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谈生命.doc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谈生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谈生命.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生命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2.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3.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分出层次。2.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制作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卡并搜集女作家冰心的有关材料。了解冰心,并有所积累。2.制作课件。课件一: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腾而下的气势;(2)水流遇阻、愤激怒吼的勇猛;(3)过浅滩,静静细流、一泻千里;(4)雷雨交加、浊浪拍岸;(5)明月朗照、
2、水流滞缓;(6)千条江河,流入大海。课件二:喜欢绘画的学生可根据课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的内容,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你喜欢、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树。提示:(1)早春中伸展出嫩绿的小树;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伸展的小树;在大树挤压下挣脱而出的小树;夏天满树繁花,蜂蝶飞舞,小鸟枝头欢唱;长到中年的茂盛的树;秋风瑟瑟中长满果实的树;朔风怒吼、落叶盘旋的老树。从中感悟一种生命的诞生,生命力的强大,进而对顽强的生命力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导言一::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
3、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导言二:我们在初一时学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两篇散文,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们的心灵。谁还能记得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对学生回答做鼓励性定)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揭示生命的真谛的。二、介绍作家、作品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2.昕配乐朗读带感知课文,大屏幕出示问题,边昕读,边思考。研究问题:(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从几方面来写的?语言上有无明显标志?这些话在文中
4、起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的关键性句子。问题1明确:文中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文章从三层来写的。第一层开头也不敢信来生;第二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第三层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作用: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谈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用了两个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但水与树又是互不相联的两种事物。怎样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义态度用了这样两句重复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段:我不敢说,也不会说,也不相信有来生。我说的是从生命的降生到结束,谈的是亲身的经历、感情,让青年人把握现在。语言标志:然
5、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过渡.然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去掉,材料就散了。这几句话既是主旨,也是连接手段。问题2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3.学生放声地、感情朗读课文。 (大屏幕可同时播映教具准备的课件,形象感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没有条件可在研读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运用想像、联想来口头描绘。) 4.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适时点评。四、研读与赏析1.教师导学,对一篇文章粗读是为了整体把握全文,更重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谈生命 中考 专题 复习 教案 生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