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虹口区201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这一连串的自我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家谱,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线索。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同宗共族的血缘集团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它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第一部家谱是什么样子?修撰于何朝何代?是官修还是私修?因为缺乏记载,至今不得而知。据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宗法制度的体现。上
2、古,尤其是实行分封制的朝代,如西周,统治者的儿子们谁能封王、袭爵,一排家谱便一目了然。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到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的现象。中国古代是宗族社会,家族关系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社会关系,是一个人的“根”,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的体现就是在家谱中占有一个位置。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家谱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其所记载的孝敬父母、和睦乡邻
3、、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正是中国文化最为重视的,这一点与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有根本区别。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百姓家族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平民化的寻根意识,正以不可小觑的力量,从精英阶层走进千万普通家庭。在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黄卷里,古旧家谱中附着的诸多人文价值正日益显现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对生命本体的回溯和关照中,生命变得更加具有质感。在这种真实的触摸中,一扇扇记忆之门渐次打开。人文人文,有人,才有文。家谱不是人口统计表这么简单,而是一部人的学问。家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家谱的内核。家谱是符号,真正重要之处在
4、于这一符号背后的文化认同。有人这样说:“家谱是什么?是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家谱是活的精神,涵育了家族的文化,也注入了家族的情愫。继往事知来者,家谱体现着生命与生命间的枝脉牵系,重建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对一个家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谱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家谱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把精神代代相传,
5、其中的家风、家训更有强大的教化作用,让一个家族不偏离主线。1.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不是 而是 B不仅 而且 C由于 因此 D因为 而且2.概括文章第段的段落大意 。(2分)3.作者为何要在第段中提到“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3分) 4.下列对“家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家谱为解答人们对自我追问的哲学命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答案,家谱让生命找到了彼此间的枝脉牵系。B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我国第一部家谱出现在先秦时代,开始是为适应政治与社会需要,主要是官府修谱。C. 家谱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家谱这一符号的背后附着
6、了文化认同。D. 家谱中所记载的孝敬父母、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视的东西,没有家谱,也就没有中国文化。5联系上下文,判断下面这段文字添加在哪一段之后能使文意连贯,请简述理由。(3分)家谱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个人史四个层次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资料。以前人们更多关注王侯将相,但是家谱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对于研究民风民俗、民族迁徙、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流行病和遗传病研究等都很有帮助。应在第 (填写段落序号)段之后理由是: 6联系全文,概括家谱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无关岁月 蒋 勋时间其实是一条永不停止的长河,
7、无法从中分割出一个截然的段落。我们把时间划分成日、月、年,是从自然借来某一种现象,以地球、月球、太阳或季节的循环来假设时间的段落。时间,也便俨然有了起点和终点,有了行进和栖止,有了盛旺和凋零,可以供人感怀伤逝。“抽刀断水水更流”,在岁月的关口,明知道这关口什么也守不住,却因为这虚设的关口,仿佛也可以驻足流连片刻,可以掩了门关,任他外面急景凋年,我自与岁月无关!今日的过年是与我童年相差很大了。在父母的观念中,过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1951年,我们到台湾,不仅保留了故乡过年的仪节规矩,也同时增加了不少本地新的习俗,我孩童时代的过年便显得异常热闹忙碌。母亲对于北方过年的讲究十分坚持。一进腊月,各种
8、腌腊风干的食物,便用炒过的花椒盐细细抹过,浸泡了酱油,用红绳穿挂了,一一吊晒在墙头竹竿上。用土坛封存发酵的豆腐乳、泡菜、糯米酒酿,一缸一瓮静静置于屋檐角落。我时时要走近去,把耳朵俯贴在坛面上,仿佛可以听到那平静厚实的稳重大缸下酝酿着美丽动人的声音。母亲也和邻居本地妇人们学做了发粿和闽式年糕。碾磨糯米的石磨现在是不常见到了。那从石磨下汩汩流出的白色米浆,被盛放在洗净的面粉袋中,扎成饱满厚实胖鼓鼓的样子,每每逗引孩子们禁不住去戳弄它们。水分被挤压以后凝结的白色的米糕,放在大蒸笼里,底下加上彻夜不熄的炽旺的大火,那香甜的气味,混杂着炭火的烟气便日夜弥漫我们的巷弄。放假无事的孩童,在各处忙碌的大人脚边
9、钻窜着,驱之不去。连那因为蒸年糕而时常引发的火警,消防车当当赶来的急迫和匆促,也变成心中不可解说的紧张与兴奋。在忙碌与兴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可解的禁忌。孩子们一再被提醒着不准说不吉祥的话。禁忌到了连同音字或一切可能的联想也被禁止着。单方面地禁止孩子,便不生什么实际的效果,母亲就干脆用红纸写了几张“童言无忌”,四处张贴在我们所到之处。母亲也十分忌讳在腊月间打破器物,如果不慎失手打碎了盘碗,必要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这些小时候不十分懂,大了以后有一点厌烦的琐细的行为,现今回想起来是有不同滋味的。远离故土的父母,在异地暂时安顿好简陋的居处,稍稍歇息了久经战乱的恐惧不安,稍稍减低了一点离散、饥
10、饿、流亡的阴影,他们对于过年的慎重,他们许多看来迷信的禁忌,他们对食物刻意丰盛的储备,今天看来,似乎都隐含着不可言说的辛酸与悲哀。孩童时的过年,对我便有着这深重的意义,而特别不能忘怀的自然是过年的高潮除夕之夜了。除夕当天,母亲要蒸好几百个馒头。数量多到过年以后一两个月,我们便重复吃着一再蒸过的除夕的馒头。而据母亲说,我们离开故乡的时候,便是家乡的邻里们汇聚了上百个馒头与白煮鸡蛋,送我们一家上路的。馒头蒸好,打开笼盖的一刻,母亲特别紧张,她的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顽皮的我们安静下来,仿佛知道这一刻寄托着她的感谢、怀念,她对幸福圆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祝愿。我当时的工作便是拿一枝筷子,蘸了调好的红颜色,
11、在每一个又胖又圆冒着热气的馒头正中央点一个鲜丽的红点。在母亲忙着准备年夜饭的时候,父亲便裁了红纸,研了墨,用十分工整的字体在上面写一行小字:“历代本门祖宗神位”。父亲把这字条高高贴在白墙上,下面用新买的脚踏缝衣机做桌案,铺了红布,置放了几盘果点,两台蜡烛,因为没有香炉便用旧香烟罐装了米,上面覆了红纸,端端正正插了三炷香。香烟缭绕,我们都依序跪在小竹凳上:向这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宗族的祖先神祠叩了头。在人们的心中,如果还存在着对生命的慎重,对天地的感谢,对万物的敬爱与珍惜,便一定存在着这香烟缭绕的桌案吧。虽然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但在我的记忆中,却如同华贵庄严的神庥俎豆,有我对生命的慎重,有我对此身所
12、有一切的敬与爱,使我此后永远懂得珍惜,也懂得感谢。我喜欢除夕。年事增长,再到除夕,仿佛又回到了那领压岁钱的欢欣。我至今仍喜欢“压岁钱”这三个字,那样粗鄙直接,却说尽了对岁月的惶恐、珍重,和一点点的快乐。而这些,封存在簇新的红纸袋中,递传到孩童子侄们的手上,那抽象无情的时间也仿佛有了可以寄托的身份,有许多期许,有许多愿望。(有删减)【注】神庥(xi):神灵护佑。俎豆:俎(z)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7.第段中为何要引用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2分) 8.第段中的“不同滋味”具体指什么?(2分) 9.第段中作者说“特别不能忘怀”除夕,联系上下文,概述除夕之夜有哪些事令人难忘。(
13、3分)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第段中作者认为,时间本是不可分割的,但人为地把它分出段落,时间便富有了人的情感。 B.文章第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从描绘今日过年的情景,自然过渡到对童年时过年情景的回忆。 C.母亲在腊月间若不慎打碎了盘碗,必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这样写意在说明母亲迷信。 D.第段中作者抓住了母亲的神情,表现了母亲对简单生活的感谢和祝愿,同时也暗含思乡之情。E.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自然而有韵味。11. 文章第段中划线部分,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祭祖的情形,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12本文以“
14、无关岁月”为题,却处处表达对于岁月的感怀。联系全文,对此加以分析。(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是处红衰翠减, 。 (柳永八声甘州)(4)分野中峰变, 。 (王维终南山)(5) ,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 ,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7)言之无文, 。 (左传)(8)高山仰止, 。 (诗经)(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登快哉亭 【宋】陈师道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
15、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1分)15.请赏析诗中“隐”、“依”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16.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此联的理解。(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游灵岩记 【明】高启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
16、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
17、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 用号奇观 ( ) (2) 而属启为之记 ( ) (3) 游此虽甚亟 ( ) (4) 必相须而适相值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又其上则有草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有阁以瞰具区之波/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C、因命客赋诗/不如因而厚遇之 D、盖以节行者之力/盖亭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虹口区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