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室内覆盖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室内覆盖研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集团重点/联合研发项目结题汇报报告,xx年x月x日,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一.开题计划完成情况,目 录,二、主要研究成果(整合后),1.1 研究背景及目标(开题报告),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分工(开题报告),居民小区覆盖方案研究,1,浙江公司,TD智能补盲系统应用研究,2,浙江公司,TD/GSM/CMMB多网融合应用研究,3,浙江公司,1.3 开题计划完成情况总结,课题分工、研究时间及课题成果完成情况,2,1,3,1.3 开题计划完成情况总结,联合项目成果,首次在现网中采用智能补盲系统对TD的室内微点覆盖方案进行研究测试,有效弥补TD现网微点覆盖手段的空白。,提出了TD各种典型小区覆盖
2、场景的覆盖策略,指导了TD室内覆盖典型场景的建设,总结了TD小区信号泄露控制与利用的优化方案。,提出了TD/GSM/CMMB多网融合的建设方案,并对典型场所进行应用与测试。,一.开题计划完成情况,目 录,二、主要研究成果(整合后),室分覆盖与业务需求,小区覆盖与业务需求,别墅,停车场,综合性小区,高层小区,多层小区,1,2,3,4,小区覆盖业务需求,TD频段在室内的损耗衰减,是小区深度覆盖必须考虑的难题和重点,G3业务:TD数据卡、上网本、上网手机,70%的语音业务量发生在室内90%的3G数据业务将发生在室内,50%投诉位于小区室内,从TD一期至三期城市的用户情况来看,居民小区是TD话务和数据
3、需求的热点区域、也是TD弱覆盖投诉的热点区域。同时居民小区也是网络建设的难点区域。因此如何做好密集居民小区的TD网络覆盖,成为衡量TD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2.1.1 研究背景,2.1.1 研究背景,建筑结构复杂、衰耗大,室外宏基站覆盖无法有效解决覆盖问题用户投诉多,用户语音业务及数据业务需求大基站和各楼层接入点间的主馈电缆及干线复杂,工程施工难度大室内分布系统覆盖难题:解决方案:覆盖(平层内部建筑隔断较多,穿透损耗情况复杂)控制手段:切换和泄漏,室分覆盖与业务需求,小区场景特点,2.1.2 住宅小区场景分析,居民小区场景分析,根据楼宇建筑结构,居民小区大致可分为:多层、高层、别墅、老旧小
4、区、综合性小区等典型场景,根据不同场景决定天线选型、布放方式、布放距离等。,2.1.3 典型场景覆盖建设方案,覆盖建设方案,针对两种不同的住宅类型,采用了不同的覆盖解决手段:,覆盖建设方案及天线,2.1.3 典型场景覆盖建设方案,多层小区(嘉荷花苑),高层小区(世通华庭),2.1.3 典型场景覆盖建设方案,覆盖建设方案及天线,别墅(银泰龙庭),老旧小区(松园西区),2.1.3 典型场景覆盖建设方案,泄露整改与利用,2.1.4 测试场景与网络性能分析,从表中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多层、高层、别墅、老旧小区等各种类型的小区的覆盖设计方案均达到了指标要求。,2.1.5 研究结论,2.2 TD智能补盲系
5、统应用研究,2.2.1 研究背景,TD智能补盲系统的特点及作用:成本低,安装方便灵活、经济实用。功率低,有效避免过覆盖、防止信号泄露,可有效解决室内微点覆盖需求。作为TD网络覆盖的优化覆盖手段,可以在3G网络建设中起到补充覆盖、优化网络、提升网络质量的作用,网络覆盖完善和优化的需求:目前在TD网络已覆盖范围内还存在很多弱覆盖区域,对此类区域需要进行覆盖的完善和优化,此时需要采用更多的、灵活的和高效的覆盖方式来保证,TD智能补盲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优化覆盖手段。,2.2.2 网络性能分析,TD智能补盲系统工作原理,1、TD智能补盲系统是将射频放大技术和天线技术进行组合,基站信号通过无线传输再通过远端
6、射频放大、覆盖,形成的一种TD室内微网络覆盖方案。2、由基站发出的下行信号经施主天线接收,经过滤波器、下行低噪放、选频模块和下行功放,最后再次滤波从小型用户天线发射到覆盖区3、用户手机所发的上行信号,经用户天线接收、滤波器、低噪放、选频模块、上行功放后,经滤波器从施主天线发射给基站,使用户手机发射信号与基站沟通,TD智能补盲系统,覆盖能力分析,覆盖能力测试分析,切换性能分析,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分析,网络KPI分析,重叠覆盖区的覆盖能力,TD智能补盲系统能力分析,2.2.2 网络性能分析,TD系统采用了波束赋形技术、时分双工和联合检测等新技术。由于TD智能补盲系统没有采取波束赋形技术,同样输出功率
7、的智能补盲系统的覆盖是否会如不如TD基站,覆盖能力到底如何,需在测试中来验证,覆盖能力测试分析,TD智能补盲系统,重叠覆盖区覆盖能力,切换性能分析,网络KPI分析,当TD智能补盲系统引入后,肯定与施主基站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在该区域内肯定是存在多径信号的,多径信号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进行。但由于安装智能补盲系统的区域施主基站信号很弱,因此,重叠区域的信号对用户的感知造成的影响很小,基本可以忽略,TD智能补盲系统与邻区的切换与TD宏站系统内的切换性能在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因此,智能补盲系统区域的切换在理论上是不会有问题的。需要重点考察TD智能补盲系统覆盖区与邻小区之间的切换是否正
8、常,对于符合规范要求的TD智能补盲系统由于只是延伸了施主基站的覆盖,对其基站本身的网路指标是没有影响的。因此,在理论上是不会对网络KPI有影响的,2.2.3 测试场景及数据分析,网络性能测试:从覆盖指标可以看出,引入智能补盲系统后覆盖区域的覆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网络指标来看,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效果。,衢州亚美小区:TD智能补盲系统的网络性能测试,从已安装TD智能补盲系统的亚美小区、白云小区等十余个TD弱覆盖投诉点来看,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均得到大幅提升。,TD智能补盲系统网络性能测试,2.2.4 研究结论与应用建议,研究结论,应用建议,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引入TD智能补盲系统
9、后,KPI测试均正常,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TD智能补盲系统的引入大幅提升了网络KPI指标。,可广泛应用于楼宇、小区、酒店、城中村、停车场、小型隧道等TD弱覆盖封闭场所。实际覆盖范围在半径10M左右,超过该区域信号衰减迅速。覆盖环境要求:室内外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或室外信号在该建筑物内的强度较低。,1,2,3,4,CMMB 覆盖需求,覆盖盲区、业务需求点等是推广CMMB必须考虑的难题和重点,三网融合的积极尝试,释放运营商自有无线宽带,办公楼,隧道,地铁,停车场,娱乐场所,体育场馆,购物中心,古迹,机场,从CMMB用户情况来看,商场、办公楼等公众场合是CMMB业务需求的热点区域、同时也是CMMB信
10、号弱覆盖区域。如何利用移动原有的室分系统资源对CMMB进行合路,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借助中国移动强大的室分系统资源,2.3.1 研究背景,2.3.1 研究背景,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其规定了在广播业务频率范围内,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广播信道传输信号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该标准适用于303000MHz频率范围内的广播业务频率,通过卫星或地面无线发射电视、广播、数据信息等多媒体信号的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全国漫游。,CMMB简介,CMMB终端与业务,CMMB业务主要面向手机、PDA、车载电视、笔记本电
11、脑、MP3、MP4、数码相机等多种便携式移动性终端开展。目前中国移动的CMMB业务采用在手机终端中植入CMMB模块实现,属于广电总局和移动集团合作开展的业务。,2.3.2 覆盖建设方案,CMMB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要求,(1)采用同频覆盖方式,并保证室内覆盖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与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不产生同频干扰;(2)在室内覆盖区域内95%的位置可正常接收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3)对于所有室内覆盖系统场强信号影完整覆盖到边缘,且不小于-75dBm且C/N14.0dB;(4)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的室内转发天线入口电平控制不超过15dBm。在实际工程中,控制在10dBm为宜。电磁辐射值应满足
12、GB 8702-1988中对环境电磁波辐射指标的要求;(5)作为源信号的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不低于-65dBm,信号频谱应无干扰信号,并能够保证稳定接收;(6)作为源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中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的电平应与正常的有线电视信号电平一致,不影响有线电视节目的正常收看,频谱应无干扰信号,并能够保证稳定接收;(7)覆盖区域与周边覆盖区域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8)采用有线接入覆盖方式时,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不能影响上下邻频的正常电视节目的收看。,2.3.2 覆盖建设方案,TD/GSM/CMMB室分合路覆盖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数字直放站,将CMMB宏站信号引入室内,与移动现有的GSM/TD信
13、号进行合路后输出。数字电视直放站的系统装置包括施主天线、数字电视直放站主机及重发天线。施主天线收到数字电视信号后,通过同轴电缆线直接送往数字电视直放站主机放大,输出后再经过同轴电缆线送往重发天线发射,使得数字电视信号得以继续延伸,解决数字电视信号盲区的覆盖。,CMMB与室分系统融合,在一些商场、地下停车场、隧道、高层建筑、电梯、娱乐场所等可以借助中国移动丰富的室分系统资源优势进行建设,将极大提升此类区域数字电视的信号质量,提升客户感知。建设快速,只需要将CMMB数字直放站和室分系统进行前端合路,更换相应合路器即可使用。建设成本低,CMMB数字直放站主设备只需要12万。,CMMB数字直放站工作原
14、理及设备,2.3.2 覆盖建设方案,2.3.2 覆盖建设方案,根据自由空间损耗,要求保证楼层覆盖最弱接收电平在-75dBm以上,则需要天线口输入功率应该保证在2.8dBm以上。(1)GSM/TD-SCDMA分布系统与CMMB系统采用的无源器件的频段差异;(2)与GSM频率较接近,分布系统天线放置一致,输入端同功率输入的情况下可以满足CMMB天线口功率要求。,合路系统图,2.3.3 测试与网络性能分析,预期结果,图像质量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图像的成像质量随着离天线的距离及天线功率变化而变化,2.3.3 测试与网络性能分析,合路CMMB信号对GSM/TD的影响,合路CMMB信号后,GSM网络信号由于
15、分布系统增加了合路器,输出信号强度、通话质量均有所有所减弱,但仍达到指标要求,1、CMMB对原GSM信号影响,2.3.3 测试与网络性能分析,1、通过路测分析,*大楼地下室原GSM信号覆盖良好,覆盖率为100%,其中大于-85dBm小于-75dBm电平之间占有率为0.33%,平均值为79dBm,其中大于-75dBm小于-65dBm电平之间占有率为8.64%,平均值为69.4dBm大于-65dBm电平占有率为91.03%,平均值为49.5dBm,通话质量为99.64%,接通率为100%,掉话率为0%,CQT测试可知,通话测试清晰,无掉话、断续等现象出现。2、合路CMMB信号后测试为,GSM的覆盖
16、率为100%,其中大于-85dBm小于-75dBm电平之间占有率为1.63%,平均值为81dBm,其中大于-75dBm小于-65dBm电平之间占有率为15.31%,平均值为69.7dBm,大于-65dBm电平占有率为83.06%,平均值为51.8dBm,通话质量为100.00%,接通率和掉话率没有变化,通话测试清晰,无掉话、断续等现象。3、对比可知,合路CMMB信号后GSM网络信号由于分布系统增加了合路器,信号有所减弱,不高于2 dBm,通话质量有所增强。,2.3.3 测试与网络性能分析,2、CMMB对原TD-SCDMA信号影响,原TD-SCDMA信号,2.3.3 测试与网络性能分析,合路CM
17、MB信号后TD信号测试结果,2.3.3 测试与网络性能分析,1、通过路测分析可知,合路CMMB信号前,CS测试情况:PCCPCH_RSCP-80dBm的占有率为100%,PCCPCH_C/I-3dB为100%,HSDPA业务经测试下载速率为1.38mbps,各指标满足TD网的要求,2、合路CMMB信号后,经测试,PCCPCH_RSCP-80dBm的占有率为99.32%,PCCPCH_RSCP在-80dBm至-90dBm之间的占有率为0.68%,PCCPCH_C/I-3dB为100%,HSDPA业务经测试下载速率为1.25mbps,各指标满足TD网的要求。3、通过对比可知,合路CMMB信号后,信号强度由于分布系统增加了合路器信号有所减弱,但不高于3dBm,PCCPCH_C/I有所增强。综上所述TD室分网络覆盖效果没有显著变化,各项指标均满足省公司对TD网络的要求。,2.3.4 研究结论,结论,建设快速,可借助中国移动强大的室分系统资源有利于提升客户感知,GSM/TD Over CATV的反向尝试,切实可行,建设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分流宽带杀手级业务(视频、下载等)的需求,释放运营商的自有无线宽带,部分解决流量计费不合理因素。,38,结束,谢谢大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