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人教版九级总复习热学物态变化教学设计.doc
《1.物理人教版九级总复习热学物态变化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物理人教版九级总复习热学物态变化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萝岗区镇龙二中物理科 陈海祥复习设计思路:根据知识内容上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复习时,主要是按照“知识重现典例分析习题巩固中考热身”四层次进行,让学生重现知识,逐步深入,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从而达到中考要求。各层次说明:知识重现:以框架形式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关键的地方需填空补充,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典例分析:选取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习解题的方法、过程和重要知识点的运用。习题巩固:根据各知识点的轻重,编设了针对性强的习题,结合“知识架构”运用,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中考热身:精选了广州市近年中考题,让学生预先体会中考的难度情况,检查学生(或学生自检)是否达到
2、中考水平,否则及时补救或调整。使用建议:每一部分在课堂上先完成“知识结构”,熟知各知识点,然后分析典例,其余时间做“习题巩固”,课堂上做的习题尽可能堂上讲解完毕,至于“中考热身”层次可安排在课后让学生自检,下一次上课再讲解。 内容分析:一.主要考点: 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 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 (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 (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熔点、沸点的应用 (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二.复习重、难点:章节物态变化重难点1、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 能分辨固、液、气三态、之间转化及列举实例,尤其是液化现象3、 有关熔点、沸点的应用及解释相
3、关问题4、 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常见自然现象(如霜、雾、露、雪等成因)的解释【知识架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将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温度 规定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将的温度定为100度原理:根据液体的性质(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使用前:要观察和值使用测量工具: 使用时:(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和,(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相平。几种温度计对比:量程分度值适用场所说明实验用温度计201101实验室测液温体温计35420.1医院、家庭测体温(每次使用前要向下甩)寒暑表30501家庭测气温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
4、和凝固点相同熔化和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体具有一定的熔点,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温度/时间/min时间/min温度/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不断吸热; 特点:温度,需热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熔化曲线 凝固曲线温度/时间/min物态变化 蒸发 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汽化两种方式 沸腾曲线条件: (1)达到沸点汽化和液化 沸腾 (2)不断吸热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液化的两种方法:和 例子:(1)剥开冰棍冒出的“白气”(2)液化石油气升华和凝华 常见例子:(1)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2)用“干冰”保鲜、人工降雨(升华)(3)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注:早晨的雾、露(液化
5、)【典例分析】例1、如图1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为( )图1解析: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正确放入被测液体中,还要注意读数时的正确方法。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要求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题中A,B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碰到了容器侧壁和底,故不正确。(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题中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答案:D例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
6、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解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晶体才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所以选项(A)是不正确的。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选项(C)是不正确的。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选项(D)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说法。答案:B 例3、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解析:松香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吸收热量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直至全部变成液体。非晶体没有熔点。答案:C 例4、夏天游泳后刚
7、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影响。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拓展延伸:题中要从蒸发吸热的知识解释,还要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解释,有风的情况下蒸发加快吸热更多。例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2003.2)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解析: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较多,成因一般是“水蒸气遇冷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人教版九级总 复习 热学 物态 变化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0124.html