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ppt
《教学系统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系统设计.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系统设计,陈 晓 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E-mail:,教育技术的定义,教学系统设计在教育技术中的地位,教学设计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具有最大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主要内容,相关学习资源,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等编著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李克东、谢幼如编著教学设计乌美娜主编,1994年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张祖忻等编著,1992年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等著,1999年“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品课程网站(http:/202.116.47.100:8080/course/),专题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一、教学系统的含
2、义二、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三、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四、教学设计的不同层次五、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变迁,一、教学系统的含义,授导型,授导型,探索型,工具型,传通型,二、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二、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
3、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加涅:“为学习而设计教学”,二、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三、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的系统观,三、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三、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四、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较大、较综合和复杂
4、的教学系统。如学校、专业等,五、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变迁,(一)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发展(ID1、ID2、)(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变化(三)教学系统设计研究重点的变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代表性模型“肯普模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代表性模型“肯普模型”,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 学习者特征 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第一代教学设
5、计(ID1)的代表性模型“肯普模型”,三个主要问题:学生学习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评定教学效果,第二代教学设计(ID2)的代表“史密斯-雷根模型”主要特点是明确指出应设计三类教学策略,(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变化,1、系统科学理论2、传播理论3、教学理论4、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知识的意义具有情境性,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够被理解知识的意义是个体和环境或社会之间互动的产物。,活动理论,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活动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活动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种影响;教育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关注。,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
6、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建构主义,(三)教学系统设计研究重点的变化,由系统的教学设计向有效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转变 由教学活动设计向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转变教学形式由集体教学、个别化学习向合作学习发展教学评价侧重过程评价、发展评价,专题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一、教学目标的分析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四、学习环境的设计 五、学习资源的设计 六、学习活动的设计 七、教学过程
7、的设计 八、学习评价的设计,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一)教学目标的功能,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分为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心理运动(psychomotor)等三大领域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重复模仿、独立操作、精确完成、动作联接。情感领域:注意、参与反应、价值判断、价值趋向、价值内在化等。,(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加涅提出五种学习结
8、果 1、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三)教学目标的编写,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1、学习内容的分析 2、具体学习目标的描述,是用以确定学生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所必须具备的相应从属知识或技能。就是对教学目标规定的终点能力、对学习者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或能力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1、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学习内容的分类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分析方法,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
9、,学习内容的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事实:指一些术语,如姓名、时间、地点、一些事件的名称,以及可确定的事件。概念:指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进行归类,用来表征这种物质属性以及名称的名词。技能:指一系列动作的连锁化(语言+智力+手工+机械+综合),主要指智力的技能。原理:指把若干个概念组合在一起,用来陈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问题解决:指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搜集事实、作出解释论证的程序与方法。,学习内容分析方法,(1)归类分析法:对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学习的知识点。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分类等。,(2)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
10、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3)层级分析法:是用于揭示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计算两位数的加法。摄影课教学目标-能正确曝光。,(4)信息加工分析法: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任务分析方法。计算算数平均数。录像机的放像操作。,归类分析法:对言语信息进行分析最有效的手段。图解分析法:用于对认知类教学内容的分析。层级分析法:分析从属知识与技能。信息加工分析法:能将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和外显的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显示出来。,小 结,2、具体学习目标的描述,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二维层次模型,2、具体学习目标的描述,
11、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特征学科的特点学习目标的描述:尽可能找出与目标有关的所有行为。采用操作性行为动词进行客观描述。,2、具体学习目标的描述,学习目标应包括如下几要素(即ABCD法则):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举例:一年级学生(对象)将能解释(行为)一位加法问题(学习内容),用心算(条件)在一分钟内,10个问题能答对8个(标准)。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
12、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提供10个反映学习和非学习的例子,在校大学生能够识别学习的正、反例,在10个实例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行为动词不可太笼统。(1)认知类:不要用“知道”、“理解”等词,因教师不可观察。(2)动作技能类:相对困难的是对行为的精确程度说明,包括数量、时间限定、操作时的身体外部形态说明。(3)态度类:通过外部的言行来判断,避免使用“增强意识”、“培养态度”,应注意的问题,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目的: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以使教学系统能够提供适当的内容和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准备:学习者在进行新的学习时,他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水平和心理发展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新学习的
13、出发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习准备的分析(1)认知发展水平与一般特征分析(2)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2、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例:大学英语课上大学以后,同学很多好的学习习惯被抛弃,积极的学习已被消极的应付所取代。但由于经过了七年的英语学习,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词汇量应达到了30004000,语法基本掌握,可通过预习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应有以下几个特点:态度较被动;(很多人是迫于四级的压力在背单词,做习题)基础不是很好;(从简易趣味英语着手,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听说能力有待提高;(多组织活动让他们参加)读写能力尚可;,1、学习准备的分析,(1)认知
14、发展水平与一般特征分析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前运算阶段(27岁):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缺乏抽象性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小学生思维具备初步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也同时具有抽象概括的成分,二者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高低和不同性质智力活动而变化。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逐步学会区别概念中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15、但是这些都离不开直接和感性的经验。,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学生的一般特征 在中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的预计性。思维的形式化。中学生思维成份中形式运算 思维已经逐步占了优势。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化。思维能跳出旧框框。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迅 速发展,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在情感方面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更为明确。他们富于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他们开始重视社会道德规范,但对人和事的评价比较简单和片面。高中阶段的学生,独立性、自主性是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学
16、生的意志行为越来越多,他们追求真理、正义、善良和美好的东西。高层自我调控在行为控制中占主导地位。另外,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初中到高中由兴趣型逐渐倾向于信念型。,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大学生在智能发展上呈现出进一步成熟的特征。他们的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大学生在情感方面已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参与意识很强,深信自己的力量能加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习动机倾向于信念型,自我调控也已建立在趋向稳定的人格基础上。,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学习目的明确实践经验丰富自学能力较强参与教学决策注重教学效率,(2)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预备技能:学生在开始新的学习之前,已经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