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ppt
《“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 河南省西峡县基教学研究室 杨文普Email:电话:13513777629,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操作办法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 五、“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提出 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区域推进做法 七、责任与追求,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操作办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
2、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探究问题
3、。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景。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三是学生“自探”。,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不需思考或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已无关,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情况下低效学习。,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合探”
4、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三讲三不讲”,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不是优先“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了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
5、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这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可能在课堂反复出现,如设疑自探一、解疑合探一、设疑自探二、解疑合探二目的是防止问题一次出示过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置”疑代替学生“质”疑,重新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被动思考,把“质疑再探”变成“设疑自探”的延伸。三是教师变成答记者问,
6、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忽视了教师的“三讲三不讲”。四是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当学生突然提出,要么不知所措,要么不懂装懂、搪塞应付。,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补充和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其实,“运用拓展”这个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是按“三疑三探”的步骤和理念进行的,是课堂教学中巩固新知的新一轮“三疑三探”。此环节包括3个层次:一是学生编题。二是教师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
7、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多数学生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以上仅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操作中的基本模式和要领,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一)有利于解决教学质量难以大面积提高问题(二)有利于解决未来“人才”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三)有利于解决中小学“辍学”问题(四)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五)有利于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六)有利于解决新课程实施“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七)有利于解决学习型社会难以创建问题,(一)有利于
8、解决教学质量难以大面积提高问题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放弃每一个学生。2、坚持推广的目的就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3、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2008年中招南阳市部分县区三率情况统计表,2008年中招南阳市部分县区分数段人数统计,西峡县20032008年高招本科上线情况统计表,注:2006年高考全市文理科前10名西峡占7人;2007年高考全市文理前5名,西峡占4人;2008年前6名,西峡占5人。本科进线2008年是2005年的2.6倍,是2003年的4.8倍,一本进线2008年269人,是2005年113人的2.3倍。,(二)有利于解决我国未来社会“人才”创新能力不强问题1、当前我国“人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疑三探 培养 创新 人才 奠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