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建设基本知识.ppt
《管道建设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建设基本知识.ppt(2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道建设基本知识,P2,主要内容,二、管道建设的程序,五、土力学、水工保护、爆破,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四、制管、防腐,三、管线钢,六、管道干线施工,七、穿跨越,P3,主要内容,九、管道投产,八、站场施工,十一、国外管道施工,十、储罐基础与球罐施工,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P5,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1995年至今建设的主要输油管道,P6,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1995年至今建设的主要输气管道,P7,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大口径 从457mm、610mm、660mm、711mm、到西气东输和陕京二线的1016mm。,P8,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
2、展趋势,高压力 从4.0MPa,6.3MPa,7.0MPa到10MPa。高强度管线材质 从X52、X60、X65到西气东输的X70及冀宁联络线的局部X80管材试用。,P9,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网络化 管线经历了点到点,点到线,点到面的发展过程,正在朝着全国输气管道大连网的方向发展。趋于完善的配套储气库设施 已相继建成大港储气库群,正在建设金坛、华北、刘庄储气库和多个沿海LNG接受站,天然气管网的配套调峰储气设施日趋完善。,P10,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GIS技术在管道中的应用 国内虽已在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等管线上应用了该项技术,但还有待进一步全面开发应用。,P11,一、
3、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果子沟难点段,P12,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果子沟难点段,P13,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果子沟难点段,P14,一、目前我国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二、管道建设的程序,P16,二、管道建设的程序,一项工程从开始到结束,往往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项目决策审批阶段;项目组织、计划与设计阶段;项目施工建设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及投产阶段。,P17,二、管道建设的程序,项目决策审批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核准、融资等;项目组织、计划与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招投标及承包商的选定、项目合同签订、项目总体计划的制定、项目征地及建设条件的准备等;项目
4、施工建设阶段的大部分工作由施工总承包商组织实施,业主委托监理进行全过程工期、质量、投资三大控制;项目竣工验收及投产阶段包括项目竣工验收及组织投产、组织新的销售网络等。,P18,二、管道建设的程序,(一)预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是对本工程从上游资源、市场、管道线路、管道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开展的初步选择研究。(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依据正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资源储量报告、气田开发方案和测算的开发成本、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包括草签的供气意向协议和照付不议合同等)、管道环境影响和劳动安全卫生评价报告书、管道沿线主干断裂活动性和地震烈度及灾害性工程地质等专题研究报告,对管道投资项目的地位、作用、技术
5、、经济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和主要方面进行方案比选并推荐最佳方案。为编制和报批项目设计任务书提供重要依据。,P19,二、管道建设的程序,工程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总论:编制依据、研究目的和范围、编制原则、遵循的标准规范、总体技术水平、研究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2、气源:气源概况、天然气性质;3、市场: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及预测、天然气分配及流向;4、管道线路:线路走向方案、线路走向推荐方案、管道穿跨越、管道防腐线路用管等;5、输气、输油工艺:包括工艺参数选择、工艺计算、方案优化、站场设置、主要设备选型等;6、配套设施:包括自动控制、供电、通讯系统以及其他给排水、消防等公用设施;,P20,二、
6、管道建设的程序,7、节能:综合能耗分析、节能措施等8、环保与劳动安全卫生: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职业危害分析等;9、运营的组织机构和定员;10、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项目财务国民经济评价;13、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P21,二、管道建设的程序,在我国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还包括如下专项评价,才可以得到审批通过。1、环境影响评价2、安全、劳动、卫生评价3、地震灾害评价4、水土保持评价5、矿产压覆评价6、文物评价7、林业评价,P22,二、管道建设的程序,(三)初步设计(基本设计)初步设计是在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审批通过之后进行,本工程初步设计有如下内容:1
7、、设计的指导思想;2、设计的依据;3、线路走向及沿线地形、地质概况;4、管道工艺方案(流程、管径、压力、温度、埋深等)的选择和依据,并说明推荐方案;5、水力和热力计算结果;6、站址的确定,流程和平面布置,增压设备、原动机等设备的选型;,P23,二、管道建设的程序,7、管道敷设原则,特殊地段处理和大中型穿(跨)越方案;8、管材选择,管道的强度计算结果,热应力补偿措施;9、管道的保温、防腐绝缘和阴极保护;10、站内自动化和全线遥控、遥测方案;11、水、电、道路、通讯、建筑、暖通、机修等有关辅助设施及生活福利设施;12、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新技术、新工艺的成果和经济对比;13、管线日后运营的组织机构和人
8、员编制;,P24,二、管道建设的程序,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每公里管道的投资(万元公里),每公里管道的钢材消耗量(吨公里),输送成本元(立方米公里));15、占地面积,改土造田支援农业的措施;16、人员健康、项目安全、环境保护(HSE)的具体方案及措施;17、工程概算;18、材料、设备汇总表;19、相应的图纸:线路走向平面图、站场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通讯系统图、各穿(跨)越工程和其它附属工程(如阴极保护、水电、机修、生活设施等)的方案图等。,P25,(四)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批准后即可进行施工图设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1、组织施工图阶段的勘察工作,修改或补充原初步设计。2、按批准和修
9、改后的初步设计进行线路设计和站场设计。线路设计主要包括确定各区段管子的壁厚、防腐绝缘层和保温层的结构与厚度、线路变坡与转角结构、管沟挖深、各穿(跨)越工程的结构、线路阀室等。站场设计包括站址和工艺流程的最后确定、平立面布置、各单体的安装设计与计算。,二、管道建设的程序,P26,二、管道建设的程序,3、施工图是具体施工建设的依据,必须详尽至全部工程项目的每一个需要建筑安装的部分。站场施工图要包括总平面图、竖向布置图、站内工艺管网安装图、压缩机房和阀室的平面及立面安装图及站内各配套工程设施的施工图。线路施工图主要包括管道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各穿(跨)越工程的平、立面图和安装详图、线路阀室安装图、
10、阴极保护及其它附设工程的施工图。4、管道线路平面图应标明线路走向,沿线各测量桩、变坡桩、转角桩的桩号、坐标、里程、转角角度,穿(跨)越工程位置和图号,线路阀室、工艺站场位置和图号,阴极保护检查桩的桩号、位置和处理设施的图号。,P27,二、管道建设的程序,5、线路施工纵断面图是在测量提供的线路纵断面图上绘制的。图上除绘上管沟沟底高程线外,还应补充标出管沟挖深、沟底标高、管堤堤顶标高、各段的管材规格(材质、管径、壁厚)、防腐绝缘等级和保温结构、各穿(跨)越工程位置和图号等。在平面示意图上还应标明管道中心线、转角桩号及角度、弹性敷设段的长度等。6、各穿(跨)越工程的施工图主要是平面图、纵断面图、结构
11、和安装详图。7、材料、设备明细表。,P28,(五)管道选线1、基本选线原则(1)路由走向根据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沿线进气、供气点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条件经多方案比选后确定;(2)线路应尽量顺直、平缓,以缩短线路长度,并尽量减少与天然和人工障碍物交叉;(3)尽量靠近或沿现有公路敷设(按有关规范、标准规定,保持一定间距),以便于施工和管理;(4)大、中型河流穿(跨)越工程和输气站位置的选择,应符合线路总体走向。线路局部走向可根据大、中型河流穿(跨)越工程和输气站的位置进行调整;。,二、管道建设的程序,P29,二、管道建设的程序,(5)宜避开多年生经济作物区域和重要的农田基础建设设施;(
12、6)线路应尽量避开重要的军事设施、易燃易爆仓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7)考虑管道服役年限内,管道拟通过地区的可能发展变化,合理确定线位与地区等级。(8)线路应尽可能避开城镇规划区、飞机场、铁路车站、海(河)港码头、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在上述区域内通过时,必须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9)除管道专用的隧道、桥梁外,管线严禁通过铁路或公路的隧道、桥梁、铁路编组站、大型客运站和变电所。,P30,二、管道建设的程序,(10)应尽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沉陷等不良工程地质区、矿产资源区、严重危及管道安全的高烈度及地震频发地震区和大型活动断裂带。当受条件限制必须通过
13、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选择合适位置,缩小通过距离。(11)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注意有利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恢复,保护沿线人文景观,使线路工程与自然环境、城市生态相协调。,P31,二、管道建设的程序,2、不同地区选线原则(1)平原地区选线-注意管线与地上、地下各类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和交叉;-注意城镇规划、道路规划、水利规划;-注意地下采矿区的范围、矿藏顶埋深;-尽可能避开人口密集区;-城镇管线应与规划部门接洽,尽量沿城市公共管网走廊带。,P32,二、管道建设的程序,(2)水网区选线-河流水网地区管线选线,宜先在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上选出线路宏观走向方案,并结合遥感影
14、像图适当调整。-河流水网区选线应尽量减少与水道的交叉次数。需针对现场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合理的线路。-河流水网区房屋多沿河岸修建,在不可避免拆迁的情况下,河流穿越点的选择应 尽量选择孤立平房的地方通过,尽量减少拆迁量。,P33,二、管道建设的程序,-大中型河流穿(跨)越点应选在顺直河段;在弯道附近两岸地质均属稳定性地质(如:岩石)、或两岸均筑有堤坝、岸坡稳定的情况下,穿(跨)越点可选在弯道上游的较窄处。若有江心岛,中小河流宜避开,大型河流可利用稳定的江心岛。-河流水网区线路应尽量避开鱼塘区。当鱼塘区的连片长度较长但不大于1.5km时,可考虑采用定向钻穿越方案,同时注意穿越两端是否有
15、定向钻穿越的施工场地。-穿越鱼(水)塘时,管道中线应视实地情况而定,一般穿越连片鱼(水)塘时,管道中线宜在鱼(水)塘中间通过,穿越单独大鱼(水)塘时管道中线宜靠近塘边,以减少围堰排水量工程量。,P34,二、管道建设的程序,(3)山区选线-山区选线应先在最新遥感图上选线。-管线通过山区时,应尽量选择在通过山区短、坡度平缓、山型完整的地段。-若山脊线与管线走向一致且山脊宽、顺直、施工方便时,应考虑走山脊。-山区管线尽量选择可通行的山谷或河谷地段。若河谷宽且平坦,则管线可考虑 在河床最上一级阶地敷设;若谷地地形狭窄,构筑物拥挤,则应另辟路线。-线路需越岭时,应尽量选择垭口通过。-线路需通过纵坡时,应
16、选择纵向坡度较缓(不宜超过45)且坡长短的线路。若坡度陡、高差大、基岩完整、需通过的山体长度和进出山体方便修建隧道,则可考虑隧道通过。,P35,二、管道建设的程序,-线路尽可能不要沿山地等高线平行敷设,若必须通过时,应选择纵向坡度较缓(不宜超过35)、削山开挖后岩性稳定的地方通过。-管道应尽量避免通过滑坡、泥石流、陡坡、陡坎等易造成管道失稳地带;-无法避开的滑坡,管线应从滑动斜坡的上部距滑坡体边界线一定距离绕过去,否则应从滑动面下方通过或架空通过;-横过泥石流的管线应选择在泥石流动态区以外通过;,P36,二、管道建设的程序,(4)黄土地区选线-管线应首选在完整顺直的黄土梁上通过;-明确线路是否
17、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可查阅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的附图或相关资料;-现场踏勘判断场地的稳定性和湿陷性黄土的分布范围、厚度以及地面漏斗情况。-线路尽量选择黄土湿陷性小的地方通过;-尽量避开沟、河、谷等行洪地段;-穿越冲沟时,应选择在岸坡稳定的位置通过,如选择冲沟尾部(非冲沟的源头)通过。若必须在发育型冲沟头通过,设计上应采取措施,限制其发育;-线路平行河流、沟谷敷设时,应选择从设计洪水位以上的稳定阶地通过,并应注意阶地地质情况。,P37,二、管道建设的程序,-线路尽量选择排水通畅、有利于进行场地排水的地形条件;-线路尽量避开湿陷性黄土地区不良的地质现象(如滑坡、冲沟等)发育的地段。若必须在横坡
18、敷设时,应注意线路上侧土体的稳定性,边坡本体的稳定性、漏斗、裂缝以及由于施工可能引起的地质条件恶化现象。-不应在新建水库下游较近处敷设大型重要管道。若在水库上游通过,应考虑水库的回水和最高洪水位对管线的影响。-在线路通过高陡坡时,应考虑施工扫线对地貌的改变及由此对设计的影响。应尽量不改变原来的天然地形,若必须改变,则应在施工后进行恢复,尽量避开填方区。-通过黄土地段应注意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等可能增加的工程措施。,P38,二、管道建设的程序,(5)地震、活动断裂带选线-从收集的遥感图、区域地质图、地貌图和区域历史地震灾害等资料上,分析判断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区域。-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
19、地基失稳的松软土场地,如饱和砂土、人工填土、下沉土层区、采矿巷道区等,选择坚硬的场地,如基岩、坚实的碎土、硬粘土等;-尽量避开地质构造上的断层带及活跃的地震构造断面以及地震烈度超过8级的地区;,P39,二、管道建设的程序,-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场地,避开陡坡峡谷、孤立的山丘等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场地;-根据管道沿线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合理选择管道通过断层的方向,使管线在断层活动时处于受拉状态,避免管线受压。-根据管道沿线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选择活动断层位移和断裂带宽度最小的地方穿越断裂带。若管道与断裂带平行,管道一般应距断裂破碎带200m外敷设。,P40,二、管道建设的程序,(6)沙漠地区选
20、线-尽量沿固定沙丘通过;-半固定沙丘线路尽量选在丘坡较缓处和丘间洼地通过;-通过移动性沙丘时,线路走向若与沙垄交叉,应垂直于沙垄在较低的垄顶直线穿过,若与沙垄走向一致,应在垄间洼地通过。-尽可能沿沙丘移动速度较小及沙丘起伏较小的地段通过;-尽可能沿沙漠中古河道“走廊式”地带的背风侧地段;-尽量沿沙漠中山前平原潜水带边缘而行。,P41,二、管道建设的程序,(7)沼泽地带选线-管线应直线通过沼泽区;-应选择松软湿土层薄和泥炭土层薄的地区通过;,P42,二、管道建设的程序,(8)冻土地带选线-线路尽可能避开地下冰区、冰锥区、膨胀区、热溶洞区、有饱和冰区的山坡、带 有粘质土及水分含量过高的坟状土的山坡
21、。应从下游一侧绕过膨胀的的凸包区;-应在植被良好的地区通过;-丘陵地段,线路宜高不宜低,最好从缓坡的上部通过;-河谷地段,线路宜选择在阳面较高阶地上;如果横穿河谷,则应垂直通过。-不良地质地段应从厚层地下冰分布的上方边缘或从热融滑塌体的下方以管堤方式通过;-冰丘、冰椎地段,线路宜在其下方通过,有困难时,采用架空跨越方式通过。-对永冻土地区,应考虑环保要求,避开植被良好的地区。线路选择应考虑管线的敷设方式。,P43,二、管道建设的程序,(六)招标、投标 社会公开招标与有限邀请招标,中石油行业的特点。EPC总承包与不EPC总承包的不同点,如何进行如下两个阶段的工作。,三、管线钢,P45,三、管线钢
22、,(一)管线钢概论1、油气输送对管线钢、钢管的要求 目前全世界干线管道总长已达250104km以上,并以每年大约11.2%的增速增长。管道的输量与管道直径的2.66次方成正比,与输送压力的1.7次方成正比。为了提高管道输送效率,降低管道建设和输送成本,管道向大口径、高压力输送方向发展。,P46,三、管线钢,图 输送压力随年代变化,P47,三、管线钢,图 管线钢钢级随年代变化,P48,三、管线钢,2、管线钢、钢管发展历程与标准 世界管线和管线用钢、钢管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过程,公元前600年我们的祖先开始用竹筒输送天然气,1806年英国伦敦建成了第一条铅制管道,1843年铸铁管开始用于天然气管道,
23、1925年美国建成了第一条焊接钢管管道,从此管线钢、钢管迅速发展。1967年第一条X65钢级伊朗到阿塞拜疆管道建成,1970年北美X70钢级用于天然气管道,1994年德国天然气管道上使用X80钢,2002年TCPL在加拿大建成一条管径1219mm、壁厚14.3mm,X100钢级1km试验段管道,同年X100(Grade 690)列入加拿大国家标准(CSZ24512002)。,P49,三、管线钢,我国目前管线管国家标准GB/T9711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是等效采用ISO3183制定的,在总标题下,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A级钢管;第二部分:B级钢管;第三部分:C级钢管。A级钢管是
24、与API SPEC 5L(PSLI)的规定相当的基本质量要求的钢管。B级钢管规定了除基本质量要求之外的附加要求(如韧性、无损检测)的钢管。C级钢管则为特殊要求的钢管,如酸性条件、海洋条件和低温条件等对钢管质量和试验有严格要求的钢管。,P50,三、管线钢,3、管线钢 API SPEC 5L规范包括的钢级为A25、A、B、X42、X46、X52、X56、X60、X65、X70和X80标准钢级,钢级以规定拉伸屈服强度最小值表示。管线钢钢种根据性能要求大致经历了碳素钢、C-Mn高强钢、热轧或正火处理高强度合金钢、控轧微合金高强钢、控轧低碳微合金高强钢、控轧加速冷却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的发展阶段。对应于钢级
25、大致可以分为X42、X46、X52为C-Mn控轧钢,X56、X60为C-Mn-微合金(Nb、V、Ti)控轧,X65、X70为低碳高Mn添加Mo、Nb、V等微合金控轧钢,X80及以上钢级为低碳微合金控轧、加速冷却、在线热处理控轧钢。,P51,三、管线钢,(二)管线钢管材质的要求 1、拉伸性能 衡量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屈强比、伸长率等。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伸长率 屈强比 目前试件取样(最小壁厚5.3mm)包辛格效应,P52,三、管线钢,抗拉强度 钢的抗拉强度是指钢材在拉伸试验中,试样在拉断前的最大应力,用b(Rm)表示,单位为MPa。在标准中规定了不同钢级管线钢抗拉强度的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道 建设 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