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人生智慧.ppt
《易经与人生智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经与人生智慧.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易经与人生智慧中国矿业大学 胡 琼,一、周易智慧之书周易是智慧之书了解中国社会必须了解周易 选官取士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五经”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文献。不懂周易,实际上,你是很难真正地、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的。,“术数文化”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比如卜筮、占侯、星命等等。,周易是儒家的群经之首“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 周易公羊春秋谷梁春秋 左氏春秋论语尔雅孝经 孟子 周易是道家的群经之首,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革故鼎新 不速之客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穷则思变 扭转乾坤 九五之尊 否极泰来,学习周易就是为了形成最佳的
2、知识结构。,混沌七鉴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易经对我们特别有启示。混沌的科学思想源于研究人员对气象学、电路、湍流等复杂物理系统的研究。很明显,易经的作者和注疏者曾长期深入思考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秩序和无序间的关系,他们最终将这种关系称为“太极”。,欧洲心理学家荣格:“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惟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数千年,迄今仍有价值。”庄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
3、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奉天承运”“藏器待时”“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二、易经这本书 十三经注疏:易经位列其首 易经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序,探讨八个题目。首先,“论易之三名”,易简、变易、不易 其次,“论重卦之人”,伏羲 第三,“论三代易名”,连山、归藏、周易。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周文王,第五,“论分上下二篇”,上篇自乾坤至坎离,下篇由咸恒到既济未济。朱熹认为:上经30卦讲“天道”,核心卦是“泰”与“否”卦,“无否无泰非易也”。下经34卦讲“人道”,核心是“损”卦与“益”卦,“无损无益非
4、易也”,第六,“论夫子十翼”,孔子是“十翼”的作者。第七,“论传易之人”,商瞿传到王弼。最后,“论谁加经字”上古伏羲创八卦 中古周文王作重卦 近古孔子所作易传,连山易以象征山的艮卦为首卦,象徵“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易以象征地的坤卦为首卦,象徵“万物莫不归藏其中”。周易以乾坤为首卦,既济未济未末卦,象徵天下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三古”、“三圣”、“三易”,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卦辞与爻辞;二是“传”,称为“十翼”有: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三、易经的魅力 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后世学者所以
5、卑视易经,最主要的理由,认为易经是占卜之书,而占卜违背伦理 朱熹:“易是用来占卜,以决断疑惑的。但依道理,应当做的,就应当做,不应当做的,就不应当做,在这种情形下,根本用不着占卜。惟有正事,在方法上有分歧,因而迷惑时,才可以占卜。恶事、私欲,不可占卜。”,现代,一大批权威学者,仍主张把周易作为国学入门最低限度必读书目之一。周易又列在群经之首,周易在西方的境遇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就由易经一阴一阳的启示,确立了二元对数理念,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与易经思维有关。量子力学创始人、物理学家玻尔创立的举世闻名的并协原理,施恩伯格在1973年就指出六十四个遗传密码子与六十四卦结构层次上的同构相似性,卡普拉:“
6、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由易经体认了共时性原理,亦即许多现象在同一时段发生,彼此之间可能有神秘的联系,而这正是占卜的主要依据。元吉,大吉,吉,无咎,悔,吝,厉,咎,凶。时与位(命)行动(运)德行、智能、能力,四、易与算命 1纪晓岚应试 周易:困卦六三爻动“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莫之于偶”解卦的不可拘泥于卦爻辞,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邵康节的故事 梅花易数:“傍晚有人借斧”天风姤卦,四爻动变巽卦 上乾为金,下巽为木,变卦又为巽为木 精密的理性思维,3武王出师伐纣史官占卜“大凶”,狂风暴雨折断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易经 人生 智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