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参考小抄.doc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参考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参考小抄.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4分) 1、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3、乱词:乱词也称之为乱,乱本来是音乐的结尾,后来很多诗歌如楚辞、乐府等也都有乱,基本上是位于诗歌的结尾,作用是“发理词旨,总撮其要”,也就是归纳、说明诗歌的主旨。4、楚辞: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
2、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5、沈宋体:律诗的一种称呼。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6、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所编,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词作。其中温庭筠被列在所收十八位词家之首,入选的词作也在总数五百首中占六十六首之多。花间集
3、中词人大多是出生于蜀地或仕宦于前后蜀。花间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特征,对词体文学的特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 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 毛诗序解释“雅”说: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
4、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 诗经所确立的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1)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2)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要托物以讽。3、简述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属识记部分。屈原生活时代是战国中后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关头。这时的社会情势看,一是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二是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这两者从性质上看,激烈的兼并战争是针对敌国的,是为了保国和争雄于天下;变法革新是针对国内旧贵族、旧制度的,是为了刷新政治,争取民
5、心,力图富强。而后者实际是前者的基础,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屈原生活在当时的楚国,正处在这一时代激烈的潮流之中。4、简述天问一诗的主要内容。本题考查知识点:天问的思想内容。属识记部分。天问一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宏观的宇宙自然的发问,分为四个层次:(1)关于宇宙本源问题(2)关于天体、天象问题(3)关于鲧禹治水问题(4)关于大地、四方灵异问题。后半部分是对人世间历代兴旺的发问,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夏、商、周的历史和楚国的线装;诗人借对宇宙自然和人间兴亡的思索,表现了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企图力挽狂澜的爱国热忱,这正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在。别开生面的咏史诗,它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
6、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回顾反思,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5、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的一生的?本题考查知识点:九章直接反映屈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结合作品,和诗人生平作答。九章各篇是对屈原一生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的记载。惜诵一诗为诗人于怀王朝被疏失位后不久所做。意思是以痛惜的心情诵说自己的忧愤。抽思是屈原被疏去职后推举汉北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追忆了在朝时的往事,指责怀王信谗而多怒,不明自己的心迹。自己流落在外,无人代达衷情。思美人诗人被疏后所作。写诗人遭谗被毁离开朝廷后,烦冤苦闷,欲向楚王通问以表心迹而不能;欲变节从俗,又觉得有愧于初衷本志而不肯,从
7、而值得兀自逍遥娱乐。哀郢是哀悼郢都之沦亡。涉江和悲回风都是屈原在顷襄王时被放逐于江南所作。涉江主要叙写诗人渡江而南,独处于深山中的情景。悲回风诗人已接近衰老之年,通篇抒情而很少叙事。其感情基调哀怨、孤独、彷徨。诗以独白口吻,感时伤物,由物及人。怀沙与惜往日都是屈原临近自沉之前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极端困厄中。在沉冤莫辨、国亡无日,而又进谏无路,已无可为的情况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页下,从容赴死的决心。6、 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答:1)唐玄宗开元(712-741)年间,唐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
8、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3)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是高适和岑参。(4)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与清新自然兼而有之,各臻化境。7、简述大小谢在山水诗历史上的地位。答: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的山水诗语言工整凝练,而且清新自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鲜明的自然山水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山水描写方面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南朝齐诗人谢眺在推进山水诗的发展中,进一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山水诗在谢灵运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
9、意趣,并能将景的描写和情的抒发较好地结合起来。8、 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答: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3
10、)、充满风景、风俗的新奇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9、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答:(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3)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10、 分析杜甫的咏物诗房兵曹胡马。 答:这首房兵曹胡马诗属于杜甫早期的创作,它俊朗洒落的风神固然和杜诗后期所表
11、现出的深沉苍茫气象不同,但仍不失为一首精彩之作。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圆,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的俊健的体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处处关人,以健马喻猛士,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恰好说明杜诗咏物遗形取貌的特点。11、诗经政治颂美创作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作品进行说明。诗经中的政治颂美诗的基本模式是颂扬周代贵族内德外仪的统一。(1)诗经政治颂美诗颂扬贵族的内在道德人格之美,这是统治者立
12、国的基础,是卿士大夫从政的基本条件。(2)诗经政治颂美诗赞美君子的外在仪容之美,内在的德行的通过外在的仪容得以表现的。12、离骚中对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有什么寓意。(1)第一次升天遨游见天帝以表明心迹及其失败,象征着楚王已被奸邪包围,屈原欲再见楚王而不得。(2)第二次升天遨游,即“求女”活动,象征着屈原试图寻求可以通君侧的人,请其代为言说,使楚王能理解自己。(3)第三次上游天界象征诗人想要另谋出路,却眷恋故乡,无法舍弃。13、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答案要点:中唐诗风开始转变,盛唐的理想色彩和浪漫情调淡化,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表现在:(1)杜甫诗歌在题材和手法上,都迥异于盛唐,开始了诗歌
13、创作的新时代。(2)韩孟诗派发慌杜甫奇崛的一面,在艺术上追求险怪;(3)元白诗派继承杜甫诗歌的写实性,提倡讽喻时事的新乐府;(4)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创作自成一家。14、结合作品分析左思咏史诗的特点及其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答案要点:左思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史言志,通过咏史来抒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无法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愤懑。如其二借金张世家和冯唐的对比影射现实;其六借荆轲表达对世族豪门的鄙弃、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其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在于真正将“诗”和“史”结合在一起,将史事的叙述和言志咏情结合在一起,为咏史诗的发展开阔了道路。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
14、学有什么影响? 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3页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中精神。 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答:燕飨诗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
15、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其政治价值表现为联络情谊、巩固统治;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程序仪式,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3、试结合作品,分析诗与词外部形式上的异同。答:词的句式长短不齐,而诗的主流是严整的,尤其格律诗出现后,它的句式必须整齐划一。词的句法灵活多样,而诗的内部结构则是较为固定的。词的押韵上的多种新变。诗也必须押韵,但是没有词的变化丰富。词的对仗多样。诗也讲究对仗,但是词对于是否两句对仗,在什么时候对仗都没
16、有明确的要求。此外,词的结构形式上的分片,也是诗所没有的。词的体式繁富。诗只有几种体式,而词的体式中词调有826调,词体有2306种。4、 试分析李白山水诗的特色。答:李白的山水诗总体特色是气势雄伟,神奇秀丽.所以他经常选择高大壮美的自然景色进行描绘,比如黄河(将进酒),长江(巫山枕障),泰山(游泰山六首),华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庐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来描绘哪些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景观,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比如蜀道难。李白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绝句.比如望天门山等。5.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
17、发展?本题考核知识点:离骚比兴手法的创新。仔细阅读作品,言之成理。(1)离骚一诗中“香草美人”的寓意。 美人、香草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
18、,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诗人在离骚一诗中以披香戴芳、饮露餐英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之高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另外,诗中在论述人才的培育时,也以香草为喻:“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在论述先王之“美政”时,亦以众芳为喻:“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离骚诗中涉及的香花美草就有几十种,五彩缤纷,鲜丽夺目,简直就是一个百花齐放
19、的香草世界。而这些物象显然又是与诗人的“内美”、“修能”、“高洁”、“昭质”、“清白”的道德本质相应的。“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它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上美好事物的具象化。诗人在长诗离骚中,除“寓情草木”之外,复“托意于男女”。“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诗人在诗中不时的借用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用爱情来比喻
20、,用爱情的心理来刻画自己对君国的忠诚和哀怨眷恋之情。(2)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屈原在离骚中采用的“美人香草”式的寓意手法已远远超过了诗经中的所谓“比兴之义”。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和联想,而屈原的作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和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溶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在长诗离骚中,诗人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美
21、学内涵,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从而也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奇丽,光彩照人了。6、试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答:浦,本意水滨。南侧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广为流传之后,南浦就成了送别之地的别称,在这个意象上,积淀了历代诗人的离情别绪。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词,就会引发离别的感伤。南唐词人冯延巳三台令中写道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就是由南浦联想起往事,触景伤情。 陆游游西山村这首诗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情景交融的意蕴,完全脱胎于过故人庄,只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既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
22、蓝之妙!中国古代文学专题4页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7、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的传统继承。答: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阅尽
23、沧桑之后的沉思。而盛唐是封建社会大繁荣的时期,士人心中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十分强烈,他们往往通过咏史表现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肯定。王维的西施咏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夷门歌也是通过对侯嬴任侠行为的礼赞,寓托着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和建功成名的热望。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写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纳贤士之史事,借以抒发自已满腹高志,却无人赏识的愁闷;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表达诗人对鲁仲连的仰慕和他意欲追步古人的超迈情怀。8、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和周邦彦咏物词的异同。答:苏轼的咏物词大多直抒胸臆,自然明白,在诗文写作上,注重主张气的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 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 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