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5月考前围题卷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5月考前围题卷语文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三5月考前围题卷语文试卷及答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泉港一中2014年5月高三考前围题卷语文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l)制芰荷以为衣兮,_。(屈原离骚)(2)杨花落尽子规啼,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箫鼓追随春社近,_。(陆游游山西村)(5) 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6)逮奉圣朝,_。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王阳明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
2、、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
3、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选自王阳明传习录)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
4、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讽:规劝B.乐嬉游而惮拘检 检:约束C.若近世之训蒙稚者 训:教诲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肆:延伸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王阳明的教育理念的一组是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以诗歌、习礼、读书等方式进行熏陶渐染,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
5、发智力的目的。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切时务”论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古人办学的意义。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使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学业难成并败坏社会风气。5. 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3分)译:_(2)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3分)译: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
6、问题。(6分)【双调】沉醉东风 秋日湘阴道中赵善庆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败柳。【注】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傅黄:涂染上黄颜色。(1)、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字或“染”字的妙处。(3分)答:_(2)、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3分)答:_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 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觉慧打算温习功课,准备大考。可是他摊开书,心里反而更烦躁了。于长叹一声
7、合了书,一个人往花园里去了,在花园他看见宛儿在为鸣凤烧纸钱。(家第二十九章)B、“马伊埃特沉浸在遐思之中,这种遐思简直是某个悲惨故事的延续”这个“悲惨故事”是可爱的阿妮丝(爱斯梅拉达)被埃及人抱走的故事,最后两母女因小鞋相认,紧接着“隐修女”在保护女儿时被卫兵推倒,碰到头死去。(巴黎圣母院第六卷 三)C、蕙芳不能达到“回乡下去”的目的,两天不肯出房门,躲在房里面胡思乱想,直到张素素到来,张素素告诉她要反抗,并把她带到丽娃丽妲村,四小姐留下了一张字条就随张素素去女青年会寄宿舍。(子夜十八)D、玛丝洛娃最钦西蒙松,因为这个朝廷贵族家庭出身的人,过着最普通的工人生活,甚至把哥哥寄给他的东西全都分赠给
8、人家,自己穿戴很粗陋,而且他生活的全部乐趣就在于寻找机会为别人出力。(复活第三部(三)E、在谈好处理巴黎的葛朗台的债务后,老箍桶匠把银行家一直送到大门口,闩上大门后,过于兴奋的他实在坐不住,就又唱又跳起来,说了许多特别的警句,还宽宏大量地请拿侬放下手中的活,喝点果子酒。(欧也妮葛朗台第七节)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1)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玄德拆视之。书略曰:“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刘备所拆视的荐书是谁写的?刘备这时怎样对待庞统?请简述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宝钗听了这
9、话,便又说道:“实告诉你说罢: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宝玉忽然坐起来,大声咤道:“果真死了吗?”宝钗道:“果真死了”宝钗为什么要向宝玉说出黛玉的死讯?结果如何?答第( )题:_(二) 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4.10)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尽心上26)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1)第则中孟子批评什么?
10、其理由是什么?答:_ (2)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孔子和孟子的权变思想。答:_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读书管见:读书也讲辩证法 胡昌方史乐翔如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包含矛盾一样,读书亦有辩证法。懂得这一道理,我们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就既不会厚此薄彼,也不会顾此失彼。首先谈谈“熟读精思”与“不求甚解”。宋代学者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24字的“朱子读书法”,其核心便是“熟读精思”。说读书要“熟读精思”,恐怕没人反对;但说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多数人就会不赞成。不过,自古贤能者却多有“好读书
11、而不求甚解”之人。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一个“好读书”的人,一生要读很多书,如果每本书都“求甚解”,所花时间会无法估计。而“不求甚解”并非指不去了解,而是有的书重在观其“大略”,过于细微的地方则不用去钻牛角,这便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脉系,提高自己的整体认知能力。其次,书有良莠之分,有一些用处不大的书,浏览大意即可,不必非要“求甚解”不可。否则,就成了郑板桥说的“没分晓的钝汉”了。再次,有些书虽然有用,但水平在同类书中却仅居于“下流”,用“不求甚解”的态度去阅读它,可能对读者来说,也并无损失。如此说来,“求甚解”就不好了?当然不是。有些书,特别是好书,一定要像朱熹那样,“精阅细读,融会贯通”,原因
12、很简单:它是值得的。其次说说“读破万卷”与“读破一本”。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但要真正做到“破万卷”,并非容易的事。而且,别人的书你读得再多,如果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灵活运用,那就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学者唐弢那句“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的名言,倒是颇有见地。阅读经典和精细阅读是对“读破一本”的高度概括。“经典”的书,一般而言,它的思想内涵与知识含量是其他书所难以比拟的。精读经典,认真钻研,得到的收获将更多。当然,“读破一本”必须建立在“广采博学”的基础之上。舍此,就会显得“势单力薄”、阅“力”不足和缺乏后劲。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
13、日书中说得有理:读书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广泛涉猎。但又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掌握本事,全在于“精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还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读书求知的辩证法绝非仅此,然而道理大致相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多可融会贯通。读书得法,自然事半功倍。(人民日报2013年8月6日24版,有删节)10下列对于“不求甚解”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方法被大多数人所反对,但是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的古贤能者仍有不少。B. “不求
14、甚解”者读书重在观其“大略”,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脉系,提高自己的整体认知能力。C.对于一些用处不大的书,不必非要“求甚解”不可,否则,就成了郑板桥说的“没分晓的钝汉”了。D. “不求甚解”和“读破一本”是两种对立的读书方法,各有所长,读书者需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取舍。11文章说“读书亦有辩证法”,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_12文章引用朱熹、唐弢和贾平凹的读书心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3分)答: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
15、15题。一碗羊肉汤金 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
16、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
17、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舌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第一批来了
18、,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
19、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选自最好的小小说)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B.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20、,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C第三自然段描写县委办工作人员安排各级领导参观的日程表,突出了长岭乡接待任务的密集繁重,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D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E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14.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_15.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6分)答: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
21、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5题。(15分)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已经是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他的作品和乐队风靡全国。小施特劳斯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圆舞曲。他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音乐家。可是想不到,音乐家的父亲却反对孩子学习音乐 。一天父亲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一气之下找来一条皮鞭,凶蛮地抽打孩子。与父亲不同的是,妈妈安娜却为孩子在音乐上的早熟而感到骄傲,她悄悄地记下了孩子的处女作,从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请教师,指望小约翰有朝一日能超过他的父亲。 Ks5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一中 月考 前围题卷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