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 职业教育学原理.ppt.ppt
《研究生课程 职业教育学原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课程 职业教育学原理.ppt.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教育学,讲授提纲,第一讲 导论第二讲 职业教育的本质第三讲 职业教育的目的第四讲 职业教育的功能第五讲 职业教育教师论第六讲 职业教育学生论第七讲 职业教育课程论第八讲 职业教育教学论,第一讲 导论,一、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职业教育学的学科性分析 学科性的标识:任何一门科学或学科的出现,一般应该具备4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对象和范围,不与其他学科相混;二是自身成为系统,不前后矛盾,不犯论证上的谬误;三是有客观、确切的事实供科学研究,不是妄测臆断;四是有相当的普遍性与永久性。,2.已有的关于职业教育研究对象的不同表述 第一种为“现象论”。如我国解放后正式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职业技术教育学认为
2、:“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特有的领域就是客观的职业技术现象,这就是它的研究对象。”(刘鉴农,李澍卿,董操职业技术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4)第二种为“关系论”。如颇具影响的纪芝信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之间的联系,即其外部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9-20),第三种为“问题论”。如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认为:“科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我们所面临的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张
3、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又如:“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领域中种种教育问题,分析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问。”(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第四种为“规律论”。认为职业教育学研究的是职业教育规律。如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编著的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是从研究社会职业(职业岗位或职业群)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与人对职业的需求出发,运用教育手段,达到培养社会职业所需的生产或工作一线的应用性人才、满足公民对职业需求的这一特定目标的教育规律的理论著述。”(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
4、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评论:上述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界定了职业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但是出现“窄化”的倾向。“现象论”只是简单地认同“研究对象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观点,只承认物质或实践形态的存在,不承认外化了的观点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是,客观存在可能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也可能不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只有被人们意识到的存在才能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从而成为科学研究对象。,“关系论”并未将职业教育视作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单独对它进行理论考察和研究,而是视为政治、经济、科技等的附庸,其相对独立性受到质疑。“问题论”把职业教育研究对象的可能范围与职业教育研究活动中的现实研
5、究对象相混淆,现实研究对象始于问题,而可能研究对象大于现实研究对象。“规律论”则将职业教育研究任务中的“部分”与“对象”混淆。与此同时,又出现研究对象“泛化”的现象,比如把职业教育研究对象规定为“职业人”。这是犯了把“教育对象”等同于“教育观察对象”的错误。,3.本人的观点(1)表达的形式: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的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2)理解的内容:对“现象”的理解与职业教育有关的客观存在,如“职业教育活动形态存在”、“职业教育制度形态存在”、“职业教育理念形态存在”等。对“本质”的理解理解职业教育到底是什么、原本是什么,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对“规律”的理解职业教育的内部规律
6、(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师生管理等)、外部规律(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等)。,相关链接:关于职业教育学著作,据查,我国较早职业教育学著作是1941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何清儒的职业教育学;国际上最早的职业教育学著作是1971年出版的美国RNEvans的职业教育学基础。解放后第一本作为本科学生或培训班干部和教师的教材是1984年天津职业师范学院(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组编,高奇主编的职业教育概论(内部印行);新中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职业教育理论专著是刘鉴农、李澍卿、董操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根据周明星:职业教育
7、学对象、体系与范式的反思,2006年第25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据统计,1941年以来,冠名职业教育学或职业技术教育学的17部,冠名职业教育学“原理”的2部,冠名职业教育学“导论”、“通论”、“概论”的4部。其中仅1部1941年出版,其他均1984年后出版。,二、职业教育学的研究问题,(一)有关概念 1.职业 不同的研究领域对职业的认识不尽相同(1)经济学对职业的理解工作、谋生手段,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2)社会学对职业的理解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人群关系,是社会地位、社会分层的重要基础。(3)教育学对职业的理解职业是知识和经验的聚居地和发散器;同时,职业也是人的品性、素养的发展标识。,杜威说
8、:“职业是一个表示有连续性的具体名词。它既包括专业性的和事务性的职业,也包括任何一种艺术能力、特殊的科学能力以及有效的公民品德的发展,更不必说机械劳动或从事有收益的工作了。”(美杜威(John Dewey).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26)“职业是唯一能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p327),(4)词源学视野中的职业“职业”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鲁语:“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勿忘职业。”古代的“职”和“业”各有其指,“职”指官事,“业”指农、牧、工、商,“官有职,民有业”。从词的构成考察,“职业”这个词是由“职”和
9、“业”构成的合成词。“职”是指职务、职位,主要是从主观方面加以描述的。例如尚书周官中的“六卿分职”。“业”即“士农工商所从事的工作”,侧重于业务的客观实体。,辞源对职业的解释是“泛指所从事的主要工作”。(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537)同样,“职业”一词在辞海中被解释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4763)现代汉语词典对“职业”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种类。”(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0、,2002.28.),(5)宗教学视野中的职业观 英语中的“Vocation”一词是由拉丁语Vocare即英语Cali之意的动词转化而来的,意为由神感召而得到的圣职。德语中的”Beruf”(职业)一词同样含有天职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君子创业垂统”中的“业”也是指“天职”。因此,从词源上考察时我们看到,“职业”一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这种宗教职业观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意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2.职业教育 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两大取向:职业取向与教育取向(1)职业取向为了职业、按照职业要求办教育。企业、行业是教育的主体或主导。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企业内培训模式等,都是以职业为取向的教育形式
11、。(2)教育取向把职业教育视为教育的分支,按照传统教育的思维和经验办教育。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职业态度,使人们能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狭义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对劳动者进行的从事非专门性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3.技术教育 技术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某种技术,掌握完成该技术所要求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从而符合某种职业需要的教育。技术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形成一定的技术操作技能,从事一定的技术工作或技术创造。不列颠百科
12、全书对技术教育的定义:“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它强调对于科学和数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是像职业教育那样相对关心对于劳动技能的熟练掌握。”“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为其毕业生进入职场做准备,其从事的职业在分层上高于技能型工作而低于科学或工程型工作,他们通常被称为技术师。”“技术型职业在一系列领域中都很有生命力,包括农业、工商管理、计算机数据处理、教育、环境与资源管理、形象艺术和工业设计,以及医药卫生等,技术教育的课程相应的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专业化。”,(二)有关原理,1.什么是原理(principle)?“原理”解释之一:带有普遍性的、最
13、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1265)“原理”解释之二:通常指科学的某一领域或部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缩印本)),所谓原理,即关于事物的一般规律,它是在较高抽象层面对事物规律思考的结果。任何成熟的学科中都有原理,原理通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原理是一个学科的灵魂,对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高度的概括,属于理论形态,在学科的理论体系中处于指导的地位。”(孙荣,徐红.行政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2)那
14、么在职业教育领域是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职业教育原理?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回答职业教育领域是否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问题。因为只有存在自己特有的研究问题,才可能对这一领域进行高度抽象层面的思考,才可能产生原理。,2.职业教育有没有原理?事实上,职业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是普通教育所不存在的,例如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关系、劳动力市场模式与职业教育模式的内在关系、市场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关系、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内在关系、实践性学习的性质,等等。有些问题虽然在形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如职业教育目标、职业教育结构、职业教育教学法等,但基本出发点的不同,必然要求在这些问题上也要追求职业教育自身所特有的逻辑。职
15、业教育不仅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问题,而且由于这些问题与工作体系密切相连,只有在这种联系中才有可能深刻解读并把握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要真正理解职业教育并不容易。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中是存在原理的,并且对这些原理的探索足以激起喜于思考的学者的强烈学术兴趣。,3.职业教育有哪些原理?(1)职业教育的本质(2)职业教育的目的(3)职业教育的功能(4)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原理(5)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学生的原理(6)其他,(三)有关规律,1.内部规律 教学规律 课程规律 教师成长规律 学生发展规律等 2.外部规律(与社会的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
16、与政治文明的关系等等,三、职业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一)职业教育学的孕育阶段17世纪之前的学徒制事实上成为职业教育的特有形式。1.社会背景 学徒制较早的形式是父子相传的学徒制。奴隶制中晚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古罗马和古埃及等国出现了社会职业专门化。在此阶段学徒制以合同的关系而确立,也就是学徒所学的知识、技术有明确的职业基础,合同规定了学徒的习艺时间、内容、报酬等。这种合同往往是个人之间约定的,不受国家的约束,它比父子师徒制的形式前进了一步。到公元11世纪以后,社会的分工更加细化,职业更加多样,于是产生了手工业者行会。年轻人要学习一种技能,必须到行会中学习,以便从事某行会的职业。于是就形成了行
17、会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形式。在行会里,徒弟跟师傅边学习职业知识、技术,边干杂活。徒弟学徒期满后,就成为行业的手艺人。,2.代表人物及理论成果(1)理想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Tmore,14771535),被誉为“第一个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预言家。”他在1516年写成的乌托邦一书中,主张把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主张每一个人应至少学习一种手工艺,以便选择职业或就业。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人文主义者拉伯雷(FRabelais,1483-1553)于1532年出版了巨人传。该书提出了直观教学法的思想,对年轻的巨人进行自然主义的智育和手工艺教育,提出了在实践中学习。,康帕
18、内拉(TCampanella,15681639)所著太阳城一书幻想找到一种理想的教育形式。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一个城市用城墙分为七个区域,利用其中一个区域作为职业教育的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布置各种工具等,并请高明的师傅传授知识,讲授职业技术基本知识并组织学生参加现场和实地实习等。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贝蒂(WBetty,16231687)均为英国哲学家,提出了许多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设想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学校轮廓。培根著的新大西岛(1610年),贝蒂在给哈特利浦的建议(1647年)中,均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的方法和职业学校的模式。贝蒂在给
19、哈特利浦的建议一书中提出了建立“语言工厂”和“实业专科学校”的主张。,(2)现实主义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最早论述职业教育的教育家。在大教学论中,他把人的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分别配以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他认为,除大学外,其他三类学校均应向学生传授手工艺知识和职业技术。大教学论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方法,以证明在学校以班级授课传授职业技术知识的正确性。(3)实用性和功利主义 17世纪末,德国研究职业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比彻(JBecher)等人,著述教学法论,主张设立“机器技术学校”,以传授手工业技艺为目的。其教
20、学内容主要有:制图、浮雕工艺、手工业入门、测绘、建筑及园规等工具的用法。上述各种理论,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性,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但这些伟大的预言给后世以极大的影响。所以说17世纪之前,是职业教育学的孕育阶段。,(二)职业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708年,德国的塞姆勒(CSemler,16691740)首次创办“数学、机械实科学校”。但是1708年、1738年两次办学均未成功。1747年,赫克(JJHecker,17081768)在柏林创办了“经济、数学实科学校”,取得了成功并在各地推行。同时,18世纪的美国、德国、奥地利还对贫民子女进行慈善性的职业教育。,1819世纪,也出现了一些对职业教育理论作
21、出较大贡献的代表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JJRousseau,17121778),在他的爱弥儿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手工教育思想,主张让儿童多参加实习作业。卢梭认为,实习作业不仅是培养工匠,主要的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个性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感情。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Robertowen,17711858)著有新道德世界书。欧文亲自创办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探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他曾于1824年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建立“新和谐”共产主义实验区。在实验区创办了“工业和农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欧文教育实践的一种伟大尝试。,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
22、)著有教育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的手段和内容应是与人们生活有关的职业及一些科技知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0)认为通过劳动才能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和纯朴感情,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培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力量。除上述人物之外,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一系列著作中,对职业教育有过多处阐述,对职业教育的理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教育理论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上述18、19世纪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从教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但为职业教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3、。所以说1819世纪是职业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三)职业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20世纪初,职业教育学开始从教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人20世纪70年代,职业教育学已经比较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科学性与多样性,在研究内容上具有广泛性与现代性,标志着现代职业教育学的正式创立。在20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了一批对职业教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1.凯兴斯泰纳(GKerschensteiner,18541932),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著有劳作学校的概念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劳作教育理论。他认为,公立学校应办成“劳作学校”,劳作学校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性格训练,一个是职业训练
24、。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在德国,而且对欧美其它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书,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专列“教育的职业方面”一章。他的职业教育理论在美国和世界教育界有很大影响。对中国的职业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认为,教育即生活,职业教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改革传统的“读书学校”,学校的学业需要和学校外生活连贯一气,并讲:“利用工业的各种因素使学校生活更有生气,更富有现实主义。”同时杜威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而进行的职业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职业教育观。3.在此阶段,美国著名
25、的职业指导理论家和实践活动家弗兰克帕森斯著有选择职业一书,帕森斯确立的职业指导的原则和创立的职业咨询机构对其以后美国职业指导工作一直有着积极的影响。,4.怀特海(ANWhithead,18611947),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著有教育的目的一书。他非常重视专门教育,认为专门教育可以形成人的独特风格。但他反对过分专业化,认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相互沟通,相互渗透。5.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苏联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领导者。对苏联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是综合技术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她认为:应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才能,防止过早的专门化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同国家经济发展的远景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生课程 职业教育学原理.ppt 职业 教育学 原理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