、成这个所谓的“政治任务”,德山老汉不仅把舍不得给女儿吃的炒面和鸡蛋都给羊吃了,把海垡全烧了给羊取暖,而且为了去野鹤湖割鲜草给羊吃,连女儿的性命也搭上了(女儿淹死在一片沼泽中)。来自“山外”的代表着“官”文化的刘副专员不仅没有使“山里”的德山老汉富起来,反而害得德山老汉家破人亡显然,转换法使这篇小说中的人物意象生发出耐人寻味的符号性话语内涵,给我们带来震撼人心的思考。名人张山也写了两个符号化的性格迥异的人物意象,颇有喜剧性效应和哲理内涵。由于这篇小说更为特殊,我将在下一节分析符号化人物意象的悲剧性内涵时再做详述。(三)剥离法作家在刻画人物意象时运用夸张手法,当夸张突破了一定的域限时,就构成了剥离
14、法。剥离法也是使人物意象符号化的绝好的诗性手段。我们先来看许三观卖血记中有关许玉兰生孩子的一段描写许玉兰躺在产台上,两只腿被高高架起,两条胳膊被绑在产台的两侧,医生让她使劲,疼痛使她怒气冲冲,她一边使劲一边破口大骂起来:啊呀呀疼啊!疼啊许三观你又害了我呀啊呀呀我恨死你了疼啊我要是能活过来啊呀我死也不和你同床啦疼啊你笑嘻嘻你跪下你怎么求我我都不答应我都不和你同床啊呀,啊呀初看这一段,读者可能感觉这里有戏谑女性的意味。但是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余华在这里采用了故意夸张和重复的手段,首先造成一种滑稽的喜剧效果。其次,这里的夸张又超出了一般人隐晦自身隐私的域限。这种“超出域限”的夸张,就颠覆了现实主义的
15、创作原则。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小说除了要求“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夫妻间要求与对方作爱这极为隐私的事情,按照马尔库塞的说法,是人类“文明的禁忌史和隐蔽史”。按照“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原则以及“细节的真实”的原则来看,是不可能当众说出来的。但小说却用“超出域限”的夸张手法让人物反复地大喊大叫地说出来,这就使人物的行为(大喊大叫)和环境(当众)形成了一种“剥离”。在这种“剥离”中,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滑稽效果和喜剧效果,同时也形成了符号化效果。前面所述李光头在厕所中偷窥林红屁股被捉住后各色人等追问他林红屁股是什么样,李光头伸出手指要对方请他
16、吃面作为条件,许三观发现儿子一乐不像自己,而像何小勇,于是逢人就说“我做了九年的乌龟”等等,均采用的是剥离法,从而产生了喜剧效应和符号(隐喻)效应。三、人物意象的表层喜剧性话语和深层悲剧性话语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已经看出,由于漫画小说的作家们在刻画或描写人物时采用了夸张(重复)法、转换法、剥离法等等诗性手段,从而使人物意象首先产生了幽默、滑稽、诙谐的喜剧性话语(内容)。它使我们在阅读漫画小说时产生一种谐谑、轻松的意趣。我把它叫作漫画意趣。巴赫金曾经指出:“笑谑具有把对象拉近的非凡力量变事物为亲昵交往的对象”。因此,漫画小说人物意象的第一重话语(内容)漫画意趣(喜剧意趣),首先给我们一种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论文 漫画 小说 符号化 人物 意象 及其 双重性 话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