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试卷和答案).ppt
《安全生产技术(试卷和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试卷和答案).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安全生产技术(1),考试内容及说明,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第二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四章 安全人机工程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第七章 矿山安全技术第八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第九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试卷由1组必答题和4组选答题组成,必答题为本科目第一章至第六章的内容;4组选答题分别为“矿山安全技术”(第七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第八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第九章)和综合安全技术(第一章至第六章)的内容。考生须完成必答题(占分值的90%)的内容和任意一组选答题(占分值的10%)的内容。,考试
2、题型及分值说明,说明:1、考试题型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闭卷考试)2、“单项选择题”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7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3、“多项选择题”(15个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考 试 样 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粉尘检测是以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及其物理化学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和检查的工作。下列方法中用来测量粉尘分散度的方法是()。A.滤膜测尘法 B.焦磷酸质量法C.光散射法 D.红外分光分析法(答案:C),考 试 样 题,二、多项选择题 在无法通过计划来实现本质安全时,要使用安全装置来消除危险。设置
3、安全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安全装置的强度 B.将危险部位消失在视线之外C.考虑人的疲劳因素 D.安全装置对机器的影响E.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答案:ACDE),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 机械安全概要机械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机械危害:钳夹、挤压、摩擦等;非机械危害:电气故障、化学品暴露、高温、高压、噪声、振动、辐射等。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见P1,了解),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一)常用机械的主要危险部位(P2,熟悉)(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2)旋转的轴(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6
4、)接近类型(7)通过类型(8)单向滑动(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的危险,(二)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熟悉),1、机床上常见的传动机构(P2顺第17行,熟悉)2、传动机构的最危险部位(P2顺第20-22行,熟悉)3、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类别(P2倒第1段,掌握)(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3)指导性安全技术措施4、齿轮啮合传动的防护(P3第2-3段,掌握)5、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P3第4-7段,掌握)6、联轴器等的防护(P3倒第1-2段,掌握),三、机械伤害类型及对策(掌握),2、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危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伤害、高处坠落、
5、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等3、就机械零件而言,对人体伤害的因素(P5顺第7-13行,熟悉),(一)机械伤害的主要类型(掌握)1、机械装置正常、非正常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危险(P4第1-3段,掌握),(二)机械危害预防对策(掌握),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注意顺序)(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需求;(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接近也不导致伤害;(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防护服。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的安全(1)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2)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更加醒目;(3)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4)增强
6、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避免伤害的自觉性。,(三)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掌握),1.设置、设计安全设施、安全装置考虑的因素 设计安全装置时,要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内。疲劳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者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使人的疲劳降低 到最小的程度。1)正确的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2)正确的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3)提供座椅 4)出入作业地点要方便。无法实现本质安全时,要使用安全装置,并考虑四方面的因素:强度、刚度和耐久性;机器的可靠性;可视性;对其他危险的控制。,3.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掌握)1)只要操作工可能触及到的部件,在防护罩闭合前,活动部件就不能运转。2)采用固定防护罩时
7、,操作工触及不到运转中的活动部件。3)防护罩与活动部件间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间的任何接触。4)防罩应牢固的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5)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用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运动。6)使用的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7)不影响操作,在正常操作或维护保养时不需拆卸防护罩。8)防护罩必须坚固牢靠,以避免与活动部件接触造成损坏和工件飞脱造成伤害。9)一般防护罩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作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牛顿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4.对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的技术要求,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要采用网壮结
8、构时,应满足GB8196-2003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对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防护罩外缘与危险区域-人体进入后,可能引起致伤危险的空间区域)间的直线距离的规定,见右表 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mm),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掌握),(一)本质安全(P7)(二)失效安全(P8)(三)定位安全(P8)(四)机器布置(P8),(五)机器安全防护装置(P8-9),固定安全装置连锁安全装置控制安全装置自动安全装置隔离安全装置可调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跳闸安全装置双手控制安全装置,五、机械生产动力设施危险点安全技术,(一)煤气站(P9)(二)制氧站(P10)(三)空压站(P10)(四)乙
9、炔发生站(P11),六、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掌握),(一)采光(P12)(二)通道(P12)(三)设备布局(P13)(四)物料堆放(P13)(五)地面状态(P13),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一、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参见教材P14161、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了解)2、金属切削机床故障检测(了解)3、金属切削机床防护措施(了解)二、锻压与冲剪机械(熟悉)参见教材P1620(一)锻压机械1、锻压机械的危险因素(熟悉)2、锻压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熟悉),(二)冲床机械1、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熟悉)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动作失控;开关失灵;模具的危险2、冲压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熟悉)冲压事故有可
10、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各个危险部位,但以发生在模具行程间为绝大多数,且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手部,即当操作者的手处于模具行程之间时模块下落,就会造成冲手事故。这是设备缺陷和人的行为错误所造成的事故。,3、防止冲压伤害的防护技术与应用(熟悉)1)改进冲压作业方式,使用安全工具 安全工具根据本企业的作业特点自行设计制造。按其功能特点归纳为以下5类:弹性夹钳;专用夹钳(卡钳);磁性吸盘;真空吸盘;气动夹盘。2)改进模具结构和改善模具防护措施 模具防护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通过改进模具减少其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以此代替手工进出料方式,将操作者的双手隔离在冲模危险区之外
11、,实行作业保护。改进模具结构,尽量不用手操作;模具设计的更安全,防止手伸入。3)冲压设备的防护装置 冲压设备防护装置的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三、起重机械(掌握),(一)起重机械的基本分类和构件组成1、分类按运动状态分:轻小型起重机械、桥式类型起重机、臂架类型起重机、升降类型起重机2、工作类型它是表明起重机工作繁重程度的参数,按照机构载荷率和工作时间分:轻、中、重和特重4种工作类型。,(二)起重机械的主要部件(P2024)1、起重挠性构件及其卷绕装置1)钢丝绳2)滑轮3)卷筒2、取物装置安全检查包括:吊钩、吊环、扎具、夹钳、托爪、吸盘、抓斗等3、制动装置,(三)
12、起重机械部件的检测1、钢丝绳(P21)每月至少要润滑2次;2、滑轮3、吊钩4、制动器5、限位限量及连锁装置6、停车保护装置,(一)木工机械的危险特点:切削速度高,转动惯性大,难制动,易产生伤害事故;噪声大,振动大,易使工人疲劳。(二)木工机械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控制装置和安全报警信号装置等安全技术要求;,四、木工机械(熟悉),了解焊接设备使用的安全要求(P26-28),电石储存乙炔发生装置氧气瓶交流焊机电焊作业防火,第三节 电气安全,触电伤害程度主要影响因素,电流大小,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室颤电流,成年男子:1.1毫安成年女子:0.7毫安,成年男子约:16毫安成年女子:10.5毫安,
13、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为50毫安,短于时为数百毫安,电气系统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火灾(爆炸)及其对人员的伤害等。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供电系统故障导致供电突然中断,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中,必须考虑异常停电的可能,从技术和管理角度,预防异常停电或采取措施使千百万的损失得到消除或减少。异常带电指不应带电的生产设施或部分意外带电,俗称“漏电”,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工作中,适当安装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装置,保护人员不致受到异常带电的伤害。,接地体,跨步电压电击,对地电压曲线,(二)触电事故预防技术(P30,了解),
14、1、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绝缘、屏护、间距2、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保护接零、速断保护3、其他电击预防技术双重绝缘、加强绝缘、安全电压、电气隔离、漏电保护,一 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绝 缘,间 距,屏 护,是指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工作绝缘,双重绝缘,加强绝缘,基本绝缘或功能绝缘,兼有工作和附加绝缘功能,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与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属于类设备,属于类设备,绝缘、屏护和间距要注意的事项,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瓷、玻璃、云母、橡胶、
15、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能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除用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还能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应小于0.1米,2、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了解),熟悉IT、TT和TN系统的构成1、IT系统 电源与地绝缘或通过阻抗接地,而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用于不接地电网。2、TT系统 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接至电气上与电源地点无关的接地极的系统,用于接地的配电网。3、TN系统 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
16、地,负荷侧的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即PE线包括PEN线)与该接地点连接的系统,即保护接零系统。,I T 系统,IE,Z,RP,RE,L1,L2,L3,N,T T 系统,RP,RE,L1,L2,L3,N,RN,T N-C系统,RP,RS,L1,L2,L3,PEN,RN,重复接地,T N-S 系统,RP,L1,L2,L3,N,RN,PE,保护接零、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未作要求),保护接零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的相互连接。其原理是当某带电部分碰到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电源断开
17、,消除触电危险。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保护接地是把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导电部分与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的接地。只要适当地控制保护接地电阻的大小,即可以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内。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电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3、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电击措施(其他电击预防技术)了解,为了保证在故障情况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应尽量装设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它可以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通过保护装置的检测机构转换取得异常信号,经中间机构转换和传递,然后促使执行机构动作,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1)装设漏电保护装置,2)采用安全电压,这是用于小型电气设备或小容量电气线路的安全措施。把可
18、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这一电压就叫做安全电压。安全电压的工频有效值不超过50伏,直流不超过120伏。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和6伏。凡手提照明灯、高度不足2.5米的一般照明灯,如果没有特殊安全结构或安全措施,应采用42伏或36伏安全电压。凡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使用手提照明灯时应采用12伏安全电压。,(二)防雷技术(掌握)1、防雷建筑物分类2、直击雷防护,主要是使用接闪器(避雷针、线、带、网)3、二次放电防护4、感应雷防护5、雷电冲击波防护
19、,6、人身防雷措施(掌握)1)雷暴时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可进入宽大金属构架或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躲避;2)雷暴时尽量离开小山、小丘、海滨、河边等,避开旗杆、烟窗、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3)户内注意防止雷电侵入波的危险,防止线路或设备对人体二次放电;4)关闭门窗防止球雷入户内造成危害。,防雷装置的类型、作用(掌握),1、防雷装置类型1)接闪器(避雷针、线、带、网)2)避雷器(有管型、阀型和氧化锌避雷器)2、作用1)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快速引入大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2)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
20、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当线路受雷击时,避雷器间隙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雷电流通过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系统仍可正常运行。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熟悉机械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2、掌握防止机械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本书P49-54,结合本书第二章内容 2009.8.27,第五节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第二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 防火安全技术,一、燃烧与火灾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2、熟悉火灾
21、的分类、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3、了解闪点、燃点、自燃点;,5、了解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表现形式;6、熟悉火灾发展变化及其防治途径,阻燃的要求、分类及特点;7、熟悉火灾探测的基本要求,火灾探测方法的分类及特点;8、掌握灭火方法的分类及特点,火灾烟气控制;9、掌握火灾安全评价的内容及主要分析方法,一、燃烧与火灾(P55)(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和过程1、火灾定义(了解)指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2、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掌握)氧气(助燃物)、可燃物和火源3、不同可燃物燃烧的过程(掌握)(1)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2)液态可燃物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气再燃烧(3)固态可燃物
22、先通过热解等过程生产可燃气体再燃烧,(二)火灾的分类(P55)1、火灾的分类(熟悉)按燃料性质分 A类:固体物质火灾 B类: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C类:气体火灾 D类:金属火灾 E类:带电火灾(GB50140-2005),(三)闪点、燃点、自燃点(了解)(四)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表现形式(了解),熟悉火灾发展变化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见P57(1)初起期:火灾从无到有,可燃物热解;(2)发展期:火势由小到大;满足时间平方规律,是轰燃的发生阶段;(3)最盛期:通风控制火灾,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4)熄灭期: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火灾防治途径(P56)1)、设计与评估在建筑
23、及工程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火灾,进行安全设计,对已有的建筑和工程可以进行危险性评估,从而确定人员和财产的火灾安全性能;2)、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发展的速率;(1)反应型阻燃:赋予组成物或聚合物永久阻燃的特点;(2)添加型阻燃:使用方便、适应面广,但对聚合物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3)、火灾探测一旦火灾发生,要准确、及时地发现它,并克服误报警因素;4)、灭火发现火灾之后,要合理配置资源,迅速安全地扑灭火灾。,熟悉阻燃的要求、分类及特点1、要求,见P572、分类及特点,见P56-57,(七)火灾探测原理与方法1、基本概念火灾探测:在火灾的孕育与初期阶段,建筑物内会出现不少
24、特殊现象或征兆,如发热、发光、发声以及散发出烟尘、可燃气体、特殊气味等。火灾报警器的作用就是及时将火灾迹象通知有关人员,以便他们准备疏散或组织灭火,延长建筑物可供疏散的时间并通过联动系统启动其他消防设施。2、火灾探测方法1)接触式探测: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的,但只有烟气到达该装置所安装的位置时感受元件方可发生响应;2)非接触式探测: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所以速度较快,适宜探测那些发展较快的火灾。,3、火灾探测技术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1)、火灾探测器:分感温、感烟、感光、气体和复合等类型2)、报警控制器:是
25、对火灾探测信号加以处理并做出反应的设备,具有信号识别、报警、控制、图形显示、事故广播、打印输出、自动检测等功能;分区域报警控制和中央报警控制器。,(八)灭火技术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兼报警和灭火功能2、火灾烟气控制:烟气控制指所有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以减轻或消除火灾烟气危害的方法。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挡烟,二是排烟。3、气体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氢氟烃类灭火剂FM-200、混合气体IG-541等4、泡沫灭火剂高倍数泡沫灭火技术用于油罐区、液化烃灌区、地下油库、汽车库、油轮等场所,(九)火灾安全评价方法 见P60,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一)了解点火源及其分类(P61)1、概念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技术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