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基本知识.ppt.ppt
《雷电的基本知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电的基本知识.ppt.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研究的基本问题 大气中的雷电是如何产生的?雷电现象有那些表现形式?雷电流的特征是什么?它是怎样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的?,雷电的基本知识,1.1 概述,1.1.1 中国古代对雷电的认识 1、东汉哲学家王充(2797年)2、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3、明代科学家方以智(16111671),对雷电现象作了忠实客观记述,反对以鬼神来说明雷电及其灾害。在这一千多年历史中,对雷电的认识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早于欧美逾千年以上,而研究并明了其本质却又晚于欧美百余年。这一现象在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中国本是文明古国,而近百年来累遭列强侵略,科学技术落后甚多,思索其原因是非常必要的。,王充在论衡中对雷
2、电就作过如下描述:“雷者火也。以人中雷而死,即询其身,中火则须发烧憔。中身则皮肤灼嘻,临其尸上闻火气,一验也。道术之家,以为雷烧石色赤,投于井中,石憔井寒,激声大鸣,若雷之状,二验也。人伤于寒,寒气入腹,腹中素暖,温寒分争,激气雷鸣,三验也。当雷之时,电光时见,大若火之摧,四验也。当雷之击,时或播人室屋及地草木,五验也。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效。沈括著塔梦溪笔谈描述更详:“内侍李舜举家曾为雷暴所震。其堂之西屋,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槽。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皆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
3、熔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拣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夕,此理信然。”方以智进一步概括之:“雷火所及,金石销熔而漆器不坏。”,1、16世纪 近代科学先驱英国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法国勒内.笛卡儿(15961650)意大利伽利略(15641642)1)、把科学实验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2)、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当时及后人产生重大作用。2、18世纪 英国伦敦皇家学会馆长的豪克斯比,1706年用玻璃棒摩擦起电,发现静电放电产生的闪光与闪电很相似。英国华尔1907年用琥珀摩擦起电,发现放电不仅产生闪光,而且产生
4、类似雷鸣的响应。把实验室中的电和自然界的闪电联系起来,即科学猜想。,1.1.2 欧美雷电科学建立,3、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以科学的理性思维探索了雷电的本质。将云中的闪电引到地面来作实验鉴定。是雷电科学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解决了雷的定性认识。,1751年富兰克林著作电的实验与观察,指出:“关于尖端的功能的知识,可以为人们利用来保护房屋、教堂、船等避免闪电袭击,其方法是在这些物体的最高顶上固定一支更高的镀金的磨尖铁棒,在其下端接一导线挂在建筑物外通到地下,对于船则是通到水中。”,这张图形象地表明本杰明富兰克林著名的闪电实验,他于1752年发现闪电带电。富兰克林把一个金属钥匙绑住
5、风筝线端,在雷雨天把风筝放到天上去。很幸运他没有被电击。避雷针防雷法,亦称富兰克林法。这是一种最古老、最传统的防雷方法。,4、英国科学家开尔文(18241907)设想,用气球带仪器到高空去测量不同高度的电场,开创了定量研究闪电的工作。,1.1.3 20世纪大气电学的发展,1、大气导电的研究 发现大气中存在带有正电或负电的粒子。,研究大气中带电粒子的来源、分布和运动规律,成为雷电科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研究得出,(1)地层存在放射性元素(2)宇宙射线(3)太阳的紫外线(电离层),2、闪电的研究:(1)利用移动照相法发现,一次闪电是由多次放电组成,在多雷的南非拍得一批闪电照片(至今仍被人们作为经典的
6、实验证据),显示出闪电的结构特性。(2)提出关于闪电先导理论 3、关于雷雨云起电的机制和云中电荷分布的研究:(1)冰的光电效应(2)水滴破碎的带电(3)雪花之间碰撞起电(4)毛细管静电计测量闪电时电场的垂直变化,20世纪50年代后,这与二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雷达技术、航空、航天的发展,使大气电场测量有了很大发展,雷电科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1.2.1大气电场 1、地球:带电球体模型 大气电场,1.2 大气电平衡,(2)实际:负电荷分布不是均匀的。,(1)理想:带负电荷5.4 10 5 C,空中指向地球表面的大气电场。,1.1.4 21世纪雷电科学的展望,1、用场的理论和非线性理论研究雷电
7、。,2、进行有关雷电的各种实验。,3、改进雷电监测手段。,2、空气中的带电离子,(1)电离源 地壳中放射性物质,大气中的气态放射性物质,宇宙射线。(2)电离和复合达到动态平衡,大气总是带正电。(3)正、负电荷构成大气电场的两个极性端。,(1)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图1.2)(2)世界各地地面晴天大气场的平均结果(表1.1),3、大气电场分布情况,1、大气的等效模型 由四层物理性能不同的部分构成。电离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对流层为大气最低层,约十几公里高度以下,在电离源的作用下,产生悬浮的正、负空气离子。,1.2.2 大气中的电流,2、带电离子平均速度,系数k为离子迁移率(与离子大小,
8、大气密度有关),E为大气电场。,(4)位移电流 jd:大气电场发生变化时形成。,3、体电荷密度,与不同地区,大气高度,时间差别很大,地表面的气体电荷密度平均值大约,4、大气电流,(1)传导电流:指空气中带电正、负离子在大气电场作用下定向迁移运动。,(2)晴天大气对流电流:指对流层中气团携带 电荷一起移动。,(3)晴天大气扩散电流:大气电荷因湍流和扩散而形成。,1.2.3大气电平衡1、地球表面负电荷维持恒定值 5.4 10 5 C(1)大气电流使负电荷要减少;(2)降雨电流使负电荷要减少;(3)尖端放电使负电荷增加;(4)雷暴活动使负电荷增加。(这是地球表面负电荷维持恒定值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动态
9、平衡,维持恒定值。,一般表达式,一般情况下,贴近地面的传导电流、对流电流、扩散电流的数量级相近,其电流密度数量级约为,地球表面晴天的传导电流密度约为,根据地球表面积,则传导电流约为1500A。,晴天大气电流是大气电的消耗者,闪电电流是大气电的制造者。,1.3 雷(雨)云,1.3.1 雷(雨)云的形成,1、常见云的分类:卷云、卷层云、卷积云、高层云、高积云、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共9种(见教材表1.2)。,2、雷(雨)云:指产生闪电的云,即积雨云。,3、积雨云的形成(见教材图1.4),形成雷(雨)云的三个条件:,(3)大气对流。,(2)太阳照射,水蒸气上升凝结成小水滴;,(1)空气中必须含
10、有充分的水蒸气;,积云阶段,秃积雨云阶段,鬃积雨云阶段,(a)积云阶段:由一个或多个云塔表征,(c)消散阶段:由下沉气流和不断削弱的对流性降雨表征,(b)成熟阶段:由同时存在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以及降雨共同表征,4、气团雷暴,由若干个云胞(雷暴单位)组成,整个雷暴生命期可长达几小时。,雷暴单位就是有明显边界的大云团,且生命期约一小时(积云阶段小于15分钟,成熟阶段小于30分钟,消散阶段约30分钟)。,5、锋面雷暴,锋:指冷气团和热(暖)气团的过渡区域。,暖锋雷暴:指由暖气团冲击冷气团形成。,冷锋雷暴:指由冷气团冲击暖气团形成。,6、地形雷暴,暖空气经过山坡或山地的迎面风被迫抬升而造成的雷暴。,
11、1.3.2 雷(雨)云的电结构,1、雷(雨)云的分成三个电荷集中区(公认的典型电结构模型)。,由于负电荷中心离地面近,正负电荷中心离地面远,地面观测云多数带负电。,2、雷(雨)云中电荷分布结构受地理位置影响,(1)电荷分布状况不相同;,(2)集中区高度不相同;,(3)温度分布不相同;,(4)云体尺寸大小不相同。,3、对流云中大气电学量的常见值(见教材表1.3),(见教材图1.6),1.3.2 雷(雨)云的起电机制,1、感应起电学说:,水滴(也可能是冰晶、雹粒)在垂直大气电场中感应电荷,下端为正、上端为负,与大气中上升的负离子的电荷中和,使水滴带负电,形成雷(雨)云起电后的电荷分布。,2、温差起
12、电学说:,冰块中同时存在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由于冰块两端温度不同,会产生发生离子扩散现象。氢离子质量轻,扩散快,冷端呈现带正电。在对流气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形成雷(雨)云起电后的电荷分布。,由于大气电场的感应极化,大水滴下降时,受到气流作用发生破碎形成许多小水滴和几个较大水滴。小水滴带负电,较大水滴带正电。由于云中的电荷增多,大气电场又增大,如此循环,形成雷(雨)云起电后的电荷分布。,3、破碎起电学说:,云中冷水滴与雹粒接触时,过冷水滴有了凝结核,发生相变,迅速变成冰。释放的潜热又使冰的外壳破裂成冰屑,冰屑带正电随气流上升,较大的水滴带负电留在原地或约下降,形成雷(雨)云起电后的
13、电荷分布。,雷(雨)云中部温度在 0-10 0 C,是过冷水滴最多的区域,所以中部负电荷较多。,1.4 闪电,1.4.1闪电及分类,1、闪电:指雷(雨)云中不同部分之间聚集的电荷形成的电场(可达几百万伏/米),把云内或云外的大气层击穿,产生的强火花放电。,4、冻结起电学说:,(3)云地闪电: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的击穿放电。,2、按闪电方式分类,(1)云内闪电:带电云层内部击穿放电。,(2)云际闪电: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之间的击穿放电。,3、按闪电形状分类,(1)线状闪电:常发生在云地之间。,(2)带状闪电:线状闪电的特殊情形。,(3)片状闪电:发生在云际之间的线状闪电的特
14、殊情形。,(4)联珠闪电:强线状闪电中偶尔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5)球状闪电:具有强烈的电磁效应和穿透金属能力,形如火球,也称球闪或滚地雷。,线状闪电,云内闪电,联珠状闪电,球状闪电,1.4.2 云地闪(简称地闪)的结构,1、地闪应具备的特殊条件,(1)大地作为导体,感应的正电荷可以自由流动。,(2)积雨云中带电粒子之间仍是绝缘的空气。,(3)足够大的电场使绝缘的空气击穿,形成导电通道。,(2)扩展的结果使积雨云下端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增大,致使云下端某些特殊地点的空气先击穿,形成向下发展的流光,即形成一段(级)导电通道,在导电通道前端会累集大量负电荷。,2、地闪的全过程,(1)积雨云中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雷电 基本知识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