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鉴赏.ppt.ppt
《中国美术鉴赏.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鉴赏.ppt.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篇,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篇(公元220-907年),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代,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政治分裂,战争频繁不断。社会上消极厌世的思想滋生蔓延,人们崇尚清淡,老庄哲学盛行,于是玄学兴起。有印度传入的佛教,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儒、释、道思想相互消长,“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晋室东迁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内的封建经济、文化势力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社会动荡和思想意识的转变,美术的创作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篇(公元220-907年),在这一时期,一方面魏晋文人士大夫个体意识的觉醒,由此导致了士大夫绘画的独立,另一方
2、面是佛教的传播,由此导致了佛教绘画的兴盛和西域画风的传入。其间最负盛名的画家是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画史上合称:“六朝三大家”。当时的评论界就认为:顾的绘画得对象之神,陆的绘画得对象之骨,张的绘画得对象之肉。谢赫提出的六法标志着绘画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获得了士大夫的认同。而宗炳提出的卧游、畅神、澄怀观道的理论,对于山水画所应涵有的人文精神,取得了十分完美的理解,这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張僧繇十八宿神形圖卷 局部,南梁,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篇(公元220-907年),这一时期的美术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其一,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的盛行,促
3、使佛教艺术迅速兴起,使之成为这一时期美术的代表。其二,大批文人参与到书画创作中,提高了绘画品味,使其不在是工匠们的雕虫小技,艺术家开始普遍受到关注。同时,文人参与书画创作促使书画理论得以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其中以谢赫的“六法”论影响最为深远,成为后世创作、批评及鉴赏的理论基础。其三,着意表现人物的风度和神采的人物画受到了普遍的重视。,顾恺之女史箴圖 局部南梁,阎立本歩辇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何家英工笔人物画,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这组工笔国画名为四季美人图,尺寸为:96cm56cm,为绢本工笔人物。估价为:260万350万人民币。画面在空间层次处理、勾线、着色、染法等具体手法上,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
4、的精神特质,又有所突破,既有厚度又很空灵;不过多分染而接近平涂的着色手法,不仅避免了刻板,同时突出了线条的独立审美作用,利用色彩间的铺垫呼应在单纯中画出了厚度和力度;对装饰性花纹、图案和几何化线条的巧妙运用则使画面产生很强的审美取向。这四幅作品是何家英成名之后极为难得的工笔精品力作。,张建华,袁武 寒江垂钓,袁武 庄周梦蝶,袁武 抗联组画,魏晋南北朝的美术-画家:曹不兴(三国,追求形似逼真),顾恺之(东晋,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尤其是眼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陆探微(南朝,擅人物肖像,“秀骨清像”对崇尚玄学的美学观念做了最好阐释)张僧繇(萧梁,佛室壁画,疏体见长),杨子华,曹仲达(北齐,
5、画佛像,与吴道子相提并论),壁画(莫高窟)画论:谢赫画品六法论。雕塑:北朝的陵墓雕塑大多保持汉代的雄健之风,南朝的陵墓雕刻俊秀劲朗,蕴含勇猛的力量。建筑与工艺:洛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洛阳的明显特点是按照地域的不同的功用进行设计,皇城集中居北,将商业区居住区等划分清楚,突出皇权。,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篇(公元220-907年),背景:隋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国运虽不过30余年,但因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唐代不仅在经济和军事上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且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全面鼎盛时期。“瑰丽、豪放、雄壮、明快”成为这
6、一时期的美学特征。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都以其独立的姿态屹立于花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尤以人物画为主流,成就最为辉煌,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山水画从现存最早的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始,到唐代“大小李将军”之作,标志这青绿山水趋于成熟。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开始出现,这说明山水画已经形成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花鸟画继山水画之后脱颖而出,标志这中国画坛山水、人物、花鸟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此外,佛教的石窟艺术发展到盛唐,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呈现出崭新气象,蔚为画苑奇观。,顾恺之洛神赋图,隋代 展子虔游春图,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韩干牧马图,韩滉
7、五牛图,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篇(公元220-907年),第一节:春云浮动,流水行地-顾恺之与女史箴图;第二节:中国山水画的春天展子虔与游春图;第三节:汉藏一家的历史见证-阎立本与歩辇图;第四节:神龙见首不见尾-吴道子的绘画艺术;第五节:盛唐风韵-张萱与虢国夫人游春图;第六节:一阴一阳之道-韩干与牧马图;第七节:神奇磊落、稀世名笔的五马图;,第一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在画史上上,东晋顾恺之与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大家”他是传统人物画的集大成者,其画学思想与高超画技对后世影响极大,谢安评价他的绘画艺术为“苍生以来,未之有也”。,第一节 春云浮动,流水行地-顾恺之与女史箴
8、图,顾恺之(约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画家。出身名门望族。精通歌赋词翰、书法音律,多才多艺,他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上的成就,使其在中国绘画史上名垂千古。有“画绝、才绝、痴绝”之称。他的绘画理论,是以“以形写形”及“迁想妙得为核心的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均是后人摹本,画论著作有魏晋胜流赞、论画、画云台山记。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女史箴是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该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近似今之连环画。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
9、密流畅。这种线条的出现与篆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后人也逐渐将这种画风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画种,谓之白描。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的一种基本功。这幅画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第一节春云浮动,流水行地-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女史箴图画卷是顾恺之依据西晋诗人张华的文章女史箴一文所绘,文中内容主要是教育和规劝宫中妇女遵循封建的道德规范,画家以图文相间的横卷形式再现了这一主题。图卷原分十一段,每一段又有相应的独立性,描绘了“冯媛挡熊”“班婕辞辇”、“世事盛衰”等故事。在“修容饰性”段中,两位贵族女性对镜梳妆,左边一女正襟端坐,神情肃穆,其后侍女俯立,执栉而疏。右边一女则随地而坐,娇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美术 鉴赏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