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调研报告.ppt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调研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调研报告.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调研报告,前沿探索部李士强2010.11.29,内容提要,1、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简介2、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实现3、无线能量传输中所存在的问题4、总结和展望,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WPT),顾名思义,即以非接触的无线方式实现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不同于人们日常所看到的无线信号传输技术(无线电等),后者主要关注的是能否成功复原信号的信噪比这个参数,而前者则更着重于传输能量的功率效率参数。,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
2、为感应场;另一部分电磁场能量脱离辐射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称为辐射场。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近区场(感应场)和远区场(辐射场)。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2、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
3、3、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在近场区一般采用谐振耦合或者电磁感应的模式进行无线能量传输。,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示意图,LC谐振电路,该模式下的运动方程为:,1)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负载从接收器吸收的有用功率:系统的辐射功率:发射器吸收的功率:接收器吸收的功率:外部干扰物体e吸收的功率:系统的总功率:外部存在物体干扰时的耦合强度:,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2)感应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感应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路简图,电路的阻抗传递公式矩阵表示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1、在远区场中,所
4、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2、在远区场,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3、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在远场区中,主要有两种无线能量传输的技术:微波能量传输技术与激光能量传输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无线能量传输的特性 作为一种点对点的能量传输方式WPT具有以下特点:l、能量源和耗能点之间的能量传输系统是无质量的 2、以光速传输能量 3、能量传输方向可迅速变换 4、在真空中传递能量无损耗 5、波长较长时在大气中能量传递损耗很小 6、能量传输不受地球引力差的影响 7、工作在微波波段换能器可以很轻这些特点绝
5、大部分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最后一个在空间应用中特别重要。在太空中,唯一的主要能源的是太阳能。所有其它的能源,如燃料电池,电池组,核能,甚至可以吸收太阳能的天线阵列都必须克服重力才能传输到太空中。但是微波供能方式将主要的功率源置于地面在太空中只留有占系统质量很小部分的滤波和整流设备从而避免了这个缺点。,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理论,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电磁感应、无线电传输、谐振耦合三种无线能量传输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到的比较表格如下所示。,无线能量传输理论,虽然这些能量传输方式都可以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但是他们也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例如:电磁感应方式传输控制不好,在其范围内的金属都会产生电磁感应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 能量 传输 技术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