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九地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doc
《福建九地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九地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福建九地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第一部分 科学探究一 选择题1.(10龙岩)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2.(10泉州)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氧气的验满3.(10泉州)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碘水区别牛奶和米汤 B.闻气味区别酒精和蒸馏水C.观察颜色区别硬水和软水 D.用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线4.(10厦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粗盐 B.滴加石灰水 C.存放氧气 D.称量氯化钠5.(10厦门)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相应试剂鉴别的是物质试剂A稀硫酸和石灰水石蕊
2、试液B硬水和纯净水肥皂水C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二氧化碳D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稀硫酸6.(10厦门)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五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收集气体并观察颜色 B.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C.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D.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7.(10福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8.(10南平)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9.(10宁德)正确的实验操作时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和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的量取 B.气密性的检查 C.引燃酒精灯 D.过滤10.(10宁
3、德)下列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燃着的木条 D. 11.(10莆田)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12.(10莆田)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灼烧、闻气味 B.白醋和白酒闻气味C.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观察颜色 D.黄铜和黄金加盐酸二 实验与探究13.(10南平)实验探究是化学的灵魂,请你参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探究活动。制取氧气方法的分析(1)写出A、B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2)写出一个用A或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若用B装置制取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4)上述两种方法中,
4、更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选填“A”或“B”)。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的选择(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问题一能否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A中不断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有少量固体剩余。B中开始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应很快停止。分析一实验室 (填“能”或“不能”)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问题二能否用粉末状石灰石、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A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很快减少,有
5、少量固体剩余。B、C中都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很快消失。分析二实验室不能选用石灰石粉末、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通常用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问题三要得出该结论,上述两组对比实验中,实验二所取稀盐酸体积是 mL,溶质质量分数为 。拓展与反思: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选择实验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写出一种即可)。14.(10莆田)Na2CO3俗称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问题提出一定温度下,Na2CO3溶液的碱性强弱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碱性越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碱性越弱;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碱性不变。设计实验步骤
6、一:配制20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5%、5%、1%、0.2%的Na2CO3溶液;步骤二:用精密pH试纸测定其pH,使用方法与普通pH试纸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量Na2CO3固体粉末时,需用到的两种仪器是 。(2)用1%的Na2CO3溶液加水稀释为0.2%的溶液,如果两种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则应量取的1%溶液与水体积比约为 。(3)某同学按以下操作测定pH:a.在桌面上放一小片精密pH试纸,b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c.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其pH。你认为上述操作错误的是 (填字母标号)。(4)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操作,测得数据如下:质量分数0.2%1%5%25
7、%pH11.311.612.012.3由此,你认为上述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15.(10三明)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实验操作的目的(填标号)。 A.以免污染药品 B.防止残留的药液腐蚀标签 C.避免读数错误D.避免液体溅出 E.以免发生爆炸(1)拿细口瓶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处 ;(2)吸取过试剂的滴管,清洗后再吸取别的试剂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5)点燃甲烷气体之前,检验其纯度 。16.(10三明)根据以下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A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 。(2)
8、实验B的塑料瓶预先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瓶内加入约1/3体积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原因是 ,然后打开瓶盖,向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3)实验C,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一会儿,可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表面 。久置后,氢氧化钠变质,原因是 。17(10龙岩)已知,钠在较高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反应后含碳产物是什么?不同的同学提出如下五种猜想:甲认为是C;乙认为是CO;丙认为是Na2CO3;丁认为是CO和Na2CO3;戊认为是NaHCO3。为确定该反应的含碳产物,五位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已知:CO能与PdCl2反应生成黑色的Pd,可利用该反
9、应检测CO是否存在。回答下列问题:(1)不用实验就可知道戊猜想是错误的,因为该猜想违背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使制气过程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应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右图中的“”、“”或“”)。(4)实验时应先往装钠的玻璃直管通CO2一段时间,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5)实验开始后,观察到PdCl2溶液的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于水。取所得溶液并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浑浊现象。据此可知: a. (选填“甲”、“乙”、“丙”、“丁”或“戊”)同学的猜想是正确。b.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 。18.(10厦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实验: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她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固体(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中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1)观察发现实验、的硅胶不变色,这两个实验的目的是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进橡皮塞的原因是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实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
11、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1)0t1时,溶液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酸和碱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第二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1.(10龙岩)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之一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氧气瓶中,木条复燃C.实验室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2.(10龙岩)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1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3.(10龙岩)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4.(10泉州)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下来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 B.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C.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性统筹规划5.(10泉州)下列有关物质
13、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甲醛用于保鲜海鲜产品C.氮气用作粮食保护气 D.一氧化碳用于工业炼铁6.(10泉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30gB.4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C.升高温度能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D.4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7.(10泉州)在家庭小实验中,分别把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食盐 C.植物油 D.味精8.(10厦门)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振荡后可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 B.奶粉 C.蔗糖 D.植物油9.(10厦门)装
14、运浓硫酸的包装箱应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10.(10厦门)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KNO3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加入KNO3的质量(g)80100120140溶液质量(g)180200210210 80g 100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 100%B.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110g 210gC.实验4所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大D.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1.(10福州)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BCD体液唾液血液胆汁胃液
15、pH范围6.67.17.357.456.87.40.81.512.(10宁德)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13.(10莆田)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磷矿粉 B.硫酸钾 C.硝酸铵 D.氯化钾14.(10南平)下列对应关错误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氮气供给呼吸C.铜丝作导线 D.生石灰作干燥剂15.(10莆田)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甲溶液从30降低到20,
16、一定有甲固体析出D.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6.(10三明)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纯碱 B.面粉 C.食盐 D.白酒17.(10莆田)在铁件表面镀铬(Cr)前,要除去铁件表面的铁锈,可用的试剂是 A.水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石灰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物质X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18.(10莆田)右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两外2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可能是 A.NaCl B.Ca(OH)2C.H2SO4 D.HCl 二 填空与简答19.(10福州)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
17、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能是 。(2)根据图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10福州)请根据右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2时,1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21.(10南平)201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地市 中考 化学试题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