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血常规 生化及凝血检查.ppt
《解读血常规 生化及凝血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血常规 生化及凝血检查.ppt(2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CU.ED bAMBOO.w,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常规,-华西医大.急诊.,解读血常规,SCU.ED_Bamboo.w,想一想,在急诊科、甚至在医院各科,什么检查最常见,也最重要。要是来个投票,其结果一定是-血常规。认识血常规,急诊科的医生要当仁不让。,不同部位采血对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影响,以上数据表明:静脉血与末梢血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值有显著差异。而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该作者建议除了少数不易取静脉血,如婴儿、大面积烧伤、及某些需要经常采取检查的病例,如血液病、肿瘤化疗等以外,均应用静脉血做血液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7):420-421,采集血常规检查的合格血标本
2、应注意的事项,(1)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因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2)采集标本最好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3)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4)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5)采血完成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入试管时应把针头拔掉;(6)采血时体位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也有影响,直立位与卧位相比易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压积等项目测定值偏高;(7)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血。,标本抗凝剂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标本的抗凝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
3、中,EDTA盐(EDTA-Na2,EDTA-K2)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1.红细胞参数检测,3.血小板参数检测,2.白细胞参数检测,全血细胞检测,5.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3.红细胞比容测定(HCT),1.红细胞计数(RBC),2.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SCU.ED_Bamboo.w,RBC和血红蛋白有什么不同?,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m,平均7.5m,边缘部厚度2m,中央约为1m。瑞氏染色
4、(Wright stain):周边部位着色深,呈浅桔红色,中心部位淡染(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直径的1/3-2/5。透射电镜:双凹性圆盘状,红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血涂片Wright染色观察RBC大小、形态、胞浆的着色及结构方面有无异常改变,对诊断的病因有帮助。大小异常 形态异常 染色反应异常 结构异常,2.血红蛋白测定 hemoglobin(Hb),血红蛋白的合成:由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结合而成血红素合成(线粒体)在细胞浆中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增多见于:(1)血容量减少: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
5、崩症、甲亢危象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SCU.ED_Bamboo.w,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环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减少,低于该地区、该年龄及性别组的参考范围低限时称贫血。110g/L 90g/L 60g/L 30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一、红细胞生成不足(一)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 骨髓病性贫血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 慢性系统
6、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慢性 肾病、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二)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 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到的巨幼细胞贫血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血红素合成缺陷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缺陷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二、红细胞破坏过多(见备注)(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因素)三、失血 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 同缺铁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3.红细胞比容(Hct),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男性:42%49%女性:37%48%
7、协助诊断贫血及程度(降低)血浆容量是否丢失(升高)计数红细胞各项平均值,4.红细胞平均值参数,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Hct(L/L)MCV(fl)RBC count(1012/L)参考值:80-10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Hb(g/L)MCH(pg)RBC count(1012/L)参考值:26-32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Hb(g/L)MCHC(g/L)Hct(L/L)参考值:310-350 g/L,临床意义,5.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
8、olume disbution(RDW),所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是反应外周血红细胞异质性的参数。参考值:14.5%用于各种贫血的诊断和鉴别(电阻抗法-脉冲-细胞容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V),红细胞参数诊断价值和意义,诊断缺铁性贫血:IDA的病人95%以上RDW增高,可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88%RDW正常)鉴别。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贫血的MCV、RDW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最早由美国血液学专家Bessman博士提出。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以变异系数或标准差表示)根据这个分类方法,将贫血分为六种。,小细胞性贫血:均一性:RDW正常,见于轻型地中海型
9、贫血,慢性病贫血。非均一性:RDW14.5%,见于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H病,、地中海贫血,红细胞碎片过多。,正细胞性贫血: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慢性肝病、无贫血症状的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病贫血。非均一性:混合型营养不良性贫血、早期缺铁性贫血、早期叶酸缺乏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均一性: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MDS。非均一性: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免疫溶血性贫血。,贫血类型 常见疾病大细胞均一性 部分再障大细胞不均一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细胞均一性 急性失血正细胞不均一性 再障、部分溶贫小细胞均一性 地中海贫血小细胞不均一性 缺铁性
10、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血象,巨幼细胞贫血血象,病例举例,患儿,女,4岁,因发热和腹泻来诊,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RBC 5.511012L、HGB 97g/L、MCV 60fl、HCT 0.332、MCH 19.4pg、MCHC 322gL、RDW 13.0。血涂片发现,红细胞体积较小有靶形红细胞。应初步判断该患儿是何种贫血?,根据贫血的MCV、RDW分类法,应初步怀疑该患儿是轻型地中海型贫血。经过向孩子家长询问,该女孩母亲患有地中海贫血,该女孩外祖父母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但未明确做过诊断。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1):25-27,1.红细胞参数检测,3.血小板参数检测,2.白细胞参数检测,
11、全血细胞检测,2.白细胞分类,1.白细胞计数,五分类,白细胞,三分类,1定义:白细胞计数WBC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2.参考值范围:WBC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11.012.0)109/L DC percent(%)Absolute value(109/L),三分类:通过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细胞体积,将白细胞分为三群。,五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各种仪器对异常白细胞不能完全识别,遇仪器分析有异常提示或疑为血液系统疾病者,
12、需制备涂片,染色后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意义,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 20.0 xl09L。(2)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109L或更高,后期可20.0 x109L(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 x109L,甚至20.0 x10 9L以上。(4)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病理性白细胞增高,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 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 炎、扁桃体炎、
13、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 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病理性白细胞增高,(4)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 性疾病等。(5)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 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 血病等。(7)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 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病理性白细胞减少,病理性白细胞减
14、少:(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 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 粒细胞缺乏症。(3)脾功能亢进。(4)理化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治疗,化学治 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抗肿瘤类细胞毒 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病例一,薛*,男,70岁,因胃不适。查体:一般状态尚可,神清。肝.脾.淋巴结不大。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 95.52109/L 红细胞 2.56 1012/L 血红蛋白 83 g/L 血小板 61109/L 白细胞不分类,镜下复检:见大量原始细胞,血小板可见。骨髓涂片:M2,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eo
15、sinophilia):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减少: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basophilia):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淋巴细胞1)增多(lymphocytosis):感染性疾病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其他: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相对增多 2)减少(lymphocytopenia):相对减少 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药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 也称不典型淋巴细胞。其特点是体积变大,核大,染色质变得疏松,甚至会出现模糊的核仁或核分裂现象。胞浆变化更为显著,不仅量变多,而且常变成深蓝色,有时有泡沫感,形似
16、浆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的外周血中。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流感、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较多见。但正常人偶可见到,其中尤以小儿较多见,最高可达6%。此外,在一些非病毒性感染疾病如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疟疾等也可见到。,单核细胞 增多(monocytosis)某些感染 某些血液病,白细胞分类计数,外周血常见的白细胞形态异常:,(1)核象变化:核左移(hyposegmentation),杆状核粒细胞0.06,称轻度左移(病原体感染、机体反应性低下、血液病)核右移(hypersegmentation),若5 叶者超过
17、0.05时.(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SCU.ED_Bamboo.w,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 WBC N E L 核象预后较好+/轻度左移病情较重-中度左移病情危重/-重度左移恢复期 N N+恢复正常,1.红细胞参数检测,3.血小板参数检测,2.白细胞参数检测,全血细胞检测,血小板,血小板检查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及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正常参考值范围:(100.0-300.0)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平均单
18、个血小板的体积 参考值:7fl-11fl3.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如巨大血小板的出现,分布异常等,二、MPV的临床意义:,1.反映血小板的成熟度 与PLT结合分析鉴别血小板数量异常的原因:,PLT MPV 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PLT MPV 表示骨髓增生障碍PLT MPV N 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PLT MPV 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PLT MPV 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2.病情判断:,(1)动态观察:MPV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 恢复;MPV持续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2)比较观察:MPV越低,越不易止血,越易出 血。(3)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增加。,三、实验结果的评价:
19、,MPV的参考值范围是随群体中血小板量而变化:取血时间和取血部位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仪器的固有误差:,病例分析:,某女性患者,45岁。血常规检测结果:RBC 2.9610E12/L Hb 52g/L MCV 64.2fl MCH 17.6pg MCHC 274g/L;WBC 12.1 109/L 中性分叶核细胞47%中性杆核细胞3%淋巴细胞25%单核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23%;PLT 123 109/L,请问该患者血常规检测有何异常?,进一步检测的方向:,请问该患者血常规检测有何异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进一步检测的方向:,贫血的原因(如是否为失
20、血引起缺铁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如是否为寄生虫病),FUXING,PLT下降MPV下降:骨髓受抑,当骨髓功能开始恢复时,MPV先于PLT上升,也就是说,MPV是骨髓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之一;PLT下降MPV上升:血小板破坏增多;PLT下降MPV正常:血小板在周围血里面分布出现异常;PLT正常MPV上升:血栓前状态或者血栓性疾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正常范围为14.8-17.2,PDW增大常见于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我想强调的是:关注血小板以下两个指标 PLT MPV,将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
21、合分析对血管性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价值,当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时,由于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完整的血管内皮受到破坏,内壁粗糙,血小板易于黏附聚集,破坏增多,使血小板减少而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再生增强,释放大小不等的大体积血小板,使MPV增大,PDW增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比容(PCT)正常。此时,可提示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已增加。,OTHERS,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成人 0.82.0 新生儿2.06.0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型贫血均可增多 溶血性贫血增加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明显增多表示有疗效。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沉(ESR)魏氏法:男 0-15 女
22、0-20生理性:年幼小儿经期 妊娠3个月至产后一个月。病理性:急性炎症 结缔组织病活动性结核 风湿热活动期 组织严重破坏 贫血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 重金属中毒等。,了解点新进展吧?!,古老血常规的新参数:IGIPFHET-HeALAnb L,血常规堪称检验医学最古老的三大常规之一,可以追溯到1852年,是临床诊疗活动中最有用和使用最频繁的实验。经典的血常规包含了人工血细胞计数和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的识别和分类两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由于半自动血液分析仪进入医院,使血细胞计数的速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较人工计数大大提高,血常规演化成为使用血液分析仪计数加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21世纪初,全自动的
23、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将古老的血常规代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计数和分类结果做筛查,异常者再进行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随着科技发展,这类仪器不断推出新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如最新型号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分析参数已经超过100项。这些新参数的诞生进一步拓展了血常规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常见病的快速筛查、快速病因识别或鉴别诊断。,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深入的新参数有:幼稚粒细胞(immature granuloeytes,IG)、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iculoeyte hemo
24、globin equivalent,HET-He)、非典型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eytes,AL)和异常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s,Anb L)。,IG,IG参数包括IG(幼稚粒细胞百分比)和IG#(幼稚粒细胞计数),他们均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提供的白细胞分类异常的报告参数.IG正常是排除异常粒细胞存在的可靠指标,而对于IG超过参考值范围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假阳性,需通过显微镜识别进行排除或确认。,IPF 记住这个指标哦,网织血小板发现于1969年,是骨髓生成和释放到外周血液中最年轻的血小板,因其形态学上类似网织红细胞而得名,其体积和功能活跃性均超过成熟血
25、小板。IPF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提供的代表网织血小板数量的定量报告参数,参考值范围1.1-6.1,平均3.4,网织血小板在被发现近40年后才转变成为临床实践,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是:,1快速识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病因 血小板减少症伴IPF降低者提示骨髓生成和释放不良,如骨髓侵润性疾病(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肿瘤骨转移)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性骨髓抑制等;伴IPF增加者提示外周性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常频现大血小板,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IPF明显升高.,2把握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医学决定水平 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一直被医学界认为是临床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读血常规 生化及凝血检查 解读 血常规 生化 凝血 检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