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h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ppt
《aah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h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DOC 或 PPT 格式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93 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 2007 年 3 月 28日国务院第 172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7 年 6 月 1日起施行。总 理 温家宝二七年四月九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则,总则一章共八条,主要规定了本条例的产法目的,适用范围、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事故报告的总体要求、事故调查处
2、理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内容和任务,有关人民政府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的职责、工会在事故调查处理中的作用以及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的举报制度等内容。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条例的产法目的和产法依据的规定。(一)本条例的立法背景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国务院 19889 年颂施行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 1991 年公布施行的企业职工作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
3、处理规定,这两部行政法规对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安全生产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已由过去以国有和集体所有为主发展为多种所有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存,特别是私营、个体非公有1,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DOC 或 PPT 格式,的生产经营单位在数量上占据多数,并且出现了公司、合伙企业、合作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多样化的组织
4、形式,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也随之多样化、复杂化,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二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形势,特别是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行业或者领域事故多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三是,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负有越来越重要的职责。,四,社会各界对于生产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和调查研究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强烈呼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作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两部行政法规已
5、经不能完全适应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有必要要在总结两个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全面、系统地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行政法规。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制定该条例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对送审稿充分研究论证和修改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草案,于 2006 年底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2007 年3 月 28 日,国务院第 172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条例草案。温家宝总理于 2007年 4 月 9 日签署第 493 号国务院令颁布了条例,自 2007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二)本条例的立法目的,1、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
6、理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必须从法律上明确相应的“操作规程”,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组织体系、工作程序、时限要求、行为规范等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明确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责任,以保证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在规范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做客观、公正、高效。因此,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是制定本条例的基本目的之一。,2、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事故责任者根据其责任性质和责任大小,相应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制度。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生产领域的一项基本法律
7、制度。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安全检查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人的行政责任追究作了明确规定,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对事故责任追究作了规定。实行事故责任追究,是安全生产工作所必需的。实践中,很多事故都是人为的责任事故,即“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对于事故责任人,只有严肃追究其责任,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促使人们增强责任心,更好地履行安全生产职责,避免,3、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近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事故的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事故总起数 627158 起,比上年下降了 12.6,死亡人数 1128
8、22 人,下降了11.2,比上年少死亡 14267 人。亿元 GDP 事故死亡率是 0.558,下降了 20.3,2,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DOC 或 PPT 格式,。另一方面,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没有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仅管如此,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偏大,相对指标仍然比较落后。比如亿元 GDP 事故死亡,率我国是 0.558,发达国家是 0.020.05,我国几乎是发达国家的十倍。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我国是
9、 6.2,发达国家是 2 左右;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我国是 2.041,波兰、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 0.5 左右,发达国家是零点零几。,二是,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频发的现状没,有得到扭转。,三是,一些地区安全检查生产善不稳定,甚至出现反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方针。安全生产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处理甚至事故责任追究都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因此,条例明确把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规定为立法目的之一。,(三)制定本
10、条例的立法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五章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作了规定。其中第七十三条明确规定: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这是制定本条例最直接的立法依据,条例的内容必须与安全生产法有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保持一致。此外,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其他法律,如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也对相关领域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作了规定,这也是条例的立法依据,条例睥规定应当与这些法律相衔接。第二条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释义】本条是关于本
11、条例适用范围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的适用范围是指其效力作用的时间、地哉和对象等。本条主要老人家了条例适用的对象范围。首先,本条例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事故”的含义比较宽泛,种类也比较多。条例作为安全生产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其适用范围限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产安全事故。这就意味着,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事件、自然灾害事故、医疗事故等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的规定。,其次,事故必须造成人身伤亡或者一定的直接经济损失。职果虽然发生了事故,但没有造成人身作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也不适用本条例的规定。这里首先体现也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对没有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
12、损失的事故也要总经验教训,查找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漏洞,尽早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酿成更大的事故。,此外,本条还明确了三类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知适用本条例,这三类事故是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到上述三类事故的技术性、专业性或都保密性都比较强,其报告特别是调查处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实践各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作法,不宜按照本条例规定,3,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DOC 或 PPT 格式,的程序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作法,不宜按照本条例
13、规定的程序办理,而且有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已经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作出了规定。,第三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14、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释义】本条是关于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的规定。(一)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事故等级划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事故报告的级别、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以及事故责任的追究。明确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区分不同的事故级别规定相应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要求,是顺利开展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前提,也是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必
15、然要求。多年来,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中虽然有相应的事故分级标准,但在行政法规层面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务院 2005 年 1 月 26 日印发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多少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上 30 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
16、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可以看出,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越多、直接经济损失越大,事故的等级也就越高。需要说明的是,条例规定的事故分级,包括伤亡人数的标准以及相关事故等级的名称,与目前实践中掌握、执行的事故分级可能不完全一致。这是条例对事故等级划分作出的新的统一规定。条例实施后,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中,有关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等各个方面应当对现有作法作相应的调整,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开展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此外,这里所说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比如,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实际上是指 1029 人
17、;3 人以上 10 人以下,实际上是指 39 人。这可能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中所称的“以上”、“以下”的含义有所不同。因此,条例专门对此作出了明确解释。,4,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DOC 或 PPT 格式,(二)可以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按照条例的规定,事故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由于生产经营活动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各个行业和领域事故的情况都有各自的特点,发生事故的情形比较复杂,差别也比较大,很难用一个标准来划分各个行业或者领
18、域事故的等级。多年来,消防、民用航空、铁路交通等领域实际上都执行了不完全相同的事故等级划分标准。比如,飞机相撞或者坠落,即使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者人员伤亡数量很少,也可能被确定为特别重大事故。因此,针对一些行业或者领域事故的实际情况,条例还授权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符合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条例施行后,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或者领域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为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提供依据。这里所说的制定“补充性规定”,应当理解为将本条例规定的标准作为最低标准。比如,造
19、成 30 人以上死亡的,必须确定为特别重大事故,但对某些行业或者领域,可以规定造成 30 人以下死亡的事故也作为特别重大事故。,第四条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释义】本条是关于事故报告的总体要求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和任务,的规定。,(一)对事故报告的总体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这是条例对事故报告提
20、出的总体要求。这一规定是根据实践中事故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事故报告是事故调查处理的前提。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事故,对于及时、有效地组织事故救援,减少事故损失,顺利开展事故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及时、准确、完整是事故报告的客观要求。实践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地方政府、部门及其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不及时报告事故,或者漏报、谎报、瞒报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采取破坏现场、销毁证据甚至转移尸体等恶劣手段。仅在 2007 年前几个月,就出现了多起谎报、瞒报事故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究其原因,有的是不负责任,造成迟
21、报、漏报;有的则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追究,故意谎报或者瞒报。无论什么原因,无论什么人,这种行为都是不允许的。针对实践中事故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条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事故报告提出了上述总体要求。,(二)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的原则,事故调查处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要搞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必须有正确的原则作指导。因,5,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 DOC 或 PPT 格式,此,条例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
22、原则。上述原则与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也是一致的。,(1)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这一原则有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必须全面、彻底查清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不得夸大事故事实或缩小事实,不得弄虚作假;二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查明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明确事故责任;三是,提出处理意见要实事求是,不得从主观出发,不能感情用事,要根据事故责任划分,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四是总结事故教训、落实事故整改措施要实事求是,总结教训要准确、全面,落实整改措施要坚决、彻底。,(2)尊重科学的原则。尊重科学,是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客观规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23、和技术性,特别是事故原因的调查,往往需要作很多技术上的分析和研究,利用很多技术手段。尊重科学,一是要有科学的态度,不主观臆想,不轻易下结论,防止个人意识主导,杜绝心理偏好,努力做到客观、公正;二是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把对事故原因的查明、事故责任的分析、认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三)事故调查处理的任务,根据条例的规定,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和事故原因,是事故调查处理的首要任务和内容,也是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基础。事故原因有可能是自然原因,即所谓“天灾”,也有可能是人为原因,即所谓“人祸
24、”,更多情况下则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造成的,即所谓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无论什么原因,都要予以查明。事故损失主要包括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这是确定事故等级的依据。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重在及时、准确,不能久查不清或者含含糊糊,似是而非。(2)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事故性质是指事故是人为事故还是自然事故,是意外事故还是责任事故。查明事故性质是认定事故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事故纯属自然事故或者意外事故,则不需要认定事故责任。如果事故是人为事故和责任事故,就应当查明哪些人员对事故负有责任,并确定其责任程度。事故责任有直接责任,也有间接责任;有主要责任,也有次要责
25、任。此外,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来说,还有一个领导责任的问题。,(3)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通过查明事故经过和事故原因,发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漏洞,从事故中总结血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整改措施,防止今后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这是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之一,也是事故调查处理的最根本目的。(4)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结合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对事故责任人分别提出不同的处理建议,使有关责任者受到合理的处理,包括给予党纪处分、行政处分的行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ah 生产 安全事故 报告 调查 处理 条例 释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