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件设计素描讲义.doc
《艺术课件设计素描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课件设计素描讲义.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肚设 计 素 描 讲 义山东工艺美院 工业设计系目录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第一节 设计素描的概念第二节 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 结构形态造型第一节 结构特点的体现第二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 第三节 构图的处理 第四节 透视 第五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 第三章 明暗形态造型第一节 物体的立体感第二节 物体的明暗第三节 物体的色彩第四节 物体的质感与量感第五节 物体的空间感第六节 明暗造型的表现步骤第四章 精细特写造型第一节 形体的外部材料第二节 肌理与质感第三节 质感写真与明暗第四节 质感写真的其它因素第五节 质感写真的分类表现第五章 创意形态造型第一节 创新素质的培养(自我准备与起步
2、阶段)第二节 形态同构的异变表现(形态创意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物质属性的异变表现第四节 比例的异变表现第五节 空间的异变表现第六节 抽象到具象的异变表现设 计 素 描山东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设计素描现代设计艺术前沿基础课程,是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是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能力,是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是设计师必备的专业设计表现技能。本章包括以下两节;第一节 设计素描的概念第二节 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设计素描的概念素描,绘画术语,主要以单色线条和明暗来塑造物体形象,是造型艺术基本功之一,它以锻练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
3、、结构、动态、质感、量感、明暗关系为目的,由此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设计素描,是指以设计艺术活动为目的,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艺术需要所描绘的单色绘画。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设计素描课程系统教学模式:培养目的培养严谨的视觉感受与反应能力(眼)培养科学的理性分析与理解能力(脑)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心)培养熟练的视觉传达与表现能力(手)造型功能绘画性素描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是以陶冶情操的纯艺术作品发挥其造型功能。设计素描在符合结构、工艺、材料、技术等设计要素前提下,运用草图、效果图、爆炸分解图来传达设计师的理念和构想,以设计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产品为目的,发挥其造型
4、功能。造型思维绘画性素描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表现艺术形象。设计素描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将形象思维统一在逻辑思维之中,拓宽设计作品的表现力。造型方法绘画性素描以训练扎实的形象再现能力为宗旨,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设计素描研究立体造型的形态表现规律,启发并掌握对心理物象的视觉表达能力。造型特点绘画性素描以写实为重点,注重强烈的感性认识,形象的深入研究和准确的表现。材料以铅笔、炭笔、毛笔为主。设计素描不仅掌握物象的造型表现,更注重创造性物象构造的表现,造型形式多样,材料应用广泛。设计素描注重立体的全方位意识培养,因为,产品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都是以立体的360环视的立体形态或纯
5、实的空间形式展示。因此,设计素描造型是多维度的空间造型。设计素描,除基础造型技能训练之外,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课程创意形态造型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的思维规律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的创新方法,提高创造能力。创意形态造型训练的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对形体与空间的各种基本性质的观察去发现 :造型本质上是对物象构成要素中突出部分的一种抽象关系的确定,经过思维想象、联想,提取物象具有本质特征的可变因素,输入新的内容、探求新的发现。第二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的造型思路过程去发展:造型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洞悉物象原形潜在的发展趋势,在视觉和造型思路的密切关注中捕捉新颖而生动的
6、意象,变熟悉的物象为富有再造之可能的结构元素,进而将其演变为富有创意的形象表现。课题实例将两种以上的物象,经过扩散思维想象相互转换、嫁接,使之变异组成与异变前完全不同的造型。(异变造型)将客观物象的实际存在状态进行重新调整与配置,使物象脱离原有的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常态,进行质变、形变的演化,从而获得新颖的视觉刺激,达到创意表达之目的。(质变、比例异变)创新是一种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深刻理解和对原形潜在变异的把握,通过造型的演变创造出新的具有物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形象。如:从物象结构的各种性质中引出意象的变化。虚拟的物象再造是创意形态造型的重要训练课题,在这里,物象的造型、三维空间的描绘是基于对自然世界
7、多元的多层次的本质认识然而却不同于自然造物法的配置,而获得的富于创意的图形表现。设计素描作为设计艺术学科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要密切结合专业特点,要有的放矢地去进行教学设计,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专业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通过设计素描的系统训练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造型基础。第一节 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素描,是人类最早从事造型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祖先就已经开始用鹿脂的灯烟做原料,在他们居住的洞窟岩壁上创作反映他们当时真实生活的造型艺术活动。俄罗斯历史考古学家普列汉诺夫认为:“这些带有记号和文字性质的绘画,是由于生活中的功利目的而进行描绘的,因而在原始人身上便
8、发展了一种再现自然的渴望和摹绘的能力。”从人类这些最早的以实用为目的的艺术创作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创造艺术的意义和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艺术产生于劳动同时艺术又推动了劳动生产。“Design”(设计)原形来源于意大利语,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表示为素描的概念。它主要指艺术家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运用素描来探讨、研究作品的规模、内容与造型的草稿和草图。以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莫里斯为代表倡导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的改革发展确定了概念:“美应与技术结合”,主张美术家应倾注于设计,专门设计图样、造型、分工协作。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分工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
9、推动作用。包豪斯(Bauhaus)是德文(Bau)和建筑(Haus)房屋组成,意为“建筑之家”,借以指“新的设计体系”。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新型的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与工艺的统一。”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协会调查结果表明: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应俱备的十项技能第一位“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效果图形表达能力,绘画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第二章 结构形态造型结构形态造型是指以结构形态研究为中心,以线条为造型手段,依靠透视的基本原理进行造型。结构形态造型是设计素描教学的首要课程。结构的体现、透视的运用、线条的表现是结
10、构形态造型的三个基本要素。对物象结构关系的研究、表现是本章节的重点。 本章包括以下五节;第一节 结构特点的体现第二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 第三节 构图的处理 第四节 透视 第五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 第一节 结构特点的体现物体各个部分,以特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构成整体的内在构造关系,称为结构。它是决定物体外观形态的基本因素 。自然界中,凡是有形的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与外在的结构关系,不论是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物品,都具有不同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的形态特征,或者是不同的单体按照物态生长的自然规律或是人为制造使用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程序组织结合而成的。其自身的结构方式,决定了它的外
11、观形状,从而展现出大千世界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象特征。 例如建筑,这些外形各异的建筑都是由各自的内在框架结构方式所决定的。物体的内在结构决定着物体的外部形状,也就是说,一切物体的外部形状都是它在内在结构的反映。所以,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物体是怎样结合的、是怎样构成的,才会对其外在形态有清晰的和深刻的感受,才能够正确地将它表现出来。结构的类型 :物体的结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框架型(或称骨架型的);另一种是体量型(或称积量型的)框架型结构(或称骨架型结构) 框架结构是由主杆部分和支杆部分连接而成,支干通过关节系统与主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 框架结构是支撑形体体
12、量的骨架,它可以是自然生长的,也要以是人为建造的。如生活在水中的鱼是脊椎动物,再如框架结构的楼房建筑。体量型结构(也称积量型结构)体量型结构,就是物体自身体积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比如,我们表现一个瓶子,以往我们凭感觉画,一般是先确定中心线,根据高度比例定各部分的点,然后连线,最后再找一下透视关系。用积量型结构的观念来画同一个瓶子就不同了,我们要在把握整体比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它是由哪几种有体量的几何体构成的。 积量结构的剖析将使我们在把握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部分组织的几何构造及其特征,通过物象构造的起伏变化关系来达到形体积量的表现 。运用这种“结构线”的方法来认识千变万化的物象结构,可以
13、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把握形体的结构。同时,由于“结构线”表现了特定的空间和透视关系,因而具有“深度”的性质。当我们注意到这种空间变化时,就能感受到物体的实在积量。第二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 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点移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 当我们用铅笔或炭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这看似简单的线条,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产
14、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生立体感。 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等感觉;再如一块石头、和一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等的不同的重量感。1、 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
15、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一些、虚一些 。2、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 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是围绕画面的主题或画面的主次展开的。总之,主、次结构线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第三节 构图的处理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理想的构图应该是使人看后感到舒服的、赏心悦目。
16、在运用画面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等形式法则的同时,正确地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角度距离、空间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画面构图的变化。解决好画面的幅式、形态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方向、空间等问题,不论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从事产品设计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画面的幅式 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1、横向长方形幅式,给人以伸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2、竖向长方向幅式,给人以上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3、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圆、三角形、方形等形态的造型 。二、形态的位置所画形态在画面上的位置对人的视
17、觉与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位置偏上、偏下、偏左、偏右,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一种构图形态经营位置线,可供大家参考。方法是:将横式或竖式画面,长、宽各分三等分画线形井字形,将主体形态安排在左或右边的井字交叉线上。另外,形态朝向的空间要比背对的空间略大一点,面朝光线的一面空间要比背光的空间略大一点。形态下方空间要适当比上方空间稍大一点。三、形态与方向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形态与空间 在画面中安排所画形态,多大为合适?太大,画面显得肿胀;太小,画面空旷;太左、太右都显得失去均衡,更不行。确定形态在画面中的大小,既要凭感觉、凭经验,
18、又要借助于一般可行的方法。可将画面四个边的中点连线成菱形,再将菱形四个斜边的中点连线做成四边形,可将形态大体安排在这个四边形中,或向外适当膨胀一点(图示)。当然,这个方法只供同学们在画面中安排形态时参考使用。总之,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左不右,做到合适,多在练习中体会。1、三角形金字塔式,给人以稳定、雄伟、崇高的感觉(图示)。2、倒金字塔式,给人以摇摆不定、不稳定的感觉(图示)。3、左低右高的三角形构图,给人以向前、运动的感觉(图示)。4、菱形式,给人以集中、坚实的感觉(图示)。5、水平带状式构图,给人以安定、伸展的感觉(图示)。6、圆形构图,给人以饱满、和谐的感觉(图示)。以上所谈构图的处
19、理,以及各种形式、样式、方向等的感觉,只能说是一种感觉,或是经验,怎样应用,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体会。第四节 透视透视类别:透视色彩透视 形体透视放大透视 缩小透视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直线透视 曲线透视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规则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不规则透视倾斜透视(三点透视)透视规律的运用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
20、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透视常用名词: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
21、度平行的水平线。9、原线:与透明画面平行的线段,没有纵深角度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粗远细的变化。10、变线:与透明画面成纵深角度的线段、透视方向有了变化,本来相互平行的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到一点的现象。11、灭点:即消失点,是变线的消失灭点。主点:中心视点,是视平线正对视点的中心点,是直角度变线的灭点。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称距点。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灭点。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低远高线的灭点。地点:在视平线下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高远低的灭点。直线
22、透视: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图示)。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直线形体透视规律 长度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愈远,长度愈短,近长远短。 空间间隔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空间愈远愈小,近大远小。高度相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课件 设计 素描 讲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