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级下册物理教案(可编辑) .doc
《人教版八级下册物理教案(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级下册物理教案(可编辑) .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宾道军2013.2目录第七章 力4第一节 力4第一节 弹力7第三节 重力9第八章 运动和力11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11第二节 二力平衡13第三节 摩擦力17第九章 压强20第一节 压强20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23第三节 大 气 压 强25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8第十章 浮力30第一节 浮力30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33第三节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39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44第一节 功44第二节 功率48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51第四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54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56第一 杠杆56第二节 滑轮58第三节 机械效率60第七章 力
2、第一节 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
3、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
4、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三)课堂小结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布置作业书本第43页第2、3新 课标第一网第一节 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
6、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新 课 标 第 一 网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
7、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2)认清分度值;(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五.布置作业:思考和体验:课本P54 ? 2、3、4六.教学后记:第三节 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
8、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x kB 1.c Om(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方向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
9、课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新课教学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
10、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二)重力的公式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x k b 1.c o m三.小结四.布置作业:课本:P59 ? 1、
11、2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2.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44页图12.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新 课 标 第 一 网按照书本第45页的实验进行
12、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
13、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学生活动:(1)体验图12.5-4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3)通过观察图12.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鸡蛋魔术、套锤柄、行车跳下易摔倒、泼水、丢垃圾、车启动人后倒,刹车人前倾等等。(4)阅读47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四)布置作业1.思考书本第49页第1、2x
14、 k b 1 .c o m第二节 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
15、.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具: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一把剪刀。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平衡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
16、的小车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
17、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 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
18、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 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x k b 1 .c o m 力的平衡在日常
19、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4.反馈练习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 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 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牛顿,方向是 ,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
20、物体分别是和。 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牛,方向是 。 6.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 7.如下图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新 课标第一网 课本第49页练习3-5。第三节 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观察
21、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
22、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二.新课教学(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 图甲图乙图丙表格设计:实验次数压力大小(N)接触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级下册物理教案可编辑 人教版八级 下册 物理教案 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