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技术.ppt
《疟疾防治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防治技术.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疟疾防治技术郎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5月10日,内容提要,本次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七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疟疾临床诊断 三、疟疾防治 四、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 五、疟疾病例审核与个案调查 六、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 七、加强疟疾常规防治工作,一.病原及发病机制,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性疟原虫),形态特点,疟原虫生活史复杂,发育阶段多;在外周血中能见到的红细胞内寄生的阶段为诊断阶段;注意掌握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核、细胞质、疟色素)和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环状体:环状细胞质上有核一个,呈红色,被寄生的红 细胞无变化。滋养体:细胞质
2、不均匀有伪足和空泡,形态不规则,有 疟色素,核一个,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色淡,有薛氏点 裂殖体:细胞核2-24个,排列不规则,成熟裂殖体中细 胞质裂开,包绕细胞核,疟色素成堆,被寄生的红细胞 变化同滋养体。配子体:圆形,充满胀大的红细胞,细胞质均匀规则,疟色素分散,雄配子体细胞质略带红色,核疏松,位 于虫体中央,雌配子体细胞质蓝色,核致密位于虫体侧,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化同滋养体。,间日疟原虫的特点,环状体:(特点:体积最小)环纤细,多环(一个红细胞内有2个环状体)、多核(一个环状体上有2个细胞核)和边缘型(环状体沿红细胞边缘分布)。配子体:雄配子体呈腊肠型,细胞质略红,核疏松,位于虫体中央,疟色素
3、分布在核周;雌配子体呈新月型,细胞质蓝色,核致密,核位置及疟色素分布特点同雄配子体。,恶性疟原虫的特点,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及开始有性繁殖 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 在人体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 配子体形成,生活史,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进行红细胞外裂体增殖,产生许多裂殖子(不同疟原虫成熟裂殖子数 目不同)。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称为红细胞外期。间日疟原虫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进 入肝细胞的发育时间差异明显。,红细胞外期,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进行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即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疟原虫红内期裂殖时间:Pv(间日疟)、Pf(恶性疟)、Pm(三日疟)、分别
4、 为48h、36-48h和72h。配子体形成: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行裂体增殖,发育为雌、雄配子体。,红细胞内期,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配子生殖: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 受精合子动合子卵囊。孢子生殖:卵囊形成后即开始孢子生殖,形成大量子孢子。,在蚊体内的发育,疟原虫寄生部位:肝细胞和红细胞休眠体:仅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有感染阶段:雌性按蚊唾腺中的子孢子传播途径: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致病阶段:红细胞内裂体增殖,贫血:贫血是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 脾肿大:是疟疾患者的主要体征之一 凶险型疟疾:主要发生在恶性疟原虫患者疟性肾病:为型变态反应所致,以三日疟患者长期未愈者最多
5、见。,周期性发作为疟疾典型症状之一,发作周期因虫种而异,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时间分别为48h、72h和36-48h,故分别为隔天、三日和36-48h发作一次。,复发与再燃,复发:由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发作。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无复发。再燃: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疟疾停止发作后,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大量增殖,再次引起发作。感染人的四种疟原虫均有再燃。,带虫免疫,疟原虫感染后,人体可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特异性抗体可抑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使虫数明显减
6、少,临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就消失。,二疟疾临床诊断,临床遇有下列情况者,可疑为疟疾,生活在疫区或去过疫区,有感染疟疾的机会,现有疑似疟疾的症状者;间歇性发热,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定时出现一次;贫血,红细胞内见粗细不一的嗜碱性点彩,白细胞数接近正常或偏低,单核细胞比率增高,白细胞内查见疟色素颗粒;,发病数天后触及脾脏,有时在脾肿前即有脾触痛,偶伴胆囊区触痛;投以抗疟药后,症状很快消失。,临床诊断要点:,多数病例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然后很快下降,有不同程度出汗。隔24小时测量体温1次,分析体温曲线,可发现夜间的体温降至
7、正常或在常温以下;发作有定时性,发热期与无热期交迭出现,有规律性;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开始发作者较少;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轻,有“自愈”的趋势;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其程度与发作次数相符;脾脏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见肝肿大。,热型,是疟疾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疟疾的热型却往往又是相当复杂的。毫无免疫力的婴幼儿和既往无疟史的健康成人,感染间日疟后初发时的热型往往很不规则,在不给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发作若干次以后才能转成间日热型。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初发和短潜伏期间日疟复发,经常一开始就出现定时发
8、作的间日热型。,实验室检测,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略)1、检出疟原虫是明确诊断的最直接证据2、厚、薄血涂片的优缺点: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易辩认。但虫数少,容易漏诊;厚血膜疟原虫较集中,易于检查,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鉴别困难。,三疟疾防治,(一)流行病学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要点,1疟疾流行的三环节(1)传染源:末梢血中有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中华、嗜人、微小和大劣按蚊)通过输血感染(3)易感人群:均易感,流行区儿童和低疟区、非疟区 无免疫力的人群尤为易感。,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雨量及地形等因素对疟疾传播都有一定
9、的影响。温度主要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和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雨量影响蚊虫孳生环境。温度低于150C,疟疾不能传播,称为休止期。(2)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人群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及医疗防疫机构等因素均可影响疟疾的传播与流行。,1、目标 消除疟疾是疟疾防治的最终目标(2013年)2、策略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3、传染源控制(1)传染源发现 发热病人血检、临床诊断、疑似病例 的假定性治疗、病例追踪随访、来自高疟区人群检测,(二)疟疾防治需要掌握的要点,(2)传染源治疗 现症病人治疗、间日疟休止期服药4、疫情管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机构和执行职务的工作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疟疾 防治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