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087062婴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键期.ppt.ppt
《645087062婴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键期.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5087062婴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键期.ppt.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3岁儿童亲子教育,刘莉,0-3岁儿童亲子教育,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章: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新生儿的发展第二节: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三节:婴儿的学习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五节:婴儿的言语发展第六节:婴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新生儿的发展,人的生命从受精卵开始,约经历280天的胎内发展,这称为产前期。产前期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胚种期(02
2、周)、胚胎期(38周)和胎儿期(938周)。,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第一节:新生儿的发展,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反射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称为生存反射;第二类反射对新生儿没有生物学意义,会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自行消退;,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新生儿的发展,第一类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食物反射(觅食、吸吮、吞咽)防御反射(眨眼、呕吐、喷嚏)定向反射,第二类无条件反射:抓握反射 行走反射 游泳反射,一、新生儿的反
3、射行为,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 睡眠状态是新生儿一天中最重要的部分。睡眠不规律可能是出现某种异常问题的征兆。,第一节:新生儿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新生儿每天有两三个小时的觉醒状态:安静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或与母亲交往。新生儿的记忆和学习是在觉醒状态下进行的。啼哭是生理需求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才增加了社会交往需求的性质。啼哭是最早将需求信息传递给看护人的交流方式;又是影响成人的手段,能起到成人照顾他的导向作用。,第一节:新生儿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新生儿的心理发展心理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儿童心理学界
4、有三种观点:第一,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第二,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第三,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第一节:新生儿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1.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婴儿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共同作用的。大量实验表明:剥夺早期经验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早期营养不良,也会对婴儿大脑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第二节: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2.婴儿大脑的可修复性婴儿大脑的某一部分受损伤,可以通过学习的过程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一侧脑半球受损伤后,另一侧脑半球很快会产生替代性功能。例如:在5
5、岁以前语言中枢受损伤,另一侧脑半球很快会产生替代性功能,使语言中枢转移。但是,超过5岁,这种语言中枢的修复性功能便难以实现,致使言语障碍无法克服。,第二节: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的动作发展婴儿动作发展的三大原则: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第二节: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1.手的抓握技能:五指分化、手眼协调到婴儿末期,手摆弄物体的动作向精细化和协调化发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2.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到婴儿末期,独立行走
6、动作变得熟练和自如。婴儿移动身体由被动转为主动,使行动具有了主动性,明显地扩大了认知范围,增加了与人交往的主动性。,第二节: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的认识活动是动作和感知觉结合的结果。离开动作,婴儿的心理发展就无从谈起。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3.动作的发展是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第二节: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学习是指在环境中获得经验,由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婴儿生来就具有学习能力,来自先天的生物学准备。现代研究表明:婴儿学习活动的最早表现是在胎儿末期。这
7、个时期可以接受语言和音乐等刺激,从而获得一定的经验。出生后,再对其施加同样的刺激,会对有关行为产生影响。,第三节:婴儿的学习,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模仿学习 模仿是本能国外研究发现:出生两三天至二十天左右的新生儿就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如在成人和婴儿互相观看时,成人伸舌头,婴儿也模仿着伸舌头;成人张嘴,婴儿也跟着张嘴。跨文化比较研究表明,婴儿模仿学习能力具有普遍性。,第三节:婴儿的学习,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数天就能建立起条件反射。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
8、性条件反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汁即将到口的信号。,第三节:婴儿的学习,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将同一刺激不断地重复呈现给婴儿,婴儿对它的反应强度越来越弱,乃至不再注意。这时再呈现给他一个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婴儿的反应强度便马上提高起来。婴儿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第三节:婴儿的学习,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所以说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婴儿通过感知
9、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婴儿感知觉活动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一)婴儿感觉的发展1.视觉技能的发展觉察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备的视觉技能: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和视觉敏锐度。2.听觉技能的发展婴儿的听觉发展包括听觉辨认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二)婴儿知觉的发展婴儿知觉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加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它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觉察、组织、综合及解释。,第四节:婴儿
10、的认知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二)婴儿知觉的发展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手眼协调、视听协调2.模式知觉婴儿在知觉一个图形时,不仅知觉到各个组成部分,而是能将这些部分知觉为有机的整体。3.深度知觉吉布森“视觉悬崖装置”,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视觉悬崖装置吉布森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视觉悬崖装置将23个月大的婴儿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度;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
11、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这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不确定的是深度知觉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在出生后几个月里学来的。,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的注意婴儿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将头转向声源),这实际上是不随意注意的初级形态。婴儿注意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到随意注意;从受客观刺激物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制约。,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的注意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
12、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第一,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第二,受知识经验的制约。第三,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的记忆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按记忆的内容,可以把婴儿记忆分为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在1岁以前,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在1岁以后,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912个月婴儿能将食物、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2.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811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水平:无效尝试有效尝试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婴儿解决
13、同一问题的策略也随月龄增长而发展。,第四节:婴儿的认知发展,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言语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根据语言的结构和技能,将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第五节:婴儿的言语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的发音(一)婴儿发音的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二)婴儿发音的特点1.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2.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开始。3.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
14、母语的全部发音。,第五节:婴儿的言语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词汇的发展,第五节:婴儿的言语发展,(一)词汇量的发展 婴儿在11.5岁掌握第一批词汇,5060个。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二)掌握词汇的特点1.婴儿的词汇是从熟悉事物的名称开始的(人、食物等)2.婴儿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婴儿句子的发展,第五节:婴儿的言语发展,1.单词句到多词句一岁半左右开始,儿童能把单个的词组织起来组合成双词句和多词句。2.简单句到复合句两岁左右,婴儿开始说复合句。,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流,第五节:婴儿的言语发展,
15、(一)婴儿与成人的前言语交往(二)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三)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在第一个词汇出现之前,儿童与成人的前言语交往就已经开始了。这时的交往主要利用手势。手势的作用主要有:把“听话人”的注意引向特定的物体和时间;要什么东西。这说明婴儿有明显与成人交往的需要,因为不具备言语表达能力,就用手势作为辅助手段。也表明儿童与成人交往不仅是习得言语的必要条件,也是促使他们学习言语的一种动力。,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在言语交往中,说出的是他所知道的东西和表达其愿望及要求的内容。婴儿所知道的东西有:自己能活动的东西;可以让它活动起来的东西;能
16、够给予和接受的东西;能盛物、能使用的器具、工具等。这显示婴儿能够把自己关于物体、物体的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知识按类别组织起来,运用所掌握的词汇和句子与人进行交流。,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2.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的交流技能3.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语用技巧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五、语法的获得1.5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对于这种惊人的言语获得成就,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1.后天学习理论强调后天环境2.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3.主体和环境相互
17、作用理论强调主体先天能力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五节:婴儿的言语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五、语法的获得我国学者认为,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1.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生物性前提。2.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3.儿童与周围人的言语交往是句法获得的必要条件。4.对成人语言的学习和选择性模仿是句法习得的必要条件。5.儿童言语学习的能动性。,第五节:婴儿的言语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社会化过程:婴儿出生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的过程。包括人格形成和社会化发展两方面。发展心理学家重视婴儿的气质、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婴儿自我的发展。,第六节:婴儿个性和社会性的
18、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的气质(一)婴儿的气质类型(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第六节:婴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气质是婴儿各自不同的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气质类型是指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类共同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典型结合。1.按活动特性划分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一)婴儿的气质类型,2.按三种类型划分容易型困难型迟缓性,(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第一,在出生后的一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呈连续增长的模式。第二,气质的稳定性是中等强度的稳定性。,(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1.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2.早期教育对
19、婴儿气质的影响,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婴儿气质在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生物社会现象。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上都是生理性的、本能的反应,是由生理需要和机体内外某些适宜、不适宜的刺激引起。降生之后,进入人类社会环境,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着情绪的社会化。,第六节:婴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章: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一)婴儿兴趣的发展(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四)分离焦虑(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第六节:婴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45087062 婴儿 生理 心理 发展 教育 关键期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