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北省保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A卷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八股文与科举制 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八股文,又称八比、时文、时艺、制艺、经义、四书文等,全文分八个部分,格式要求严格、死板。不管是乡试(省内统考)还是会试(全国统考),都是三场考试,“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清史稿选举三)三场考试并不都用八股文,只有第一场使用,但由于第一场对于是否考中最关重要,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就当然被看成是紧密的连带关系了。 另外,虽然没有看到有关论证,但推测八股文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与试卷的评判有
2、关。如果不规定文体,同样的题目就会有许多种类型的回答,而这对于评判者来说,难度是加大了的,而同一种八股文,结构的严格一致,很方便评判者对考生进行对比排队。林则徐曾经指出,科举乡试试卷多而校阅的考官少,“校阅情形,定弃取于俄顷之间,判升沉于恍惚之际”,可见评判用时非常短。由此可见,完全相同格式的答卷应该是有利于迅速校阅的。明代的八股文,在最后有一个部分叫“大结”,是自由发挥的部分,但清朝取消了这部分,理由是容易做暗号给考官,可能也有不希望增加校阅试卷工作量的意思,当然谁也不会把这当做公开的理由提出罢了。 八股文事关圣贤微害大义、士人心术,又有利于考官评卷,再加上清人迷信文风关乎气运,于是即使有人
3、反对也没能动摇它的地位。何况,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人急于在科举上找到出路,而科举非通过八股文这块敲门砖不可,所以事实上也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市场。清人徐继畲把自己的一百多篇八股文结集,还选编明清的优秀八股文做批注,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示诸生行文法,不厌其烦的讲解八股文的写作技巧。 但是到了近代,人们思考方向发生了变化,对“八股文空言无用”的观点渐渐达成共识,八股文也就从无用变成了有害。清人郑观应认为,八股文的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是严重的:一是徒然消耗了士人的生命,二是并不利于政治,三是导致了言行不一致的道德问题。一大批知识分子撰文历陈八股之弊,掀起了一股反对八股文考试的浪潮。 但值得注意的的是,在反对八股
4、文考试的浪潮中,并不是所有观点都把八股文与科举考试的内容联系起来,更多的人反对的只是八股文这种文体而已。至于四书等科举的内容,许多人还是抱着极大地尊重态度的。在科举制改革问题上,因为八股文集中了最大的反对意见,所以成了科举改革的首选对象。当废除八股文从思想变成行动的时候,直接推动者的思想就变得很关键。康有为成了当时中国改革的民间倡导者和变法运动的领袖,而他在科举问题上,恰好是一个只反八股,不反“四书”的人。 八股文体,形式主义太强烈。在康乾的年代,它还可以用于心术训练,得到纪晓岚的认可,但到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袭,国将不国,八股取士不仅无法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而且成了阻碍历史进步的障碍。用
5、康有为的话说,就是八股弊端有二,“能使天下无人才,一也。即有人才,而皇上无从知之,无从用之,二也。”因此,八股文在首次科举制改革中就落马毙命。 (摘编自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下列关于“八股文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八股文只有第一场使用。但由于第一场的重要性,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关系密切。 B科举考试最终确定采用八股文这种形式的原因是试卷多而校阅的考官少,采用完全相同格式的答卷有利于迅速校阅。 C因为有成千上万的青年要通过科举找到出路,八股文在明清文人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关于八股文写作的市场。 D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八股这种文体
6、,因此八股文就成了通过科举的必修文体,还有人编写专门教授写作八股文技巧的文集和文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近代,开始产生反对八股文的观点,许多人撰文历陈八股之弊,掀起了一股反对八股文的浪潮。 B近代,人们发现八股文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而且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产生矛盾,因此废除八股文也就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C虽然有很多人反对八股文,但这些反对八股文的士人中还是有很多仍然尊崇四书等科举内容,因此大多数人反对的只是八股而非科举。 D作为中国改革的民间倡导者和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是把废除八股文从思想变成行动的直接推动者,但他也是只反
7、八股不反科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股文虽然有各种弊端,但康乾时代,统治者除在科举考试中借它选拔人才外,还认为它可以作为心术训练的手段,是有积极作用的。 B八股文从被科举考试采用之初就因其死板的要求,强烈的形式主义遭到人们的反对,因此八股文在清末科举改革中最先被废除。 C八股文形式主义强烈,虚耗了士人的生命,不利于政治,还会导致言行不一致的道德问题,于是遭到大批知识分子的批判。 D明八股的“大结”部分,是可以自由发挥的,但清朝却取消了,理由可能是它不光增加了校阅试卷的工作量,还容易造成作弊。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47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郡调兵捍御,世忠在遣中。至银州,夏人婴城自固,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既而以重兵次蒿平岭,世忠率精锐鏖战,解去。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也。”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钦宗即位,从梁方平屯浚州。金人压境,方平备不严,金人迫而遁,王师数万皆溃。世忠陷重围中,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转武节大夫。
9、诏诸路勤王兵领所部入卫,会金人退,河北总管司辟选锋军统制。 建炎二年,金人再攻河南,翟进合世忠兵夜袭悟宣营,不克,反为所败。会丁进失期,陈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 兀术将入侵,帝召诸将问移跸之地,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幸长沙,世忠曰:“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既而兀术分道渡江,诸屯皆败,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兀术遣使通问,约日大战,许之。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帝凡六赐札,褒奖甚宠。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
10、左军都统制。 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去世,升任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节选自宋史)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婴城自固 婴:围绕 B以重兵次蒿平岭 次:驻扎 C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幸长沙 幸:希望 D帝凡六赐札 凡:总共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世忠在疆场上勇武善战的一组是 嗜酒尚气,不可绳检 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 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 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 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 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青年时便显现出勇武善战的能力,十八岁入伍,勇冠三军。后来,在西夏银州城作战时,力斩西夏监军驸马兀移
11、,击溃敌军。 B韩世忠跟从梁方平镇守浚州,但因梁方平防守不严密而兵败。韩世忠奋勇突围后,见到皇帝,历数梁方平过失。 C金兵统帅兀术南侵,皇帝召集诸将商议逃跑路线。韩世忠劝谏皇帝不要放弃江淮继续逃跑,于是皇帝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镇守镇江。 D在江阴,韩世忠率领八千多士兵阻击了兀术号称十万的大军,夫人梁红玉亲擂战鼓助威,金兵最终没能渡过长江。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 (2)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次韵东坡还自岭南李之
12、仪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 【注】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此诗。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毵毵(sn sn):毛发纷披散乱状。8诗中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9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2)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13、苏轼赤壁赋) (3)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叫我一声“哎”刘立勤 郝文爬上山垭时,一丝风顺着坡边吹过来,他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山妞的发梢儿不经意地掠过自己的脸,回头看看身后,山妞正向自己走来,迎面的风里也多了一线山妞的馨香。郝文的心里犹如蚂蚁蜇过,轻飘飘地痛。 郝文是城里人,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小学当教师,一教就是几年,起初的不平和忿恨就像用过的粉笔,都化成粉尘消失了,记忆中是孩子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和一声声稚气的呼唤。那些笑脸和稚气的声音又织成一张网,网住了郝文。郝文在那张网上
14、挣扎时,又认识了高中毕业刚刚回乡的山妞。山妞那幽幽的一丝浅笑和一声甜甜的“老师”,就勾住了郝文的手脚,郝文就身不由己地跳进了山妞那双能淹死人的眼睛里。 沉浸在山妞的眼睛里,郝文觉得很美气,美气得他生生是不愿出来。可是,每当他沉浸在那份美气之中不愿意出来时,山妞就会情不自禁笑吟吟地喊一声“老师”。山妞的声音很甜,山妞的笑脸也很诱人,但那“老师”的称谓确是让人恼火。平日里,郝文是极喜欢这个称呼的,一声“老师”让他感到亲切也让他幸福,独独在山妞面前他不喜欢,他不喜欢山妞叫他“老师”,让山妞叫他什么呢?他又说不出,只好在山妞不在身边的时候独自生气,生闲气。 有过许许多多的美气,又生过许许多多的闲气,郝
15、文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个主意:约山妞一起去看青云观。青云观的道士没了,青云观的神像也走了,青云观没了香火,青云观就成了离村子最远也是最清静的地方。在那里,郝文遇不上自己的学生;在那里,郝文也碰不上学生家长。他想,在这里没有别人喊“老师”了,山妞总该叫一声别的什么吧。 可是,在去青云观的路上,山妞还是一口一声地喊“老师”,郝文的好心境一声一声地就没了。气得他一口气上了山崖,把山妞和“老师”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在青云观前的青石板上,看着山妞脸上细细密密的汗珠,听到山妞喘喘的出气声,郝文心疼得想喊一声“山妞”,但他一想到该死的“老师”,他生生是忍住没喊,他担心山妞又跑回去捡回那声“老师”。郝文心里的气慢
16、慢消了,消了气的郝文真想做出一点儿男人本该要做的事情,可他没做,转过身就走了。他觉得自己有点怕山妞了,怕山妞喊他“老师”。 这次山妞没喊,好长时间了山妞也没喊,没喊了郝文的心里又有一点儿空落落的,回过头去看山妞,山妞却抿着嘴笑。 “怎么不喊老师呢?”郝文忍不住问。“不喊。”山妞说。 “为什么?”郝文问。 “我爷爷说,在坟地和庙观里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喊了谁的名字,山神野鬼就会勾去他的魂魄。”山妞说。 “哦”郝文一惊一喜,说,“那么你叫我什么呢?” “你说呢!”山妞低下了头。 “叫我一声哎好吗?” 都文说罢,山妞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这可是山里女子呼唤男人一辈子的称呼呀。山妞抬起羞红的脸,郝文正一脸真
17、诚一脸渴望地看着自己,山妞张了张口,轻轻地轻轻地喊了一声“哎”,郝文听了,就高声地应了一声“哎”。一低一高的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也惊喜了两颗萌动的心。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他们就沉浸在这“哎”声里拔不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全篇以平淡、自然的叙述,交代了郝文和山妞去青云观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郝文对山妞的不满,就是通过郝文一口气上了山崖表现出来的。 C城里人郝文师范毕业后被分到农村小学当教师,遇见山妞之前,他心里很不平衡,是与山妞的爱情使他
18、放下了不平和忿恨。 D小说铺展郝文与山妞问久积于心而又欲发不能的微妙情感,作者借山里的习俗将其鲜活可感地呈现,彰显了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E朴实、含蓄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郝文不喜欢山妞“老师”的称谓,是因为他内心喜爱着山妞,郝文让山妞叫他“哎”就体现了这一点。(2)小说最后一段写道:“一低一高的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也惊喜了两颗萌动的心。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文中山妞这一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山妞说,在坟地和庙观里不能喊别人的名字,喊了谁的名字,山神野鬼就会勾去他的魂魄”体现了山妞没有完全摆脱山
19、里人封建迷信的弱点,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
20、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逢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
21、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
22、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丰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
23、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
24、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
25、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国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
26、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宫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上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27、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2)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3)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6分)(4)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满花香的所在”?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第卷(表达题 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三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挑雪填井,献给祖国的不仅是一个安稳天下的粮仓,还有一种永世长存的精神,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 B2013年的流行音乐继续存活在现场。但热闹与喧嚣过后,人们
28、发现像安河桥北这样可以让人安安静静坐下来享受的好作品真是沧海一粟。 C这个春节,许多回老家过年的年轻人体会最深的就是“催逼”。被催着找对象,被催着结婚,被催着生二胎。家长们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为。 D西方文学崇尚一泻千里的铺张,中国文学则不然,如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最为精炼,短短几十个字也可以起伏不平,追求的是尺幅千里之境。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的决定得到了部分市民的拥护和支持,但也有众多爱心人士提出质疑。 B中央台焦点访谈等舆论监督节目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央视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C依“天人相应”养生原则,春天宜多
29、吃温性的食物,进食冬瓜、黄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阻碍阳气生发。 D经过全体委员和代表共同努力,承载期望与重托的两会相继闭幕,顺利完成各项议程,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清明溱湖会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 , , , , , ,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似巨蟒入水,场面恢宏壮观、惊心动魄,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海内外人士盛赞:“天下会船数溱潼”。 当天凌晨,各乡各镇五彩缤纷的赛船就向水上集中 但见大船如出水蛟龙,小船似离弦之箭 许多村还在村头搭台唱戏 随着一声令下,气势恢宏的会船节淹没在欢呼和喝彩声中 将参赛船只打扮得
30、十分鲜艳 数百平方公里的里下河地区村村竖起会船大旗 A B 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诗人赫巴德对友情的认识我特别赞同,但是 。友情至少有一半被有所求败坏,即便 ,像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等等。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所以 。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17以下是某校发布的竞选学生会干部的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竞选启示。以“本校学生会”开头,要求内容准确、表达得体。不超过70字(含标点)。(5分) 哈喽,亲爱的同学们,你是
31、本校学生吗?你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吗?你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吗?快来快来,我这里要找人啦!这是我校学生会。现在需要竞选宣传委员2名,机会难得,要是有意,可电话168168,8月30面试,在学校学生会活动办公室组织面试,不见不散。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4年春节,各大城市再现裸辞潮。裸辞是指员工在没找到下家时不计后果、不想退路的一种辞职方式。的确,一部分人通过裸辞、再入职的选择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工作,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更多人却因缺少长远的职业规划,生活较以前没有明显改观;部分辞职者事后坦言:裸辞的选择不够理智,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
32、么,只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加之对将来的期望值过高,反倒让自己更加窘迫。 材料带给你哪些感受?根据自已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A卷1B (原因缺失。八股文存在的原因除去阅卷因素还有“微言大义”“文风气运”等理由。)2A (原文第三段中说八股盛行时“即使有人反对也没能动摇它的地位”,可见反对八股文的观点并非到了近代才产生。)3B(无中生有。文中看不出八股进入科考之初就遭到反对。)4C(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5B(是说韩世忠的缺点。是说宋兵败,韩世忠也退兵。说的是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6A(韩世忠力斩西夏监军
33、驸马兀移是蒿平岭一役,不是在银州。)7 (1)钦宗听说这件事,就在便殿召见韩世忠,询问梁方平违反军纪的情况,韩世忠逐条上奏,非常详细。(召对,召见,1分;失律,违反军纪,1分;条奏,逐条上奏,1分;悉,详细,全面,1分;句意通顺1分。)(2)韩世忠回到汴京,调查全军先撤退的军士,(将这些人)全部斩首,韩世忠身边的将士都很害怕。丁进从此与韩世忠有了嫌隙,不久丁进因为叛降被杀。(诘,追察,追究,1分;左右,身边的军士,1分;隙,嫌怨,嫌隙,1分;寻,不久,1分;句意通顺1分)全文翻译:韩世忠,字良辰,是延安人。身材高大秀美,目光如电。早年时候勇猛非常,能骑生马驹子。家中贫穷没有产业,特别喜欢喝酒且
34、意气用事,不肯受约束。十八岁的时候,凭借勇敢在乡州应募,隶属赤籍,能拉开强弓,飞驰射箭,神勇为三军之首。崇宁四年,西夏发生动乱,郡府调兵捍卫守御,韩世忠在派遣的士兵之中。到了银州,西夏人环绕城池固守,韩世忠攻破关口杀死敌将,把他的头颅扔到女墙之外,各部军队乘机攻入,西夏人大败。接着西夏人派重兵驻扎在蒿平岭,韩世忠率领精锐部队一番苦战,西夏人撤兵离开。不久西夏人又出现在小路,世忠独自率领敢死的士兵殊死搏斗,敌人稍微退却,(韩世忠)看到一名骑士很是锐敏强悍,问俘虏那是谁,俘虏说:“是监军驸马兀移。”韩世忠就策马飞奔斩杀了他,敌人大败。钦宗登上皇位,韩世忠跟从梁方平驻守浚州。金人逼近边境,梁方平防备
35、不严密,金人逼近就逃跑了,几万朝廷的军队都溃败了。韩世忠身陷重围之中,挥舞兵器奋力战斗,冲破包围出来,烧了桥回到都城。钦宗听说这件事,就在便殿召见韩世忠,询问梁方平违反军纪的情况,韩世忠逐条上奏,非常详细。调任武节大夫。诏令各路勤王的兵马带领所属的部队来京护卫,恰逢金人退兵,河北总管司任命韩世忠为选锋军统制。建炎二年,金人再次攻打黄河以南,翟进会合世忠的部队连夜袭击悟室营,没有攻克,反而被他们打败。又赶上丁进失约,陈思恭先逃跑,韩世忠中箭就像棘刺一般,奋力苦战才得以脱险。回到汴京,调查全军中先撤退的人,(将这些人)全部斩首,身边的人都害怕。翟进因此和韩世忠有了隔阂,不久因为反叛被诛杀。金兀术将
36、要入侵大宋,皇帝召集各位将领询问帝辇应移避的地方,张俊、辛企宗劝说皇帝应经由鄂州和越州去长沙,韩世忠说:“国家已经失去了河北,山东,如果又放弃江、淮,哪还有什么地方呢?”于是让韩世忠任浙西制置使,镇守镇江。不久金兀术分几路渡过长江,各个屯兵驻守的地方都败了,韩世忠也从镇江退后保卫江阴。金兀术派使臣通报,约定日期大战,韩世忠答应了他。战斗将近十个回合,梁夫人亲自拿着桴槌击鼓,金兵最终没能渡河。这场战役,金兀术军队号称十万,韩世忠仅有八千多人。皇帝一共六次来信,褒扬奖励很荣耀。官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去世,升任太师,追封通义郡王。8苏东坡是一个乐观旷达、飘逸
37、潇洒、年事已高的诗人。首联写苏轼被贬岭南,身处逆境,生活艰辛却甘之若饴。颈联是作者想象中的东坡,衣袂飘飘,鹤驾清风,很是飘逸。尾联写东坡雪髯霜鬓,人已老矣。(总括2分,解说各1分)9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概括情感2分)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颔联、颈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慨万千。(结合诗句分析4分)10(1)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
38、分)11(1) D 3分 E 2分 B 1分 A C、 0分(A项,“小说全篇以平淡、自然的叙述,交代了郝文和山妞在去青云观的经历”并非“全篇”。“ 情节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亦不正确。 B项,“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不太准确。C项,使郝文放下不平和忿恨的是孩子们的笑脸和呼唤。)(2)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郝文和山妞最终确定恋人关系的结局;与小说中山里女孩含蓄娇羞的特点相契合; “声音惊醒了四周的鸟儿”和“太阳儿就躲在山后偷着乐去了”具有衬托暗示的作用。四周的鸟叫,躲到山后的太阳能突出场景的宁静和谐、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引发读者想象。景中含情,融入了恋爱双方的心情,余味无穷。(答出三点即
39、可得满分)(3)长得美、声音甜、笑容诱人;娇羞、含蓄;善良、聪明、追求爱情。(从外貌、性格、品质三方面作答,每点2分。)(4)观点一:不同意。不应删去(2分)。山妞的这番话体现了她的娇羞和含蓄。表达了对郝文的关心和爱意。这也体现了山妞的聪明伶俐。与本文人物山妞的山村生活环境、女性特点相契合。也显示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观点二:同意。应该删去。(2分) 这与山妞高中毕业有文化的身份不符。与谈话对象郝文的教师身份不符。小说完全可以设计一段与新时代相符合的对话。(每点2分。)12、(1)A1分,B2分,C3分,D、E0分。(A陶渊明出仕还有解决家境窘迫的
40、现实原因。D“多次使用细节描写”错。E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所以”强加因果;也无悲苦意。)(2)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每条2分,答出三条给满分)(3)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4)
41、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观点2分。)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条结合原文阐述“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强调其条件关系;有对传主人生选择的认可。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 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这一条意在解释“桃花源”是一个 “弥满花香”的所在,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
42、于执着名利,也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这一条结合自己、现实谈个人见解。言之成理、成文即可,2分。)(补充:若学生答出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成文即可适当给分。)13D (尺幅千里: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事物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A挑雪填井:比喻劳而无功(训练学生对生僻成语的推断能力)。B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C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14D(A“严禁养犬和捕杀野犬”歧义。B递进关系逻辑颠倒引起的语序不当。C重复赘余,删掉“进食”或“吃”。)15D( 照应“最大的水上庙会”, 紧承其后,表现庙会的场面之大;写赛船的情景。)
43、16 功利社会中的朋友往往是有所求/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朋友很难得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坏/所求内容是人之常情/所求内容常人都能接受我们应该为友情卸去重担/朋友之交淡如水/友情应该远离功利(每点2分,答案不唯一。)17本校学生会打算竞选2名宣传委员,要求服务意识强,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8月30日在学校学生会活动办公室组织面试。有意者请电询168168。(5分,内容3分,表达2分)18立意参考:1、自身的发展需要勇敢选择,要有魄力。2、个人的发展需要有规划、需要提前准备。3、目标明确才能避免冲动或盲从。4、对自己、对现实要有清醒认识。B卷2B,无中生有。文中看不出八股进入科考之初就遭到反对。3A 原文第三段中说八股盛行时“即使有人反对也没能动摇它的地位”,可见反对八股文的观点并非到了近代才产生。13D(A“严禁养犬和捕杀野犬”歧义。B递进关系逻辑颠倒引起的语序不当。C重复赘余,删掉“进食”或“吃”。)14D(尺幅千里: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事物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A挑雪填井:比喻劳而无功(训练学生对生僻成语的推断能力)。B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C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其余同A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