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
2、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3、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 )A彰显皇帝无上权威 B抑制儒学倡导法家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防止人民反抗斗争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
3、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5、下图是光绪二十七年的一份吏部档案,但是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
4、,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下表是某一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该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B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阻碍民族资本发展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较快 D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7
5、、蒋总统集中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国民党党员组成的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1925年 B1931年 C1939年 D1945年8、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 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A B C D9、我国古代逐
6、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10、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新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文中“最大胆行动”是指A开发开放浦东新区 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1、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
7、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海峡两岸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 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C都认同“一国两制” 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1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上述规定体现了公正的法律观念反映了平民斗争成果 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 保护有产者的利益AB C D13、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
8、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A达伽玛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14、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15、“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由此可知材料作者的意图是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9、 B用这资本输出替商品输出C用垄断组织代替自由竞争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16、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A B C D17、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
10、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新政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 B C D18、“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A马歇尔计划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C“新经济” 的出现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2
11、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在国际经济贸易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建立 成员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尽相同 美国都是重要成员国A B C D20、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2、5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共60分。21、(12分)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
13、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
14、而不属于各邦。丁建宏德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 (2分)分析其作用。(2分)(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22、(10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 山东省 滕州市 二中新校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