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婴幼儿语言能力感知认知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规律及特点.ppt
《第二讲 婴幼儿语言能力感知认知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规律及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婴幼儿语言能力感知认知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规律及特点.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杨燕,第二讲 婴幼儿语言能力感知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婴儿语言的发展一、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由语音、词汇、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活动过程(听、说、读、写)。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言语是心理学研究的现象。,言语的种类1、外部言语(1)口头言语(听、说)对话和独白。(2)书面言语(读、写)2、自我中心言语 3、内部言语婴幼儿主要是口头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是人类语言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出现在各种活动中。自言自语在3岁左右达到高峰,8-9岁左右完全消失。内
2、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对自己讲的语言,它与抽象思维和有计划的行为有密切联系,一般5-6岁后开始产生。3岁以前的儿童还没有内部言语。,二、婴儿语言获得的基本理论 儿童的语言获得也称为语言发展,主要指儿童对母语的了解和获得的能力。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他们是怎样学会语言的?是先天还是后天?是主动还是被动?由于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不同而形成了各种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一)模仿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在20世纪20-50年代很流行,主要观点是儿童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的。如果在幼儿早期剥夺其社会交往的环境,幼儿就不可能学会说话。儿童在语言方面
3、的模仿有四种方式:1、即时的、完全的模仿。2、即时的、不完全的模仿。3、延缓模仿。4、选择性模仿。创造性模仿,主要是对句式的模仿。,(二)转换生成说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儿童具有先天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生活在任何社会环境下的正常儿童都能够成功地获得语言。他认为,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世界各民族幼儿获得语言,尤其是掌握句法结构的时间和顺序基本一致;尽管各民族的语言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语言形式,即语法结构。据此,乔姆斯基假设,人脑有一个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的先天装置,叫做“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4、简称 LAD),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就是由“LAD”实现的。由于有这种装置,儿童虽然只从周围环境中听到有限的句子,却能产生无限的句子,并在短短的几年中流利地运用语言。,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语言获得中幼儿被动模仿的看法,强调语言获得与生理成熟和大脑结构的关系,证明了语言获得也有一个关键期(212岁),错过了关键期,即使给以训练,也难以获得语言。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假设,而且过分强调先天性,过分夸大LAD的作用,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在言语获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这也是片面的。,(三)强化理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会语言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对一
5、个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就会得到成人的强化(口头赞许或物质上的满足),这就增加了在类似情景中作出正确反应的可能性,这个过程就是强化。如儿童在呀呀学语时会自发地、无目的地发出各种声音,一旦有些声音近似于成人说话的声音,父母便对这种声音进行强化,多次反复以后,儿童就会将这种声音与特定事物联系起来,儿童就这样学到了语言。这一理论充分肯定了语言教育和训练的作用。,(四)认知相互作用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儿童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个体的语言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语言的获得既要依赖于生理成熟,又必须有一定的认知基
6、础。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思维和语言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过于强调认知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忽略了社会交往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仍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三、婴儿期语言发展的阶段,3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过程,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婴儿语言的发展,主要指婴儿对母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婴儿的语言发展受生理机制成熟和认知能力发展的相互制约,呈现出固有的发展顺序和阶段。婴儿语言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三阶段,1.语言准备阶段(0-1岁):又称前语言阶段。语言的准备包括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两方面
7、的准备。2.理解语言阶段(1-1.5岁):标志着婴幼儿开始进入正式学说话阶段。3.表达语言阶段(1.5-3岁):此阶段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飞跃时期,又称为语言发展的突发期。,四、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1)0-1岁:发声练习 此阶段属于语音敏感期,儿童感知语音的能力是他们获得语言的基础。从出生到1岁,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咿咿呀呀做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1.听觉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能分辨语音和其它声音的区别。2.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主要以单音节为主。此阶段发音多为反射性发音,没有任何符号意义;以韵母为主a ai
8、 ei ei ou,声母很少h m。3.能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他们的需要,并对成人的逗弄和语言刺激作出相应动作反应,产生交际倾向。,第二阶段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6个月后,开始出现近似词的发音ba-ba ma-ma da-da。2.能辨别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感知说话者的表情、态度,表明语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3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能辨别家人的称呼,会指认一些日常物体。(情境性理解)4.出现“小儿语”,会用语音吸引成人的注意。,第三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1.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9个月)婴儿对语言刺激作出恰当的反应,表现在两个方面:(1)能执行
9、成人简单指令,并建立相应动作联系。如成人说“跟妈妈再见”,婴儿就会挥动小手;(2)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如说“灯”,婴儿会用手指卧室的灯,其它的灯则不用手去指。2.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即能通过语音、动作、表情的结合进行交流(情境性表达)。3.约12个月时,孩子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是语言发生的标志。,(2)1-2岁 经历了近一年的言语准备,婴儿开始进入学习口语的全盛时期,又称为正式学说话阶段。1.以词代句,语言的情境性强,需要结合语言、手势、表情、体态来确定儿童说话的含义。2.语言理解能力胜于语言表达能力,出现短暂沉默期,甚至只用手势和行动示意,不开口说话。3.会给常见
10、物体命名,但常出现用词不准现象。如:以声代物:“汪汪”指“狗狗”;词义泛化:一词多义,“毛毛”指所有带毛的东西;词义窄化:词义缩小,“车车”仅指自己的婴儿车;词义特化:因尿裤子时妈妈着急地说了糟糕,孩子在想解便时就说“糟糕”。4.重叠音较多,2岁是叠音词使用的高峰。5.喜欢提问,开始学会使用疑问句和否定句,开始出现“语言反抗”行为。,第二阶段 双词句阶段(15-2岁)积极说话阶段1.以双词句为主,会说3-5个字的简单句,最多不超过5-6个字的句子。2.喜欢开口说话,词汇量大增,主要是表达具体物品名称的词汇,以名词、动词、代词居多。3.,(3)2-3岁 2岁以后一直到入学前,是婴幼儿基本掌握口语
11、阶段。他们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的语言,语音逐渐规范,但发舌尖音(zh、ch、sh、r)和g、k、h、e等音有一定困难;2逐渐从以简单句为主过渡到以复合句为主,逐渐学会用3-6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子,疑问句逐渐增多;3.在手势的帮助下,会用语言描述简单的事情;4.开始使用人称代词(我、我的);5.开始学习倾听别人说话,来表述自己的意思;5.说话不流畅。,五、语言能力开发的方法,1.示范模仿法2.视、听、讲、做结合法3.游戏法4.表演法5.练习法,促进语言的发展,你能做些什么?,积极、耐心的关心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强化孩子的牙牙学语和早期词汇鼓励孩
12、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需要和兴趣等每天坚持为孩子朗读故事和图书坚持开展有效亲子沟通,做到三“T”:“talking”、“telling”、“time”(讨论、告诉、时间不小于1个小时)多采用开放式的回应,积极主动地应答孩子,Your Topic Goes Here,引导婴儿发音(语言准备期、模仿婴儿声音、多与婴儿聊天)帮助婴儿理解语言(动作回应、看图说话、感受实物)用正确的方法训练语言(看图讲故事、我问你答)练习日常用语练习儿歌阅读练习(方法:安排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教材、培养婴儿的阅读兴趣),看图讲故事,五、影响婴儿语言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即儿童自身发展水平和状态
13、,也有客观因素,即儿童的生活环境及获得的教育训练等。(一)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拥有健康发育的大脑和健全的听音、发音器官,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物质前提。实验表明,大脑语言中枢发生病变或受损的患者,可引发失语症等语言障碍;许多天生双耳失聪或发音器官不健全的聋哑儿童是很难掌握口头语言的。,(二)认知发展水平儿童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三)学习语言的动机(兴趣、需要),(四)语言环境首先是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教师和父母,应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的语言示范;其次,要为婴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如
14、丰富的图书、录音、录象设备,让婴儿方便地进行听说读写;第三,为婴儿提供充分的语言练习机会,包括教师和成人经常与婴儿进行交谈,并为婴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等;第四,丰富的生活内容及活动,如参观、散步、谈心、阅读、看电视、游戏、劳动等活动都是婴儿说话的源泉。,(五)个性品质差异一般来说,个性外向、自信、善于交际的婴儿对周围人的言行比较注意,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敢于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因此他们能争取到更多语言学习和表现的机会。而个性内向,胆小怕羞的婴儿往往缺乏语言学习的欲望,也就失去了许多语言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六)成人对语言学习的指导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虽然依靠其正常
15、的生理机制和自身主动的自然习得,但如果在自然习得的基础上,加强成人对语言学习的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婴儿语言的发展。,六、婴儿语言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参考学习)(一)说话晚说话晚是儿童语言发展中值得重视的情况之一,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遗传:大脑机制或功能发育缺陷。2、后天大脑损伤3、环境因素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混乱的早期语言环境(参见实践活动,问题情境2)缺乏必要的语言指导成人过于理解,出现“包办”。性别。性别荷尔蒙分泌量不同,女孩比男孩成熟快些,所以在早期词汇量增加上有优势。,(二)口吃1、生理原因有人认为口吃与遗传,大脑两半球优劣或某种脑功能障碍有关,与语言神经末稍缺陷有关。2、心理因素
16、这是引起小儿口吃的主要原因,口吃是一种精神不健康不稳定的表现,大多数儿童受惊,被严厉训斥,惩罚,嘲笑,环境突然改变,或父母死亡,离异,家庭不和睦等情况引起焦虑恐慌的结果。3、语言神经功能障碍,即与发育对语言的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4、疾病,脑外的感染,头受伤,以及一些传染病如百日咳,麻疹,猩红热后也易发生口吃。5、模仿和暗示,儿童时期正是学习和掌握时候,此期的心理特点是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由于好奇顽皮去模仿口吃患者的语言,因而患口吃。,儿童在2-4岁时出现口吃的是暂时的,随年龄增长逐渐停止,若在学龄初期,还有口吃现象,则要治疗,首先要消除社会因素,在孩子周围的同学老
17、师不要过分注意患儿的语言缺陷,不要模仿,不要讥笑,否则会加重患儿口吃的症状,多关怀孩子,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对矫正口吃有很大的关系.,(三)发音障碍发育性发音障碍是指儿童的发音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水平,发音器官检查无结构损害,听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变化,智力正常。该症主要表现为发音的延迟与异常,发音的发展速度低于相应年龄水平,说话吐词不清或发音错误。最容易发错的音有z、c、s、zh、ch、sh等。发音障碍儿童因为说话吐词不清而被人取笑,常常伴有一些情绪与行为的变化,变得退缩、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上学以后可能伴有学习困难。发病原因仍不清楚,目前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
18、迟滞引起,导致发音器官的运动部分功能失调,遗传可能对这种发育迟滞有影响。另外一种则认为是环境因素所致,因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儿童经常与发音不清的人接触时可形成发音异常。,(四)缄默症缄默症是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无障碍,但表现沉默不语的儿童(即没有言语障碍,但不说话的儿童)。缄默症有很多种,儿童多为选择性缄默症(elective mutism),其表现为智力发育正常,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智商在70或70以上。起病多在37岁,女性多见,多是敏感、羞怯性格。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亦无其它精神或身体障碍。,婴幼儿感知认知的发展规律及特点,一、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觉知觉儿童基本感觉能力的发展儿童
19、知觉能力的发展感知觉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感 觉,感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感觉器官对感觉刺激的觉察,即反应性。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酸甜味;通过嗅觉可以反映它的清香气味,同时,通过触觉可以反映它的粗糙的凸起。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 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触觉、痛觉、温觉等)、动觉、平衡觉等。,知觉,知觉: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 认知
20、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这就是知觉。,知觉,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地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知觉。,3.儿童基本感觉能力的发展,(1)听觉胎儿的听觉反应: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突然的声响
21、能够做出动作反应:如翻身、踢腿。母亲的心跳对新生儿具有安抚作用。新生儿喜欢乐音而不是噪音,喜欢人的声音,偏爱母亲的声音。,3.儿童基本感觉能力的发展,在3个月时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把头或者眼睛转向声源。78个月的儿童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儿童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主要发展对低频声音的反应敏锐度;成年后听觉能力缓慢降低,到了老年期,高频部分听力丧失较多。,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1)多听优美的经典名曲:如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效应),经典曲目:土耳其进行曲 第21号钢
22、琴协奏曲 小夜曲小星星协奏曲,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2)听音瓶准备3个矿泉水瓶(易拉罐),一个是空的,什么也不装;一个装约1/3的黄豆(沙子);一个装约1/3的水。对于小月龄的婴儿,可以边摇边告诉他这是水摇动的声音;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可以让在其背后摇动,让他猜摇的是什么?,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2)听音瓶蒙台梭利教具中的音筒也是这个道理。但是,此教具更深一层次的应用,是让孩子能够根据声音配对。,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3)动物的声音引导孩子观察聆听不同动物的叫声;录制或者网上下载这些动物的声音;播放声音,让孩子猜是哪种动物的声音。,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4)引导孩子观察聆听自然界的声音小
23、鸟声、蟋蟀声、流水声、风声、雨声、打雷声等等。,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5)引导孩子观察聆听物体的声音 不同物体的碰撞声、敲击声、拍打声等。家中的器具都可以,比如勺子碰撞塑料杯、玻璃杯、钢杯的声音;炒菜用的铲子碰撞锅的声音等等。,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6)什么乐器在唱歌准备一些奥尔夫乐器,在黑暗处或者给宝宝蒙上眼睛,敲打这些乐器,发出声音,让宝宝猜是哪种乐器的声音。,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7)摸黑游戏天黑时在封闭的房间,或者白天时给宝宝蒙上眼睛,然后家长在家中不同的位置呼唤他,或者用摇铃发出声音,让孩子仅凭听觉去寻找声音。注意:游戏的安全性。,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8)猜猜这是谁的声音。
24、把宝宝熟悉的亲人的声音录制下来,放给宝宝听,然后问他,这是谁的声音。,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9)听音寻物把宝宝的一个玩具藏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让宝宝寻找。家长用一种乐器(钢琴、吉他、电子琴等)提醒宝宝玩具的位置。具体做法是:当宝宝离该玩具藏的位置越来越近时,家长在乐器上弹奏节奏快而音高的声音,当宝宝离玩具越来越远时,家长在乐器上弹奏节奏慢而音低的声音。宝宝根据乐器的提示,找到玩具。,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10)用身体感受声音的大小、高低和快慢(布奇音乐屋)随机设计一些动作反映声音的大小,比如,家长轻轻敲一下木琴,发出小小的声音,那么孩子就蹲下来,身体变得小小的,或者用手轻拍小鼓,也发出小小
25、的声音。家长重重地敲一下木琴,孩子就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身体变得大大的。,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随机设计一些动作反映声音的高低,比如,家长在乐器上弹奏高音,孩子摸摸头;家长弹奏中音,孩子摸摸自己的肚子;家长弹奏低音,孩子摸摸脚。或者家长弹奏高音,孩子学开飞机状;家长弹奏低音,孩子在地上爬,学开火车。随机设计一些动作反映声音的快慢,比如,对于小月龄的孩子,听到节奏快的音乐,家长抱着他跑得快些;听到节奏慢的音乐,家长抱着他走得慢慢的。对于会走路的孩子,让他自己用身体表现音乐的高低快慢。,促使儿童听觉发育的方法,11)妈妈充满爱意的语言非常关键。妈妈在抚育孩子的同时,经常说些充满爱意的、温柔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讲 婴幼儿语言能力感知认知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第二 婴幼儿 语言 能力 感知 认知 社会 适应性 发展规律 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0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