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讲解.ppt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讲解.ppt(1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2,一、我国事业单位的构成和特点,(一)事业单位的构成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 2004年6月27日)第二条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8个行业,3,(1)教育(2)科研(3)文化(4)卫生(5)体育(6)新闻出版(7)广播电视(8)社会福利(9)救助减灾(10)统计调查(11)技术推广与实验(12)公用设施管理(13)物资仓储(14)监测(15)勘探与勘察,(16)测绘(17)检验检测与鉴定(18)法律服务(19)资源管理事
2、务(20)质量技术监督事务(21)经济监督事务(22)知识产权事务(23)公证与认证(24)信息与咨询(25)人才交流(26)就业服务(27)机关后勤服务(28)其他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5,6,(二)事业单位的特点 1.国有性 2.公益性: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3.专业性:要求高,专业技术人员,4.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财政拨款、非财政性资金收入,1993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按其经费来源将事业单位分成了自收自支、差额补助、全额拨款三类;2003-2007我国文化事业单位被做成试点改革对象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2007年至今,我国着手于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性质、公益性质、经营性质三类进行改革
3、和管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发展沿革,9,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第一层 会计法 预算法第二层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 第72号)第三层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会201222号)和 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等10个行业,准则与制度的区别,1.指导思想不同:根本性区别以英美为代表,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以法国为代表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
4、,2.侧重点不同会计准则主要侧重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比较抽象简略;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其内容比较直观、具体。,3.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比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会计制度规定得比较详尽,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如果新业务涉及所有行业,则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都要修订,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得多。,4.职业判断的需求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比较抽象、简要,需要会计人员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正确选择,需要较多的
5、专业判断;会计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强,不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会计原理进行判断选择,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 谢旭人 2012年12月6日,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的背景、必要性和原则,(一)修订的背景(二)修订的必要性 1.促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标准的内在一致性。2.促进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3.为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出现的、会计制度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4.符合国际惯例,并为我国未来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
6、奠定基础。,18,(三)修订的原则1.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2.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3.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4.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19,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的重大变化,(一)扩大了准则的统驭范围 第三条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原准则仅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准则将统驭范围扩大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二)首次确立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 会计目标的两大观点 1.受托责任观 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2.决策有用观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
7、用的信息,21,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22,(三)重新界定了会计基础 原准则第十六条 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第九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
8、规定。,23,(四)首次建立了“费用”要素 考虑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些采用权责发生制,有些采用收付实现制,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非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为增强准则统驭性,新准则将旧准则中的“支出”要素修改为“支出或费用”要素。第十条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24,(五)首次提出了六个质量要求 新准则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对原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原则要求进行重新表述和排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全面性”要求,强调“将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25,1.可靠性 第
9、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26,2.全面性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27,3.及时性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28,4.可比性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
10、务状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29,5.相关性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0,6.可理解性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31,此外,考虑到事业单位并无自行根据业务事项的重要性而调整会计报表格式的权限,从而取消了旧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原准则第二十条 对于重要的
11、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32,(六)新增了“在建工程”资产类别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这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要求,为各会计制度将基建项目并入会计“大账”提供了依据。,33,(七)统一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一般原则 适应统驭范围扩大的新定位,也考虑各会计制度的具体情况,新准则不再对各会计要素所包括的具体项目的确认计量原则(交由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规定,而是统一规定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34,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
12、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35,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36,(八)首次引入了折旧和摊销要求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
13、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真实反映资产的消耗水平提出了统一要求,有利于为加强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行公共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提供信息支持。,37,(九)调整了净资产项目的构成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细化财政基金与非财政基金的核算。),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39,财政补
14、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40,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41,新准则适应统驭范围扩大的新定位,对各会计制度净资产构成中的共性项目作了规定,其中:1、适应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项目,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
15、;2、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相协调,将原“固定基金”修改为“非流动资产基金”。,42,(十)首次引入了财务报告概念 借鉴企业会计改革和国际惯例,新准则引入了“财务报告”概念,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并完善和统一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构成及列报格式。,43,1.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上,为了增强报表结构的合理性,明确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大要素构成,不再包括收入和支出。,44,2.首次引入了流动性分类标准,对资产和负债按照流动性
16、进行分类(第十九条和二十五条)为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开展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财务风险等的分析和评价,新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统一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相应地,旧准则中的“对外投资”也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45,3.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这一变化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更为完整,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46,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总则1.适应范围 第二条 2.内容及定位 第三条 3.财务报告目标 第四条4.会计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 第五条(2)
17、持续经营 第六条,47,(3)会计分期 第七条(4)货币计量 第八条5.会计基础 第九条6.会计要素 第十条7.记账方法 第十一条,48,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 第十二条2.全面性 第十三条3.及时性 第十四条4.可比性 第十五条5.相关性 第十六条6.可理解性 第十七条,49,第三章 资产 1.资产定义 第十八条 2.资产分类 第十九条 3.流动资产 第二十条 4.非流动资产 第二十一条 5.资产计量 第二十二条 6.折旧和摊销 第二十三条,50,第四章 负债1.负债定义 第二十四条2.负债分类 第二十五条3.流动负债 第二十六条4.非流动负债 第二十七条5.负债计量 第二十八条
18、,51,第五章 净资产1.净资产定义 第二十九条2.净资产的构成 第三十条3.列报 第三十一条,52,第六章 收入1.收入定义 第三十二条2.收入的内容 第三十三条3.确认和计量 第三十四条,53,第七章 支出或者费用1.支出或者费用定义 第三十五条2.支出或者费用的内容 第三十六条3.归集和配比 第三十七条4.确认和计量 第三十八条,54,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1.财务报告定义 第三十九条2.财务报告构成 第四十条3.财务报表 第四十一条4.资产负债表 第四十二条5.收入支出(费用)表 第四十三条6.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第四十四条7.附注 第四十五条8.其他要求 第四十六条,55,第九章 附则
19、1.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 第四十七条2.参公的事业单位 第四十八条3.执行时间 第四十九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 革 篇,内 容 概 览,一、修订背景二、修订原则三、修订过程四、难点问题五、新旧主要变化,一、修订背景,原制度的缺陷和滞后性 1998年1月1日起施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4.1财政部令第68号)公共部门会计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需要(中发2011【5】文)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以促进公共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委核心,总体设计,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2000年始,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
20、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的深入,涉及多许多会计科目及核算方法的调整,为了实现会计标准与相关财政改革的有机衔接,确保相关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原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完整 如:基建游离“大账”不真实 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清晰 如:财政投入资金不协调 如:预算、核算、决算不合理 如:会计报表结构行为不规范 如:假发票、小金库 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用性,财务规则在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修订会计制度,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落
21、实新的财务管理要求。,二、修订原则,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考虑多方会计信息需求与财政改革政策相协调与财务规则修订相协调服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制定所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依据在整个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起统驭地位修订会计制度遵循了会计准则的规定。,与财务规则相协调,财务规则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针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对相应的内容作了修订。,修订会计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定位与修订财务规则相一致,即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核算基本会计
22、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适应财政改革、着力解决会计实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会计核算基础定位、收入支出科目分类、资产负债确认计量等方面与财务规则保持了基本一致。,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性制度之一要求事业单位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分别核算和反映其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要求各项收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在财务报表组成中专门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由此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精细、科学,将为财政预算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着力解决
23、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针对不计提折旧、基建游离大账、捐赠划拨资产不入账、财政投入资金核算不清晰、一些重要业务核算无规范、会计科目体系滞后、会计报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都在会计制度中引入了相关改革举措和改进办法,从而将大大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三、修订过程,充分准备:2007-2011借鉴国际经验并充分考虑我国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起草了会计制度修订初稿加快推进:2012年全年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多次征求财政部部内相关司局意见、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事业单位开展实务模拟测试以及多轮修改完善2012.12.19 财会201222号,四、
24、难点问题,1、协调财务、预算双目标从财务角度:权责发生制从预算角度:收付实现制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虚提折旧,不列支出,冲“非流动资产基金”3、基建并账单建账的同时,定期并入会计“大账”,五、新旧主要变化,全面修订:篇幅、结构、内容1、协调增加财政改革会计核算内容2、创新引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3、明确规定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4、着力加强财政投入资金会计核算5、规范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6、突出强化资产计价和入账管理7、全面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及其说明8、改进优化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内 容 篇,内 容 概 览,一、制度的结构体例二、总说明有关的几个问题三、资产四、负债五、收入六、支
25、出七、净资产八、财务报表,一、制度的结构体例,第一部分 总说明(共10条)第二部分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列示5大类共48个科目)第三部分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 会计报表格式第五部分 财务报表编制说明,二、总说明有关的几个问题,适用范围(2个除外+1个另行规定)核算基础(一般收付实现制,但部分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五大要素)基建投资会计核算原则(原基建做法不变,但要定期并入“大账”)对折旧/摊销规定的适用问题(鼓励提取折旧)会计科目运用(一级科目不能随便变动共48个科目),适用范围(2个除外+1个另行规定),一、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新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业单位 会计准则 制度 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