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容式传感器【PPT】 .ppt
《3.电容式传感器【PPT】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电容式传感器【PPT】 .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述,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各种电容式传感器示例,概述,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各种电容式传感器示例,飞机油量检测,炸弹延时起爆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概述,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各种电容式传感器示例,硅微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管道液位高度,概述,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器是电子技术的三大类无源元件(电阻、电感和电容)之一。利用电容器的原理,将非电量转换成电容量,进而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化的器件或装置,称为电容式传感器。它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概述,与电阻式、电感式传感器相比的优点:,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1.测量范围大:相对变化量可达100%。,2.灵敏度高:可达10-7。,3.动态响
2、应时间短:可动部件质量小,固有频率高,适合于动态信号的测量。,4.机械损失小:电极间引力小,无摩擦,热效应小,因此,精度高。,5.结构简单,适应性强:金属做电极,无机材料绝缘支撑,能承受大的温度变化和强辐射,适合于恶劣环境工作。,概述,与电阻式、电感式传感器相比的不足之处:,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1.寄生电容影响大:导线电容、泄露电容。降低了灵敏度,非线性输出,甚至不稳定。2.当用变间隙原理进行测量时,具有非线性输出特性。,由于材料、工艺,特别是测量电路及半导体集成技术等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寄生电容的影响得到较好地解决,使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应用:压力、位移、厚度、加速
3、度、液位、物位、湿度和成分含量等测量之中。,电容式传感器,3.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2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3.3 电容式传感器的误差分析3.4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示例,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3.1 工作原理,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两个平行极板组成一个电容器,若忽略边缘效应,它的电容量C应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系数;0 真空的介电常数,0=8.85410-12 F/m;r 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对于空气介质,r 1。S 极板间相互覆盖面积(m2);d 极板间距离(m);,3.1 工作原理,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变极板间距型,变面积型,变介电常数型,等式右边的三个参数
4、改变任何一个都可以使电容值C发生变化。这就是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因此,,与角位移,呈线性关系。,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当其中一个极板发生x位移后,改变了两极板间的遮盖面积S,电容量C同样随之变化。,b)直线位移式,因此,,与位移,呈线性关系。,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b)直线位移式,灵敏度系数,灵敏度系数,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不论是角位移式还是直线式,传感器的电容值都与引起遮盖面积变化的因素(转角或直线位移x)呈线性关系。且灵敏度系数K与初始电容C0呈正比。,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这类传感
5、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大多用来检测位移等参数。,初始电容C0为:,当内筒上移x时,内外筒间的电容Cx为:,与x成线性关系。,变介质型传感器,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大多用来测量电介质的厚度、液位,还可根据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随温度、湿度改变而改变来测量介质材料的温度、湿度等。,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右图相当于两个电容器的并联,1、2为筒状极板。上面的电容器以2为介质,下面的电容器以1为介质。,电容液位计原理图,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其中,A 为常数,K为灵敏度系数,电容C与液位
6、h1之间呈线性关系.,例 某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由直径为40mm和8mm的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储存灌也是圆柱形,直径为50cm,高为1.2m。被储存液体的r 2.1。计算传感器的最小电容和最大电容以及当用在储存灌内传感器的灵敏度(pF/L).,解:,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右图相当于两个电容串联,这两个电容只有面积S相同:,电容C与极板距离d或介电常数之间都不是线性关系。,当d0、d1不变时,可用来测量介质的介电常数1;即介电常数测量仪。,当0、1不变时,可用来测量d1距离,即作为测厚仪。,变极板间距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变极板间距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
7、,当 时,用泰勒级数展开,电容相对变化,变极板间距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忽略高次项,即当(一般取0.02-0.1)时,电容的相对变化量C与极板间距离变化量近似呈线性关系。,传感器灵敏度,非线性误差,变极板间距型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传感器灵敏度,非线性误差,d0越小,灵敏度系数K越高;而d0减小又使非线性误差增大。,差动式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为提高灵敏度和改善非线性,一般采用差动结构。,差动式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上下两部分的初始电容:,上移 后:,展开:,差动式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输出为:,非线性误差为:,略
8、去高阶无穷小:,差动式电容传感器,3.1 基本工作原理,结论:差动式电容传感器比单个电容灵敏度提高一倍 非线性误差可以减小一个数量级。,3.2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传感器中电容值变化都很微小,不能直接显示记录,必须将电容变化转换为电流、电压的变化。,由于作为传感器在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电容式传感器不是理想电容。电容式传感器中除了有电容之外,还存在着串、并联电阻,以及串联电感等。,一、等效电路,3.2 测量电路,Rp为并联损耗电阻,它代表极板间的泄漏电阻和介质损耗。这些损耗在低频时影响较大,随着工作频率增高,容抗减小,其影响就减弱。Rs代表串联损耗,即代表引线电阻、
9、电容器支架和极板电阻的损耗。电感L由电容器本身的电感和外部引线电感组成。,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一、等效电路,3.2 测量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由等效电路可知,它有一个谐振频率,通常为几十兆赫。当工作频率等于或接近谐振频率时,谐振频率破坏了电容的正常作用。因此,工作频率应该选择低于谐振频率,否则电容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阻抗为:,一、等效电路,3.2 测量电路,在前页式中,RS很小,RP很大,均可忽略。电路的等效容抗为:,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一、等效电路,3.2 测量电路,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由上式可见,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容与激励电源的频率有关,还与电路自身的谐
10、振频率有关,而影响谐振频率的重要因素是电感L,它与电容传感器的连接导线等因素有关,所以电容传感器在实际使用时必须保持与标定时的状态是完全一致的。,二、测量电路,3.2 测量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非常小(pF)级的,需要用专门的电路进行转换,成比例地将它变成电压、电流或频率信号供给或远传给后续装置显示、记录及运算等。,(二)测量电路,二、测量电路,(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变压器电桥,(三)二级管环形检波电路,(四)差动脉宽调制电路,(五)运算法测量电路,(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初始阻抗设计成:,(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令:,为传感器阻抗相对变化量,为测量电桥的桥臂比
11、;,为桥臂系数;,(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阻抗、电容及位移等的相对变化量之间有:,可认为为实数。,桥臂比A、桥臂系数K以及交流激励电源都是复数:,其中:,(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其中:,分别是桥臂系数的模和相角:,(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在 和E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高桥的灵敏度,就要保证:,即,,同时尽可能使 大。,(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可以看出 时,,此时,输出电压USC与电源E同相位。,(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电容交流电桥常用形式:,可见:,(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电容交流电桥常用形式:,可见:,(一)交流不平衡电桥,
12、二、测量电路,电容交流电桥常用形式:,可见:,(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电容交流电桥常用形式:,可见:,差动结构:,差动结构,输出电压提高1倍,(一)交流不平衡电桥,二、测量电路,交流电桥的多种形式,(二)变压器电桥,二、测量电路,图中C1、C2为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压器次级的中点接地作为输出电压U0的零点。当负载阻抗无穷大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为:,变压器电桥使用元件最少,桥路内阻最小,因此目前较多采用。,(二)变压器电桥,二、测量电路,由于电桥输出电压与电源电压成比例,因此要求电源电压波动极小,需采用稳幅、稳频等措施。,在要求精度很高的场合,可采用自动平衡电桥;传感器必须工作在平
13、衡位置附近,否则电桥非线性增大;接有电容传感器的交流电桥输出阻抗很高,输出电压幅值又小,所以必须后接高输入阻抗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才能测量。,电桥测量电路,(二)变压器电桥,二、测量电路,对于变间隙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由上式可见,变间隙型差动电容传感器采用变压器电桥测量电路时,输出电压U0与被测位移d之间呈良好的线型特性。,(四)差动脉宽调制电路,二、测量电路,利用对传感器电容的充放电使电路输出脉冲的宽度随传感器电容量变化而变化。通过低通滤波器得到对应被测量变化的直流信号。,C1、C2为差动式传感器的两个电容,若用单组式,则其中一个为固定电容,其电容值与传感器电容初始值相等;A1、A2是两个比较
14、器,Ur为其参考电压。,差动脉冲调宽电路,R2,D1,D2,A,B,R1,C1,C2,USC,M,Ur,N,+,-,-,+,Q,Q,R,S,双稳态触发器,A2,A1,P,(四)差动脉宽调制电路,二、测量电路,C1、C2为差动式传感器,A1、A2是两个比较器,Ur为其参考电压。,如此循环反复,AB将输出方波,t,uA,uB,uAB,UM,UN,Ur,Ur,U1,-U1,0,0,0,0,0,U1,U1,T1,T2,t,t,t,t,uA,uB,uAB,UM,UN,Ur,Ur,-U1,U1,T1,0,0,0,0,0,T2,U1,U1,t,t,t,t,t,当C1=C2时,当C1C2时,差动脉冲调宽电路各
15、点电压波形图,(四)差动脉宽调制电路,二、测量电路,当C1=C2时,当C1C2时,UAP、UBPA点和B点的矩形脉冲的直流分量;T1、T2 分别为C1和C2的充电时间;U1触发器输出的高电位。,设R1R2R,则:,(四)差动脉宽调制电路,二、测量电路,U1触发器输出的高电位。,说明差动脉冲调制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与传感器两电容差值成正比。,(四)差动脉宽调制电路,二、测量电路,U1触发器输出的高电位。,对于差动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四)差动脉宽调制电路,二、测量电路,U1触发器输出的高电位。,差动脉冲调宽电路能适用于任何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并具有理论上的线性特性。该电路采用直流电源,电压稳定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PT 3.电容式传感器【PPT】 电容 传感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