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doc
《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目 录 摘 要1关键词1一、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的含义1二、工笔人物画在表现效果方面的装饰性2(一)线条表现出的工笔人物画的装饰美2(二)色彩表现出的工笔人物画的装饰美3(三)构图表现出的工笔人物画的装饰美5三、我看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6参考文献 6On the decorative bird figure6Abstract6Key word7 摘要:工笔人物画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来就强调线条的韵律感、流畅感、构图的平面化、色彩的主观性、造型的抽象性,而这些方面的表现无不是为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装饰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具有深刻的历史
2、渊源。主要表现在线条、构图、色彩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它追求的是一种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的和谐、概括、富于韵律感的装饰美。工笔人物画的创新,仍然要在这种装饰美的基础之上加以拓展。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装饰性;色彩;人物造型从绘画发展史的角度看,每一种绘画形式最早都是从实用装饰艺术中分离出来的,无论其如何发展,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装饰画所具有的一些特征,而绘画的装饰性特征在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现存最早的西周帛画到当代的中国画,可以看出在中国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中,以墨和线条为主、颜色为辅助的极具特色的绘画方法,带有十分明显的装饰性表现风格和特点。中国画的绘画理念在很多方面和装饰绘画
3、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并随之表现出明显的装饰性风格与特点。中国画本身就是“意象性”的绘画,水墨画主要靠写意性来体现这一特点,工笔画则靠装饰性来表现意象趣味,舍此便难以表现,工笔人物画尤为如此。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尤其注重画面的装饰趣味。所谓“用古人之规矩而抒写自己之性灵”。只有充分研究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装饰趣味以及其所体现的多种艺术表现语言,才使得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加入当代人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真正得以创新与拓展。 一、 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的含义每个画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工笔人物画也不例外,工笔与写意是相对而立的,总的特征是工整细腻。当下工笔人物画坛出现了三种倾向:1、以何家英、王冠军为
4、代表的写实性工笔人物画;2、以唐勇力、田黎明、付仲超为代表的水墨写意式工笔人物画;3、以胡明哲、蒋采萍、唐秀玲为代表的装饰性工笔人物画。前两种工笔画或继承传统工笔画工整、谨细的特点,或调和中国古典绘画中诸如“工”与“写”、“水墨”与“色彩”等对峙体系与范畴,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融合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体现了超强的民族根源性。而装饰性工笔人物画自成一体,似乎超越了“中国画”传统的范畴,它以新的审美取向与创作意识,实现了中国画与世界绘画的融合,极具开放形态和时代性。工笔画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是写实风格,二是装饰风格。所谓“装饰” ,其原始含义有三层:第一,饰物,用以改变提升主体审美情趣的
5、附属物;第二,修饰点缀的手段;第三,故意性。如果把这些含义糅合在一起,用艺术的方式去“装点”主体物,使被装饰的主体物具有合其功利目的的美感形式,这就是“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有两重性:(1)对装饰主体的从属性,从美感角度揭示彰显主体的特性、功能、价值观的层次。(2)装饰艺术本身的审美意韵有超脱附属主体价值的倾向。第二个含义使“装饰艺术”具有纯欣赏性,从而从装饰环节独立出来,形成众多区别于纯艺术的有装饰风格的独立艺术门类。这些艺术的装饰风格在内容上侧重欣赏性,形式上强调装饰因素。正因为诸如意象性构图、传统意象造型观、意象性色彩、意象空间的传达、明确的时尚性和纳构力等装饰因素的系统化、科学化,使装饰
6、性艺术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装饰性工笔人物画追求色彩的平整度,重视色彩的调性,强调主导色,不着力追求光影的真实表达,在单纯平面中求丰富,在多样统一中求变化。二、工笔人物画在表现效果方面的装饰性工笔人物画在表现效果方面主要通过线条、色彩、构图、人物造型等绘画元素表现出来,各种元素之间相互呼应,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创作出既有形象美又有装饰意味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既与现实相符而又不等同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美、意境的美,是节奏与韵律同造型相和谐统一而又高度概括的一种装饰美。(一)线条表现出的工笔人物画的装饰美工笔人物画的第一个特点是用线塑造人物,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画面艺术效果。
7、中国画注重写神,西画重在写形1。从中国画体系来看,从古代到现代都是用线来塑造形象,它所具有的丰富的表现内涵和装饰的特色,不是世界其他画种可以比拟的。 工笔人物画在运用线描方面,以线条的细密精到、连绵不断、悠缓自然表现人物的形神,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富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装饰感。古人将中国画线描总结为“十八描”,这是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把它归纳起来基本是三类线:一类线型粗细变化不大,压力均匀,力量含蓄,紧劲连绵;一类线型粗细变化较大,压力不一致,线型呈多种变化,宜于表现动势和力度;一类线型变幻莫测,多用偏急之锋,速度快,往往有意到笔不到之境,是写意画专用线。这三类线有所不同,
8、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也不一样,但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内涵及装饰效果。它的用笔也不同于西方绘画,其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粗细变化等等,都可以增强画面的装饰语言。 线条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造型时可以舍弃一些繁乱复杂的细节,提炼出能表现对象结构的线组,能准确、生动、迅速地塑造形体,有效地突出其特征,达到画面整体效果的和谐,因而线的组织及线型变化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效果和装饰性。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衣服紧窄,犹如水中而出;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生动,衣带飘举,被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1,从脱水而出、当风一舞所具有的规整、飘逸、刚劲、柔美的线条中我们不难体会出线描对传统工笔画的装饰情趣。在现代工笔人
9、物画中线条的排列组合以及人物的衣纹处理也体现出许多装饰的装饰趣味,由于衣料质地的不同,衣纹会产生刚柔、曲直、疏密、粗细、轻重、方圆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体结构。因此,衣纹的表现要根据人体的结构进行组织和处理,最后达到线与线笔意相随,互相呼应,和谐生动,更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性。(二)色彩表现出的工笔人物画的装饰美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运用色彩方面也是源渊流长的,历代画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不同设色风格流派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如涓涓清泉,汇集成浩浩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长河,形成了在设色上独具特色的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完整体系。早在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就提出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2的观点,成为工笔画家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工笔 人物画 装饰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